《投资者网》张斯文

“倍轻松的护眼仪不好用,甚至不如上学时课间5分钟的眼保健操”。提起倍轻松,有的消费者便不自觉地吐槽起来。

消费者抱怨的同时,二级市场投资了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轻松”,688793.SH)的股民日子也不好过。

财经

多因素拖累业绩表现 倍轻松下一步如何破局?

作者:今午信息网 来源:国内新闻 2022-09-30 我要评论( )

<p style="text-align: left;">《投资者网》张斯文</p> <p style="text-align: left;">“倍轻松的护眼仪不好用,甚至不如上学时课间5分钟的眼保健操”。提起倍轻松,有的消费者便

《投资者网》张斯文

“倍轻松的护眼仪不好用,甚至不如上学时课间5分钟的眼保健操”。提起倍轻松,有的消费者便不自觉地吐槽起来。

消费者抱怨的同时,二级市场投资了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轻松”,688793.SH)的股民日子也不好过。

倍轻松于2021年7月登陆科创板,被资本市场冠以“智能健康硬件第一股”称号。自从上市以来过了两天“好日子”后,股价在达到109元/股的历史高点后便开始一路下跌。而在今年9月26日,倍轻松股价又一次创下历史新低,盘中下探至33.67元/股。

倍轻松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发展受限过多。

有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如果按摩仪市场前景真的广阔,势必会吸引传统家电豪强入场。由于这类产品的技术含量有限,较难形成技术壁垒,比较容易形成高打低的局面。这无疑会削减倍轻松品牌优势,例如当年的空气净化器。

但在还没遭遇行业瓶颈时,倍轻松业绩已经萎靡不振,今年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亏损。

据中报披露,倍轻松今年上半年营收4.6亿元,同比下滑近16%;净利润亏损约4000万元,同比下滑186%。

这已经是倍轻松连续两季度亏损了。今年第一季度,这家公司亏损了1000万元,同比下滑190%。

对于如此惨淡的业绩,投资者随后在上交所e互动平台上向公司董秘提问道:“请问公司二季度线上销售增速放缓的原因是什么?”

对此,倍轻松表示:“公司2022年第二季度线上销售收入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背景下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并且物流快递运输受阻使得消费者购物体验度下降,而公司产品属于可选消费产品,市场需求受到较大抑制,进而导致公司线上销售业绩受到影响”。

这样的说法显然值得商榷。

在2020年全球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倍轻松依然能在上半年取得了1200万元的净利润;而在2021年上半年,倍轻松的营收同比大增65%后达到了5.4亿元;同期净利润也达到了4100万元,同比大增257%。

对于业绩表现不佳,西南证券则认为:“疫情干扰营收增速下滑、短期盈利承压;公司作为按摩小电龙头企业,高端市场份优势明显,产品渠道持续优化,未来有望重回增长轨道”。

同时倍轻松“价格虚高、高毛利率难维持”的问题正在逐渐暴露出来。

产品价格被疑“虚高”

自从去年5月31日与当红明星肖战正式签约代言后,倍轻松一度成为市场上的热门品牌,曾在618电商活动中拔得头筹。

明星加持下,粉丝消费是公司能够维持高毛利率的“秘诀”。一款颈部按摩仪的价格能卖到559元。

甚至在机场高铁站,能卖到更高的价格。此前,倍轻松在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中表示:“2020年公司机场、高铁和商场门店产品销售平均单价分别为616.69元/台、656.93元/台和702.62元/台,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75.41%、75.40%、76.33%”。

而此后,公司便再没有披露过相关价格。

但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些卖家甚至能够以低于原价一半以上的价格进行销售。

不仅如此,也有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后仅仅使用一到两次便不再使用,甚至充电线包装都没有拆。

这说明,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时有些“冲动”心理。

不仅如此,倍轻松的一些二手产品甚至已经被充当“新品”进行售卖。

国务院批复北京“两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9月29日,北京“两区”建设两周年新闻发布会贸易投资便利化专场召开。“两区”建设两年来,国务院批复的“两区”方案涉及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两区”制度创新谋划、“两区”建设保障机制、“两区”政策落地成效取得更进一步发展,多个项目、平台和投资也纷纷落地北京各区。

140余个标志性项目落地

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两区”办专职副主任刘梅英在发布会上表示,“两区”建设两年来,市“两区”办已基本完成国务院批复的“两区”方案涉及各项任务,累计实施了近70项突破性、引领性政策,落地了140余个标志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在“两区”政策带动下,今年1-8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2.4亿美元,同比增长37.9%,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超过九成。

两年来,“两区”制度创新谋划更进一步。在宏观层面,积极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研究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实施相衔接的政策创新;制定出台《把握RCEP机遇助推“两区”高水平发展行动方案》,重点推动加强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

“两区”建设保障机制也更进一步。“通过制定实施《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关于促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决定》,为‘两区’制度开放提供基础保障。同时,重点园区提升标准化,通过完善服务体系、招商推介体系、园区评价体系和实施形象提升工程,助力园区面貌焕然一新。”刘梅英说。

在招商引资方面,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唐永宏介绍,北京“两区”建设两年来,截至目前,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库系统累计入库项目7000余个,预计投入资金约1.9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7个自贸区组团所在区入库项目4300余个,占全部入库项目总数六成以上。

“两区”建设两年来累计落地项目超过3500个,项目落地率超过50%,落地项目涉及金额约9600亿元;其中落地外资项目570余个,涉及外资近300亿美元。

绿色交易所晋级国家队

刘梅英还介绍,为推动解决重点产业发展和关键要素流动过程的瓶颈和障碍,相继出台了10个专项改革行动方案,其中包括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方面,北京市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加快构建碳配额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成交额突破30亿元。

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在承担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绿色交易所于9月27日正式入驻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国家备案的首批中国自愿减排交易机构、市政府指定的北京市碳排放权试点交易平台,及北京建设低碳城市的绿色公共服务平台,成立14年来,绿色交易所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环境权益交易平台之一。

“绿色金融是北京‘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北京绿色交易所也在积极地服务‘两区’建设,北京绿色交易所通过环境权益交易、绿色公共服务、低碳发展服务和绿色金融服务,发挥核心优势,支持首都低碳城市建设。”王乃祥说。

据了解,在绿色金融服务方面,绿色交易所牵头起草的《环境权益融资工具》标准和参与起草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标准、《碳金融产品》标准均已正式发布实施;同时,绿色交易所正在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推进北京绿色项目库和企业碳账户、环境信息披露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步,绿色交易所将积极推进全国CCER交易中心和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在碳量化、碳定价和碳金融等方面的核心优势,努力拓展绿色金融信息服务、绿色债务融资市场服务和绿色金融跨境交易等创新业务,服务支撑“两区”和北京绿色金融国际中心建设。

首创多模式力推跨境贸易便利

北京市海关副关长孙铭辉介绍,北京海关将优化营商环境与“两区”建设相结合,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两年来,北京海关持续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推广“两步申报”“提前申报”,配套实施汇总征税、主动披露等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通关选择。2022年8月,北京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25.14小时、0.61小时,均处于历史最佳水平区间。

北京海关围绕综合保税区、“双机场+双临空区”等重点平台,加强政策供给,支持天竺综合保税区打造文化贸易先行区、服务贸易特色区、空港保税标杆区。

据了解,北京海关首创“以保税物流供应链为单元”的航材保税监管模式,航材利用率提高40%以上;首创智能化“库门监管”“库位监管”保税监管模式,企业整体仓储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创新文物入区鉴定,允许美术品一次审批多次使用;完成全国首单保税展示交易关税保证保险;创新打造全国首个“保税+特殊物品集中查验”新平台,带动新增上游公司、机构客户6家,辐射带动下游科研、制药等公司20余家,聚集效应初显。

顺义区副区长李向英介绍,天竺综保区艺术品和医药进口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3和1/5,疫苗进口占全国的95%,“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标准化试点”国家级项目争创成功,还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实习记者袁泽睿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一位消费者在倍轻松京东自营旗舰店下单的颈部按摩仪,客服声称是新品,但是拿到手后发现产品盒上有被贴上别人的快递单和退回的物流单。

随后客服并未及时跟进处理。

而另一方面,这类产品的二手成色也都较新,这也能够保证此类产品在二手市场确实能够流通起来。

喜欢购买二手产品的消费者向《投资者网》表示:“这类产品能使用就行了。而且闲鱼上很多全新的东西,有的是别人送的,有的是退货的,性价比很高。不过买的时候也是图个新鲜感,用了几天也就想不起来用了”。

这名消费者还认为,按摩仪这类产品即使更新推出新品,功能上也不会有明显的提升。也就是说,购买二手产品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追求新一代产品,则需要付出一倍左右的支出,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值当。

从折价率来看,全新、以及几乎全新的产品能够折价一半销售,倍轻松及整个行业产品似乎存在商品价格虚高的问题。

这一点已经在逐年下滑的毛利率上也有所体现。

高毛利正在破灭?

实际上,倍轻松的高毛利一直是市场关注的话题。

据Wind统计,2019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约为61%、58%、57%。到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52%,同比下滑近8%,其中二季度毛利率下滑近12%。

国泰君安证券推测,毛利率下滑主要原因为近两个季度线下门店流量下滑和线上产品结构占比进一步提升所致。

从单品来看,据2021年年报披露,四大主力产品头部、颈部、头皮、眼部按摩器的毛利率分别约为61%、65%、52%、64%

而自2018年以来,倍轻松产品的毛利率就呈现下滑的态势,头部按摩仪的毛利率下滑13%左右,眼部按摩仪下滑10%左右,颈部按摩仪下滑2%左右,只有头皮按摩仪增长不到7%。具体如下表所示。

在过去,按摩仪属于中老年人专属,而如今年轻人却成了按摩仪的主要消费人群,推动了市场的热销。而在火热过后,消费者们对于按摩仪看法逐渐冷静下来。

一方面,理性的消费者认为,物理和脉冲颈椎按摩仪的主要作用是放松肌肉、舒缓镇痛、促进血液循环。它们更适合在颈部劳损,肩颈酸痛的时候使用,但无法起到治疗作用。

另一方面,即使是以舒缓作用为卖点,市场上也有成本更低,或者效果更好的方案替代。例如眼部按摩器可以用“眼保健操”、“蒸汽眼罩”替代,而头颈肩按摩可以依靠“盲人按摩”、“健身运动”替代。这些替代方案在取得大致相同,甚至更好的保健效果的同时,结合按摩器的使用频率,费用上也不会相差太大。

多因素拖累业绩表现

而执着于线下开店,也是拖累公司业绩发展的原因之一。

倍轻松认为,经过公司多年的布局与经验积累,线下渠道已经形成了机场直销为主的独家优势。公司一直希望,用门店数量来刷新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从而提高用户的购买频率。

今年上半年,倍轻松新开线下直营门店23家,优化调整34家。截至今年6月末,倍轻松线下门店为202家,其中,线下直营门店174家,线下加盟门店28家。而在线下直营门店中,购物中心门店占比61.49%,交通枢纽门店仅占比38.51%。

但是,线下门店的密集开放也为公司带来成本上的压力。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进一步提高,已经接近50%,同比增长5.5%。今年一季度,倍轻松销售费用达1.1亿元,占总营收45%,上半年销售费用约2.3亿元,约占总营收的一半。

倍轻松表示,线下门店的租赁费、销售人员的薪酬中固定费用占比较高,导致公司销售费用率较高。

对于持续加速线下开店,有观点认为倍轻松并没有“吸取教训”。

《新熵》认为:“早于2020年,疫情便已经对不少线下实体生意带来过毁灭性的打击,但尽管经验在前,倍轻松对于其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调整却仍显得不够及时”。

外部遭遇困境的同时,倍轻松也面临内部压力。8月22日倍轻松发布了一则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的公告。公告显示,曾任公司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企划部总监陈晴近日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相关职务。

面对内忧外环,倍轻松将如何破局,《投资者网》将持续关注。(思维财经出品)■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召开 透露哪些信息?

央行今日发布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三季度例会(以下简称“例会”)内容显示,中国仍将持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与二季度相比,三季度例会中“支持基础建设、制造业”的表述比重明显增多。同时,例会还指出,将进一步降低个人消费贷款的成本,并将视需要适当加大“保交楼”专项借款力度。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三季度例会内容来看,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增长取向,并将在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持续发力,重点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

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将保持“稳增长”取向

与二季度例会强调“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但任务仍然艰巨”相比,三季度例会突出“国内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同时例会指出,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攻坚克难,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着力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这意味着国内经济运行态势边际好转,与近期主要经济指标回暖相印证。

同时,央行还指出,当前经济发展“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王青认为,这意味着尽管以美联储快速加息为代表,外部金融环境快速收紧,但国内宏观政策将延续稳增长取向,四季度各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不会退坡或转向收缩。

植信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在总量、价格与结构三方面还有一定操作空间,但空间较为有限,需要保持一定的政策存量空间,未雨绸缪,以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全球经济衰退或其引起的金融风险。

增加基建等相关表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成主要发力点

在三季度例会中,央行表示,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而对于结构性工具的使用,较二季度增加“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表述,并将此放在了最前面。同时还加入“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等内容。

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在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发挥精准滴灌、杠杆撬动作用的工具,通过提供再贷款或资金激励的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市场人士认为,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将对经济起到托底的作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适度加大基建投资,有助于扩大有效投资,同时,大型基建项目产业链长,有助于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综合效应释放。

连平亦表示,三季度,基建投资持续快速推进和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将有效对冲房地产投资的下行压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保持平稳恢复的运行态势。在项目建设保持较快节奏、财政发力更为精准和项目储备较为充足等因素的推动下,基建投资增速仍将继续加快。同时,诸多因素推动制造业投资继续维持较高增长。

连平预计,四季度,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双管齐下”以及房地产投资筑底企稳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将进一步趋向回升。

此外,央行还指出,要落实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王青预计,四季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是货币政策稳增长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预计LPR利率仍有下降空间

央行在例会中指出,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其中,与二季度例会相比,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为此次例会新加入的内容。

“个人消费信贷亦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之一。”周茂华表示,围绕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大盘,除了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和收入增长外,积极挖掘金融潜力,助力消费需求回暖也是关键。上半年由于国内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中枢下移,推动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有助于促进消费需求改善。

王青预计,接下来监管层将通过继续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持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方式,激发企业和居民的信贷需求,推动四季度人民币贷款保持同比多增势头。这将有效增强市场主体的投资和消费能力,提振市场信心。

不过,连平认为,货币政策再度下调政策利率的空间较为有限。 他指出,今年6月我国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同时,海外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倒挂幅度已扩至86个基点。而在现有的物价水平下,我国实际利率水平已降至零线以下,未来半年抑或是一年,实际利率为负的状况仍可能继续维持。

“保交楼”仍是重点 政策面将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

三季度例会在房地产方面的着墨明显多于二季度,除了重申“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外,新增“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并视需要适当加大力度,引导商业银行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等内容。

王青认为,这意味着接下来以“保交楼”为重点,房地产供给端支持政策会明显发力,房地产开发贷同比下行势头会有所缓和,这会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与此同时,四季度5年期LPR报价还可能出现一定幅度下调,进而带动楼市最快在年底前后出现趋势性回暖势头。这将是四季度稳增长、控风险的一个主要着力点。

实际上,尽管三季度房地产市场获得了更多政策支持,但由于受到市场惯性下滑、极端气候条件和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三季度住房销售不及预期。

“展望四季度,预计房地产政策将维持相对宽松的基调。”连平指出,住房金融环境将逐步回暖,房贷利率仍有小幅下调的空间。地方政府还将通过设立疏困基金、引入资产管理公司、借助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等方式,更有力地推进“保交楼”等工作,房企融资状况将边际改善。房地产市场有望在低位触底企稳。

内外兼顾 保持人民币汇率总体合理均衡

在三季度例会中,央行指出,要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加强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近期,由于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指数迅速上涨,人民币汇率波幅加大。“人民币汇率未来怎么办”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

王青指出,虽然在三季度例会中央行对汇率的表述暂未有更多变化,但考虑到当前汇市形势,接下来央行将进一步加大稳汇率力度。

“强化汇市预期引导,防止人民币汇价出现脱离美元走势的快速贬值势头。”

王青认为,前期央行先后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以及近期通过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会议释放稳汇率政策信号,都是旨在避免汇市做空预期过度聚集,以致形成“羊群效应”。

王青表示,若后期汇市出现异动,并引发较大规模资本外流,监管层还可以调低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控制资本流出;调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扩大资本流入;在特定时段,通过发行央票等措施,较大力度收紧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

此外,央行还指出,要“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王青认为,在当前美元指数快速上冲、“一家独大”,非美货币对美元普遍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的背景下,稳汇率的重点不是守住某一固定点位,而是保持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基本稳定。当前国内经济已转入回稳向上阶段,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将延续较大规模顺差局面,接下来稳汇率的难度并不大,也不会对货币政策灵活调整形成实质性掣肘。

连平亦指出,鉴于国内稳增长政策支撑、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完 善的汇率调节工具和充足的民间外汇,人民币汇率不具备趋势性大幅贬值的条件。 即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四季度在7.0 以上波动,但双向波动,弹性增大,在合理区间内保持基本稳定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形势改善,人民币依然具有强势升值的基础和条件。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转载请注明出处。

倍轻松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