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指南》要求,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促进数据依法有序流动等,增强数字政府效能。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全国完全实现一体化政务大数据时,一些困扰大家的问题如异地缴纳社保、异地结婚登记、异地办理企业证照等,都将像已经实现的异地办理身份证、驾驶证异地年检一样,逐步成为现实。
公共数据实行目录管理
《指南》明确,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包括三类平台和三大支撑。
三类平台为“1+32+N”框架结构。“1”是指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是我国政务数据管理的总枢纽、政务数据流转的总通道、政务数据服务的总门户;“32”是指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筹建设的省级政务数据平台,负责本地区政务数据的目录编制、供需对接、汇聚整合、共享开放,与国家平台实现级联对接;“N”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政务数据平台,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数据汇聚整合与供需对接,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尚未建设政务数据平台的部门,可由国家平台提供服务支撑。
三大支撑包括管理机制、标准规范、安全保障三个方面。
《指南》是我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第一个全国性公共数据的法规性文件。2022年1月21日,浙江省曾经出台了第一个地方性法律文件,3月1日实施,即《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规定了省域公共数据发展和管理的原则、公共数据平台和数据的收集与归集等。
“《指南》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发布,对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发展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公共数据实行‘目录管理’,各地加强了省市县三级‘目录管理’,如果加上国家一级就是国家、省、市、县四级‘目录管理’,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汇聚编制政务数据目录超过300万条,信息项超过2000万个。”
跨域政务办理有望全国打通
如前所述,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结合政务数据管理和发展要求明确政务数据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大数据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政务数据采集、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和安全保护等工作,统筹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业绩减亏&国际线加密,民航业回暖
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民航业呈现复苏态势。截至10月30日,国航、东航、南航均发布了三季度业绩,同比都持续亏损,但环比二季度有所回暖。此前,民航局发布的三季度安全生产运行情况显示,三季度国际航线运输量回升明显。接下来民航业将正式进入冬春航季,随着多家航司相继发布冬春航季运输计划,民航业整体将呈现复苏态势。面对即将到来的“双11”,各航司也在相继“出招”,推出各种促销产品加速“回血”。
环比合计减亏约43.56亿元
三大航的业绩在三季度集体回暖。报告期内,国航、东航、南航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1.36亿元、164.96亿元、293.44亿元,相较于二季度分别提升了约71.01亿元、98.07亿元、99.98亿元。
从亏损情况来看,三大航环比二季度亏损数额略有减少。据三家航空公司财报,三季度三大航净利润分别亏损86.68亿元、93.8亿元、60.99亿元,合计亏损241.47亿元。二季度则分别亏损约105.35亿元、109.76亿元及69.92亿元。粗略计算,三季度相较于二季度分别减亏约18.67亿元、15.96亿元、8.93亿元,合计减亏约43.56亿元。
除三大航外,海航、春秋航空等航司三季度的业绩也环比有所回暖。据海航2022年三季度财报,其净利润亏损80.02亿元,而此前二季度则亏损约92.38亿元。春秋航空三季度净利润亏损4.92亿元,二季度则亏损约8.08亿元。
从运输数据来看,上半年三大航运输业务受到较大冲击后,7、8月暑运期间,三大航载客数量有显著提升。今年8月,三大航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提升56.4%、62.14%、67.72%。
进入9月,暑运高峰结束后,三大航旅客周转量有所回落,但东航、南航国际旅客运输量同比均有所提升,其中东航国际航线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25.06%;南航同比上升8.38个百分点。
新开、加密多条国际航线
业绩回升的同时,三大航均宣布开启冬春航季,新开、加密了多条航线。
10月30日起,民航正式进入冬春航季。国航计划执行343条国内航线,1450班次/天,同比2021年同期提升3.3%;东航冬航季相较夏航季则将新开北京大兴-三亚、杭州-深圳、北京大兴-大连等22条航线;南航计划执飞654条航线,其中国内航线607条。
同时,在冬春航季中,三大航还将恢复、新开多条国际航线。国航计划执行52条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132班次/周,新恢复北京-新加坡、杭州-罗马、杭州-大阪等国际航线;东航每周计划执行上海浦东至多伦多、纽约等42条国际航线;南航计划在32国执行42条国际航线,合计每周112班次。
日前,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吴世杰在民航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三季度民航业共完成国际航线旅客运输53.7万人次,较二季度增长73.3%,较去年同期增长36.3%。
民航业内人士林智杰认为,民航业三季度环比二季度有所改善,“一是国际航班正在有序恢复,航班的熔断政策逐步优化。二是此前不断上涨的油价已经有所回落,有助于减轻航空公司的成本负担。但是,今年民航全行业的亏损已经超过了去年和前年的总和,也是历史以来亏损最多的一年。四季度预计还会面临一些困难”。
借力“双11”盼“回血”
除新开航线外,面对即将到来的“双11”,多家航司也推出了促销活动,加速“回血”。
据悉,南航推出“冰雪之旅”产品,包含可兑4次适用航线经济舱单程票,产品包含600多条航线,覆盖广州、上海等热门旅游城市,同时还推出了双城旅行2023版,南航明珠会员购买全价经济舱来回程机票成行后,即可在随后三个月内以10-100元每段的价格无限次兑换两地间的机票。海航则推出了新一期“惊喜飞”产品,产品覆盖2022年11月1日-30日期间的440余条航线,其中海口-天津经济舱单程票价仅为240元。
据飞猪消息,超20家航空公司都在飞猪平台推出会员快速升级服务。以东方航空为例,飞猪F4会员在有效期内乘坐东方航空及上海航空累计满6次,即可成为东方航空“东方万里行”金卡会员,有效期为一年。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经营管理学院副院长綦琦表示,疫情以来航司有余力腾挪出高端卡的服务资源,“双11”的势头可以激发潜在的需求,盘活市场的存量部分,另一方面,当大家对出行有预期的时候,消费者也愿意去囤一些权益产品,对航司来说也有助于提振信心。
北京商报记者关子辰张怡然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字化治理已经逐步普及的背景下,仍有许多业务仅限在省域内统一办理,异地办理仍未实现,而《指南》的发布,则勾勒出了一幅政务事项均可异地办理的蓝图。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分析表示,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业务如企业信用查询和部分审批事项、个人业务如婚姻登记、社保医保等在试点省市内可以异地办理,但在全国范围内还未完全打通,“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的改革方案落地实施,通过系统支撑、平台建设、技术架构、管理体制机制统一等,关乎人们生活的大小事,异地办理都将成为可能”。
具体来看,洪涛认为,从企业来说,市场监管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海关、商务等多部门业务协同,将实现企业年报事项“多报合一”;从个人来说,个税专项扣除、跨省转学、精准扶贫、普惠金融等服务模式也将逐步完全线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将加速推进。
“跨域政务办理应该是发展趋势,也是数字政务不同于传统政务的最本职区别,期待在末来业务中更多地体现出来。”洪涛说道,“其难点不在于数字技术,更有待于数字政务的管理。”
健康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涉疫情数据全国共享,便是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最好的范例。相关数据表明,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共享调用涉疫情数据超过3000亿次,为有效实施精准防控、助力人员有序流动,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求解数字政务管理难
洪涛提及的难点,本次《指南》也有所明确。其中提出,政务大数据体系在已经取得一些成效的背景下,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政务数据共享供需对接不够充分、政务数据支撑应用水平亟待提升、政务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健全、政务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亟需强化五个方面。
就此,《指南》也提出了建设任务和建设目标。
在建设任务上,《指南》提出统筹管理一体化、数据目录一体化、数据资源一体化、共享交换一体化、数据服务一体化、算力设施一体化、标准规范一体化、安全保障一体化等八个一体化任务,明确了各级政府做好全国一体化的原则和方向。
在建设目标上,2023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具备数据目录管理、数据归集、数据治理、大数据分析、安全防护等能力,数据共享和开放能力显著增强,政务数据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到2025年,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更加完备,政务数据管理更加高效,政务数据资源全部纳入目录管理。政务数据质量显著提升,“一数一源、多源校核”等数据治理机制基本形成,政务数据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制度更加健全。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建设,一是更好地解决现实工作当中,政务服务、行政审批资源效率的问题,提升政务服务的效能和群众、企业的满意度。二来,能够更好地实现数据汇集,做好数据治理,保障数据安全。第三点,可以避免过去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当中信息不共享、业务不协同、重复建设等问题,让政务数据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实现全国一盘棋,进而还可以节省政府资金。”王鹏说道,“当然,在遵循统筹规划、依法有序、分类分级、安全可控的原则基础上,还需要相关的机制配套,明确相关权限、部门设置、考核评价以及业务流程、与技术的革新相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陆珊珊
从拼价格到拼服务,家居重新定义“双11”
“双11”大战在即,家居企业暗流涌动。2022年10月中旬,居然之家正式启动“双11”,第五度携手阿里巴巴,计划打造“全员网红,万人直播”;红星美凯龙启动“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推出特色主题直播;富森美也开通了好物推荐官的抖音直播间。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双11”家居企业不再提销售目标,直播带货成为标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网购、直播的常态化,消费者在期待低价格的同时更注重高品质,家居企业如何适应这一转变,成为一道新的考题。
玩法升级,直播带货成标配
“双11”进入第14个年头,已经轻车熟路的家居企业,都玩儿起了直播带货。
与阿里牵手后的第五年,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显得游刃有余。在这场年度购物狂欢节上,汪林朋将三度携手明星主播上线“老汪来了”直播间,以“居然会”“幸福置家”“家具以旧换新”等营销IP在直播间大放福利。自2020年“双11”居然之家首次推出“老汪来了”直播活动以来,这个IP就已经成为了家居行业直播的超级IP。今年,居然之家不仅计划在“双11”期间打造“全员网红,万人直播”,组织不少于5000小时的直播活动,还赴工厂争取不低于50款工厂直供居然专属爆款。
同样参加过多次“双11”的红星美凯龙,在2021年“1+N直播大事件”的基础上将叠加万人直播,将直播方向从商场细化到每个导购。此外,还有来自红星美凯龙家装业务的1000名家装设计师以及一线专业技术工匠,用专业知识直击消费者家装痛点,带来设计讲堂、工程避坑、家装权益限时秒等特色主题直播。
富森美的动作也不慢,10月8日起在抖音平台“富森美直播间”,携手超级丹、汤圆儿、彭彭等好物推荐官,带来欧普、皇派、凯迪仕、丝涟、方太等爆款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林氏家居、芝华仕、顾家、箭牌家居等家居品牌在内,都将直播纳入“双11”大战的主要进攻方向,产品被摆上各类明星和主播直播间的“货架”。
主播混战,流量转化是难题
家居直播带货,往往借助明星的力量。但从明星到主播,如何将流量转化为购买力,对低购买频次、高额价格的家居行业来说,始终是一道难题。
以A股上市家纺品牌梦洁股份为例,2020年官宣与某知名电商女主播达成品牌战略合作后,股价迅速攀升,市场一片看好。但梦洁家纺随后披露的带货成果却让人大跌眼镜:6次带货销售1281万元,梦洁家纺支付佣金317万元,平均每场佣金高达53万元。以梦洁家纺2019年营收约26亿元来算,6场直播带货仅占总营收的0.5%左右。
在家居行业,噱头大于销售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也暴露了当下直播带货模式的普遍困境:企业为了流量只能找大主播合作,但大主播带货的核心是“全网最低价”,加上需要收取的服务费及佣金,企业往往很难赚钱。
曾经3场直播带货10亿元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针见血,“直播的目的不是带货,而是通过这个尝试知道几万经销商的出路在哪里。未来,格力直播可能会常态化”。
在家居行业,居然之家正通过直播对销售渠道进行变革。居然之家2022年半年报中,用了一整页介绍其新零售成果。其中在直播业务方面,全国191家门店开展了超过1.3万场直播活动,累计获客18.8万人,同比增长111%。在同城站业务方面,上半年实现日均访客20.6万人,同比增长5%;线上获客75.8万人,同比增长138%;引导到店销售65.7亿元,同比增长38%。
策略调整,从拼价格到拼服务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部王朔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创作的小说名称,可以用来描绘直播行业现状:“内卷”严重,低价格和高品质难以兼得。
低价既是冲动消费的“催化剂”,又是行业发展的“绊脚石”。2009年,时任阿里巴巴CFO张勇参考了美国感恩节大促销的方式,为“光棍节”打出了一个标语:就算没有男(女)朋友陪伴,至少我们还可以疯狂购物;2010年打出标语“双11光棍节,全场5折”,强调价格的优势。2009年到2021年,“双11”全网销售总额从5000万元直线暴涨到9651亿元。
2022年“双11”是一道分水岭,消费者对低价更加理性,又对售后服务提出高要求,迫使平台做出改变。2022年“双11”,京东宣布价保服务进一步升级,参与活动的实物类商品几乎全部支持价保服务,超5亿种商品支持30天超长价保;天猫和菜鸟联合宣布,未来三年消费者在天猫购买衣柜、床、洗衣机等大件电器家装商品,将实现100%“一次上门、免费送装”;同时,多家电商平台宣布升级价保服务,严厉打击商家“先涨价后降价”的虚假促销行为。
家居企业也尝试在物流配送、售后安装等方面下功夫。2022年“双11”,林氏家居与专业家居服务平台万师傅合作。消费者在购买林氏家居商品后,将享受由万师傅提供的物流配送、上门安装等服务,省去自行安装的中间环节。目前,万师傅已同顾家家居、林氏家居、爱果乐、慕思等数百家家居企业,德邦快递、顺丰速运、中通快递在内的物流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平台超180万师傅触达全国3250个城镇。
热度下降,“双11”还能撑多久
2021年天猫“双11”的成交额为5403亿元,同比增速为8.45%,2020年的增速则为26%。电商流量似乎到了一个天花板,“双11”还能撑多久?
中国家居/设计产业互联网战略专家王建国指出,“一方面,纯靠销售额体量及排名,对消费端的拉动已显疲态,企业必须更新迭代产品、品牌、营销、服务;另一方面,‘95后’‘00后’消费者产生了新的需求,企业需要适应变化”。
以2021年家具类“天猫双11”销冠林氏家居为例,经过多年大数据运营,构建的“线上引流+线下拓客”新零售模式,在提升流量的同时,获取精准客户。目前,林氏家居电商和线下门店营收的占比已经达到1:1,全年在售产品超过一万个SKU(存货量单位),包括55个品类和十余种风格,每月还在以超过200个SKU的速度上新。
在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看来,“家居商家仍然能够通过传统电商获得新的增长,同时要加大在产品研发的投入,不断通过平台数据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通过创新的产品满足这些需求”。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表示,“家居企业在渠道模式上需要重新构建,在线下吸引消费者更好地对品牌形成认知,在线上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障碍,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面向消费者,降低运营成本,提供高品质产品的同时,价格更有竞争力”。
北京商报记者孔文燮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