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不久,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也来了。12月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
所谓商业养老金,是养老保险公司经营的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主要依托保险经营规则创新产品和服务,向客户提供养老账户管理、养老规划、资金管理、风险管理等服务。
根据《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上海市等10个省(市)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首批获得试点资格的养老保险公司有四家,分别是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对于选定的试点公司,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四家参与试点的养老保险公司在资本实力、业务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各有特点,由其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有利于发挥养老保险公司在养老资金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专长。
具体的试点内容包括三项,一是创新发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提供包括养老账户管理、养老规划、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服务,满足客户生命周期内多样化养老需求;二是探索利用多渠道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更广泛地覆盖和触达广大人民群众;三是探索建立与商业养老金业务特点相适应的销售长期激励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和投资管理机制等。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由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专项扣除等因素,实际上享受个人养老金税收延递的人群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推出商业养老金业务,有助于在保障人群和保险产品层面补充个人养老金业务。此时开展商业养老金试点,可能是引导保险公司尤其是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聚焦养老保障领域,切实提高养老保险产品的竞争力,丰富养老保险产品公司,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领域的功能作用。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商业养老金业务主要有六方面特点,包括账户与产品相结合、建立锁定养老账户与持续养老账户的双账户组合、产品设计以积累养老金为主要功能、强化风险管控、提供多种领取安排和养老规划服务等。
具体来说,商业养老金业务为个人建立信息管理账户,提供不同期限、风险、流动性等特征的商业养老金产品,满足客户稳健投资、风险保障、退休领取等养老需求,同时兼顾锁定养老资金长期投资和个人不同年龄阶段流动性的双重需要。并支持个人长期持续积累养老资金,可提供一定的身故、意外伤害等附加风险保障。
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启动 在多方面不同于个人养老金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通知,从2023年1月1日起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商业养老金业务包括养老账户管理、养老规划、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服务,可满足客户生命周期内多样化养老需求。
试点区域为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等10个省(市)。参与试点的4家养老保险公司为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商业养老金业务为参与人建立锁定养老账户和持续养老账户双账户,简单来说锁定账户要到一定年龄后才能领取,持续账户则相对灵活,兼顾了长期投资和流动性的需求。
产品方面,支持个人长期持续积累养老资金,提供不同期限、风险、流动性等特征的商业养老金产品,满足客户稳健投资、风险保障、退休领取等养老需。同时可提供包括收支测算等养老规划服务,协助客户管理好生命周期内的养老风险。
领取时,提供定额分期、定期分期、长期年金化领取等多种安排。
与此同时,商业养老金业务强化风险管控,建立产品托管机制,加强投资监督和估值对账,通过多种手段控制风险。
商业养老金在多方面不同于个人养老金
不久前,个人养老金业务刚刚开启。下面来了解一下本次商业养老金试点与个人养老金有哪些区别。
首先,个人养老金是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养老保险制度。商业养老金是个人自愿参与,市场化、法治化运作的养老金融业务。
第二,个人养老金可享受税收优惠,而个人参与商业养老金业务则没有相关优惠。
第三,参与门槛不同。个人养老金要求参与人是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而参与商业养老金,只需要年满18周岁,并与养老保险公司签订相关业务合同。
第四,购买产品不同。个人养老金参与人可以购买符合规定的理财、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为个人养老金保值增值。商业养老金客户可选择购买养老保险公司提供的多种商业养老金产品。
(记者赵曙光王雷)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多家试点公司了解到,目前相关产品的具体形态还未明确。
对于产品开发,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承诺,将根据商业养老金产品“资金长期性、收益安全性、领取约束性”的基本定位,探索开发系列产品,兼顾多样化需求,实现覆盖至退休的养老资金生命周期管理。
对于商业养老金业务与个人养老金二者的关系,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商业养老金定位于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普惠性、创新性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组成部分,对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具有支持和补充的作用。
从参与范围来看,商业养老金更宽泛,参加个人养老金业务,需是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而参加商业养老金业务,只需要年满18周岁,就可与养老保险公司签订商业养老金业务相关合同,通过商业养老金账户长期积累养老金。
在可投产品方面,二者也有较大差别,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商业养老金客户可选择购买养老保险公司提供的多种商业养老金产品。
不过,不同于个人养老金制度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个人参与商业养老金业务,不享受相关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二者不属于同一赛道,但有一定联系。”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指出,个人养老金业务主要是指个人可以用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购买相应的养老保险产品,并依法享受确定额度内的税收递延;商业养老金业务内容更丰富,包括养老账户管理、养老规划、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服务,但是不能享受税收递延,只是保险公司商业化经营的普惠型养老金融服务。两者也有共性,都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鼓励发展的养老第三支柱的组成部分。
谈及推出商业养老金试点的意义,李文中指出,试点有利于减轻第一支柱的负担,充分利用养老保险公司在长寿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养老保障服务,化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压力。
北京商报记者陈婷婷李秀梅
今年快递业务量突破千亿件 彰显行业发展强大韧性
核心阅读
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快递渠道销往全国,航空货运线路相继开通,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水平稳步提升……
12月1日上午,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正式突破1000亿件,比2021年提前实现。这背后,是邮政快递行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彰显了发展的强大韧性。
12月1日上午8时10分,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快递大数据平台显示,2022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正式突破1000亿件,比2021年提前7天。
“今年以来,邮政快递业发展面临多重超预期因素挑战,快递业务量能比去年提前7天达到千亿件,充分彰显了行业发展的强大韧性。”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数据管理处副处长许良锋说。
快递进村提质增效,农产品进城成为新增长点
1000亿件快递的背后,是迅速落地的保通保畅政策,保障快件运输通达。
以4月份为例,受疫情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跨区域物流受阻问题。上海、吉林等疫情发生地的邮政快递作业场所封停、从业人员隔离、邮件快件积压,服务网络一度运行不畅。
针对这些问题,从中央到地方打出政策“组合拳”:开展自查,消除高速公路卡点;创新安排,为货车司机提供便捷核酸检测;实施按日调度,开展实时监测……一系列政策举措迅速消除堵点,保障物资运输。5月份,行业日均业务量迅速恢复至3亿件。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的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提出,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这为行业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00亿件快递的背后,是快递进村提质增效,农产品进城成为新增长点。
经过查询,今年的第1000亿件快递,是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寄往厦门市的一箱蜜柚。
发件人蔡泽鑫告诉记者,父母在老家种植了蜜柚,自己负责线上销售和发货。“快递进村拓宽了我们的销售渠道,收入大幅增加。”蔡泽鑫说,蜜柚卖给批发商,一斤不到1元;如今自己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一斤能卖到2.5元。
这一箱平和蜜柚的“千亿”之旅,正是快递进村的一个缩影。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全国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已达90%。
“随着快递进村覆盖率的提升,‘快递+现代农业’的成效日益明显。”许良锋说,通过快递大数据平台可以观察到,农村快递包裹上行下行比例正在发生可喜变化,越来越多的水果等农产品正在通过快递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林虎表示,接下来,国家邮政局将继续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村寄递末端共同配送。针对农村快递成本高、收益低的实际,鼓励资源整合共享,推动农村邮政、快递、交通等各类主体深化合作,共建农村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发展末端共同配送。另一方面,持续打造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的金牌项目,进一步畅通农产品进城的寄递渠道。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市场活力、保通机制,是邮政快递业平稳运营的基础。而提前7天实现千亿件目标,则有赖于行业服务能力的提升。
11月27日4时21分,一阵巨大的轰鸣声打破冬夜的寂静。一架由深圳宝安机场起飞的全货机平稳降落在鄂州花湖机场,标志着鄂州花湖机场货运航线开通运行。
“鄂州至深圳航线是花湖机场首条在凌晨起降的全货机航线,由顺丰航空采用737型全货机执飞,运载货物为常规快件,辐射范围包括武汉、黄石、黄冈等周边城市。”顺丰集团湖北枢纽项目总监张浩介绍,航线开通后,鄂州将成为顺丰航空的第九十一个全球通航站点、第六十一个国内通航站点。
今年以来,各大快递企业纷纷发力航空货运。8月,京东航空宣布正式投入运营,10月开通首条航线,11月开通第二条航线,在航空物流赛道上不断发力。10月,圆通航空宣布开通首条上海定期国际货运航线,每周执飞5班,每次可搭载货物25吨,实现中日之间“端到端”跨境直达。
除了发力航空货运,邮政快递企业还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维度提升服务“硬实力”。
多类型枢纽设施投产运营。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为满足旺季寄递需求,纾解峰值压力,邮政快递企业积极推动枢纽设施建设。申通在辽宁沈阳启用了东北智慧物流科技产业园,处理能力提升4倍,年处理快递量可超10亿件;京东在陕西西安建设了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帮助陕西省内95%的京东自营订单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县级乡村地址覆盖率达100%。
综合运输线路开通启动。在铁路运输方面,成都—波兰马拉国际专列顺利开行;在公路运输方面,快递企业推出中越、中泰、中老等电商陆运干线,启用中欧公路相关线路。
基础能力的提升,促使10月份的消费者快递服务满意度达到82.4分,同比提升2.6分。虽然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寄递时限全程有所延长,但重点地区72小时准时率达78.3%,同比提升2.1%。
“9917”工程进展顺利,快递绿色化不断推进
比较今年和去年的1000亿件快递,有何区别?最大的变化,在绿色方面。
“截至目前,‘9917’工程进展顺利,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水平稳步提升。”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管爱光说。
“9917”工程,是指到今年底实现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达到90%,规范包装操作比例达到90%,投放可循环快递箱(盒)达到1000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7亿个。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行业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和规范包装操作两个比例均达到90%,已提前达标。累计投放可循环快递箱(盒)978万个,在邮政快递营业揽投网点布设回收装置12.2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6.4亿个。
“双11”期间,快递的绿色底色更加凸显。截至11月20日,全国各地的菜鸟驿站共回收纸箱744万个,同比增长超80%,所回收的纸箱被用于循环寄件。“仅仅是绿色回箱和绿色寄件已助力减碳超400吨。”菜鸟有关负责人说。
管爱光介绍,接下来,国家邮政局将落实国家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部署,指导和督促北京等6省份邮政管理部门强化台账管理,倒排工期,按月督办,确保到年底前完成塑料污染治理任务。同时,督促其他省份制定实施三年行动方案,确保到2025年底,全国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
此外,管爱光介绍,国家邮政局正在推动出台快递包装重金属和特定物质限量、限制快递过度包装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构建覆盖全链条的法律标准体系。同时,稳妥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通过试点探索提出覆盖全链条治理的法律标准体系设计和需求。(记者李心萍)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