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人类血栓中首次发现微塑料、染料颗粒

作者:今午信息网 来源:国内新闻 2022-10-01 我要评论( )

<p>直径小于5毫米,甚至小到微纳米级的塑料,被称为微塑料,它们可能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国际学术期刊《先进研究杂志》近日刊发的一篇论文中提到,南京医科大学夏彦恺教授团

直径小于5毫米,甚至小到微纳米级的塑料,被称为微塑料,它们可能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国际学术期刊《先进研究杂志》近日刊发的一篇论文中提到,南京医科大学夏彦恺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骆永明教授团队首次在人体血栓样本中发现了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微塑料和染料颗粒。“我们认为,环境因子尤其是微塑料、染料颗粒,可能与血栓的形成存在潜在关联。”29日,论文通讯作者夏彦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工业生产规模和种类的不断扩大,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人工合成材料越来越多,降解产生的垃圾碎片和微塑料在环境中大量增加。

“微塑料正成为一种新型的全球性污染物,这是一种直径只有纳米级和微米级大小的难以降解的塑料颗粒。它们在海洋、土壤里大量存在,甚至可以被植物的根茎吸收进入食物链。”本文第一作者、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吴笛介绍,近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微塑料对人类会产生何种影响,虽有研究显示,人体的血液、胎盘等组织器官和粪便排泄物中发现了微塑料和相关染料颗粒,但仍缺乏它们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直接证据。

时隔28年,中国女篮再进世界杯决赛!

原标题:中国女篮挺进世界杯决赛,明天与美国队争冠

新京报讯(记者徐邦印)9月30日晚,2022年女篮世界杯继续在澳大利亚悉尼进行,中国女篮在半决赛中对阵东道主澳大利亚队。凭借韩旭、杨力维、王思雨等人的出色发挥,球队以61比59取胜,强势挺进决赛。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女篮将与美国队争夺本届世界杯冠军。

澳大利亚队是世界女子篮坛的传统强队,曾获得过世界杯冠军,也多次站上奥运会领奖台。与此同时,澳大利亚队是中国女篮在国际赛场上最熟悉的对手之一,近年来屡屡在亚洲杯、世界杯、奥运会上直接对话。

世界杯(世锦赛)历史上,双方共交手6次,各取得3场胜利。1986年和1994年世界杯,中国女篮面对澳大利亚队取得3连胜,2002年、2010年和2018年世界杯,中国女篮遭遇3连败,其中2018年世界杯以42比83惨败于澳大利亚队。

不过,随着中国女篮迅速成长和进步,澳大利亚队新老交替不太顺利,双方的实力对比悄然发生变化。从2019年亚洲杯、东京奥运会到2021年亚洲杯,面对澳大利亚队,中国女篮取得正式比赛的3连胜。本届世界杯开打前的热身赛,中国女篮也以7分优势赢球。

研究团队耗时一年多,收集并分析了24例人体主动脉夹层血栓样本和2例人体急性动脉栓塞样本,在其中共发现87个颗粒物。它们包括1颗低密度聚乙烯,22颗染料颗粒,其他的是铁化合物和金属氧化物。染料颗粒主要是酞菁铜和霍斯塔佐绿,铁化合物包括氧化铁红、氧化铁黄、红壤、针铁矿,其他金属氧化物包括金红石、氧化铬。颗粒粒径在2.1-26微米内,低密度聚乙烯直径5.1微米。所有颗粒都是不规则形态。

微塑料、染料颗粒对于血栓的形成是如何推波助澜的?科研团队发现,患者的微塑料、染料颗粒检出数量与血小板水平高度关联,并据此提出理论假说。“我们假设,在血液中存在有以微塑料等颗粒为核心的小血栓,这些小血栓不断吸引血液中的其他颗粒,使血栓不断增大。另外,血液系统中微塑料等颗粒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增加小血栓、血小板和颗粒之间碰撞的几率,从而加速血栓形成。”夏彦恺说。

近几年,不断有研究发现人体中存在微塑料。2021年,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环境科学技术》发表相关研究,发现经常喝瓶装水、吃外卖食品以及工作性质为粉尘暴露的参与者,其粪便中的微塑料更多,而体内微塑料含量的升高还可能会加剧肠道炎症。202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环境国际》刊文,证实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

“此次的研究发现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微塑料、染料颗粒的环境污染控制和排放监测。”在夏彦恺看来,该研究也为微塑料和染料颗粒的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效应机制研究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探索方向。

中国女排3-0击败捷克女排 收获世锦赛四连胜

2022年女排世锦赛激战正酣,中国女排今晚迎战捷克女排。双方实力差距明显,中国队心态比较放松,捷克队虽然打得也很顽强,但关键分的把握上,还是中国队更胜一筹。最终,中国女排以25-19、25-22、27-25,大比分3-0战胜捷克女排,豪取四连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转载请注明出处。

塑料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