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气改用卢布结算大背景之下对中国政府给予的结算“橄榄枝”,它释放出俄中两个经贸关系将向纵深推进的信号。这种结算方式对于俄中两国来说是互利共赢的,不仅有利于推动两国加深经贸合作、扩大外贸范围和额度,也更能推动两国经济金融往来和经济金融融合程度的加深。
对于俄罗斯来说,采用人民币和卢布这种结算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中国政府进口俄天然气。尤其,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经济大国,对天然气消费量巨大。据2014年中俄签署的30年天然气供应协议显示,从2019年12月正式开始,输气量逐年增加,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而且未来这个数据还将扩大。作为天然气出口大国的俄罗斯,中国的进口量显然是巨大的。“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新的付款方式表面上看是给予了中国的结算优惠,实际上也有利于俄罗斯国家自身的利益。采用这种结算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中国进口天然气使用的美元或欧元数量,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结算效率,也节约了中国进口结算成本。这样对俄罗斯扩大外贸额度、增加外贸收入都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尤其,眼下对于俄罗斯金融而言,这种结算方式也是一种稳定金融的重要手段。由于俄罗斯对西方不友好国家进口俄天然气采用卢布结算,使得卢布汇率大幅上涨,而采用人民币结算之后,大量人民币进入俄罗斯金融市场,可在一定程度起到稀释卢布过快上涨的作用。而且,俄罗斯本来就考虑购买高达700亿美元的人民币和其他“友好”国家货币,以遏制不断飙升的卢布。因而,对中国政府采购天然气可采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正好可以起到平衡卢布汇率、稳定卢布币值的作用,也有利于俄罗斯经济稳健发展。显然,这也可理解为俄罗斯政府的一种金融应景之作。
对于中国来说,也当然是直接受益者。一方面,可减少结算中间环节,提高结算效率,还可避免有可能形成的汇率损失。过去进口俄天然气大都采用美元或欧元结算,需要先将人民币通过汇率换算成美元或欧元,然后再进口俄天然气或其他产品。而直接用人民币结算的话,过去那些结算的中间环节不存在了,无论是结算时间成本还是结算的资金成本都有可能降低。
中国买天然气改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俄气这波操作怎么解?
“中国采购俄天然气将改用人民币和卢布支付。”消息一出,便成为话题。
9月7日,中石油网站发布消息称,9月6日在第七届东方经济论坛期间,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下称“俄气”)总裁米勒举行视频会议,双方就天然气领域广泛合作进行交流。
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协议》相关补充协议。同时,俄气公司宣布,补充协议中确定了将把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付款方式从欧元改为卢布和人民币。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具体运作方式还不清晰,但对我国来说,使用本币结算有助于降低汇率波动对外贸影响,提升贸易结算效率。
中俄天然气合同改用人民币付款有何利好?
使用本币结算,有助降低汇率波动对外贸影响
俄气为俄罗斯国有天然气巨头,在通过管道出口天然气领域具有垄断地位。其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俄气本周二就这个问题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一份现有合同的补充协议。
据彭博报道,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合同款项将用卢布和人民币分别支付50%,立即生效。
中俄双方天然气合作已经维持多年。本次中石油与俄气签署的补充协议所涉合同《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于2014年签订,双方商定,俄气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Power of Siberia,即东线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为期30年,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合同总价值预计4000亿美元。
中俄东线管道于2019年12月投产,并正式开始向中国供气,此后俄气向中国的天然气出货量一直稳步增长。通气两年后,至2021年12月累计输气量约136亿立方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公开信息意味着,接下来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将使用人民币支付,或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卢布支付,不过未来货币转换的具体运作方式还不清晰。对我国来说,使用本币结算有助于降低汇率波动对外贸影响,提升贸易结算效率。
对于过往俄气向中国供应天然气以欧元结算来说,已经在经历汇率震荡。今年以来,欧元汇率波动较大,欧元兑美元汇率已经从年初的1.14左右跌至目前的0.99左右,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也已跌至7以下。
中国天然气进口量有多大?
去年超3600亿元,俄罗斯为中国第二大管道天然气供应国
从中国的天然气进口情况来看,由于“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格局,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在不断增长。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1全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为12136万吨,与2020年相比增长19.9%;天然气进口金额为3601亿元人民币,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56.3%。其中,气态天然气2021年进口量为4243万吨,同比增长22.9%。
俄罗斯是重要的天然气进口来源国,尤其是管道天然气,目前也是中国第二大管道天然气供应国。2021年,俄罗斯在中国的液化天然气来源国中排名第五,在管道天然气来源国中排名第二。
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7个月,在天然气进口量整体下滑9.6%的情况下,管道天然气进口量增长了10.8%。分析认为,管道气进口量的稳步提升主要来自俄罗斯管道气供应量的增加。
中俄的天然气合作也在不断加深。今年2月,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并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之际,中石油与俄气签署第二份天然气长期供应合同——中俄远东天然气购销协议,双方约定俄气将通过“远东管道”向中国每年再输送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加上“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输气量,届时俄对华供气总量将达到每年480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俄气已于2022年1月完成“联盟东方”(Soyuz Vostok)天然气管线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该管线计划穿越蒙古国向中国输气,若成功落地,该管线每年可向中国再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此举对人民币国际化有何意义?
俄乌冲突后去美元化进程加速,人民币需求或将增加
当地时间9月7日,普京出席第七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体会议时表示,西方国家破坏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基础,美元、欧元和英镑已经失去了可信度,俄罗斯正在逐步放弃使用它们。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美国家对俄罗斯采取多方面制裁措施,包括冻结了俄罗斯央行逾3000亿美元和欧元的外汇储备,以及将俄罗斯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SWIFT)银行信息系统之外。
作为反制措施,今年3月,普京发布总统令,要求“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以卢布进行天然气贸易结算,此后部分国家同意了用卢布结算,也有国家拒绝以卢布结算。此举扭转了卢布的贬值势头。
此外,俄罗斯正加大努力不再使用“不友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此前已有将石油出口改用人民币支付的尝试,还包括以人民币进行煤炭交易。
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刘丹指出,2020年以后美元信用遭遇更大挑战,俄罗斯的“卢布结算令”进一步加速了去美元化进程。在国际贸易结算领域,2020年疫情发生后美元的结算占比大幅下降,欧元的结算占比大幅上升且结算比例接近美元,人民币结算占比有所上升。俄罗斯将天然气结算与卢布、黄金绑定,实现了能源交易为基础的本币绑定黄金的交易结算体系,黄金的货币属性强化,卢布也得到强支撑。在此去美元化背景下,人民币将得到更多结算支持,促进人民币需求增加。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顾志娟编辑王进雨校对柳宝庆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另一方面,有利扩大人民币对外贸易的影响和作用,有利促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俄罗斯与中国贸易量的增加,有助提振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由于在西方制裁下大量贸易不再使用美元和欧元支付,俄罗斯现在是中国大陆以外的第三大人民币交易市场,仅次于中国香港和英国这两个传统的主要离岸人民币支付中心。当前向俄罗斯进口石油已经采用了人民币而不是美元结算,且俄罗斯也接受了以人民币进行煤炭交易,这为未来人民币走向俄罗斯金融市场以及走向世界金融市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再一方面,向俄进口天然气、石油以及煤炭等大宗商品采用人民币结算,可有效扩大人民币在中俄贸易中的人民币吞吐量,加大了对人民币的需求,这对稳定当前人民币汇率、避免人民币汇率单边过度贬值也将起到间接作用。
显然,随着中俄两国经贸往来扩大和加深,人民币的用武之地正在逐步扩大,这将对两国经济金融发展有利,也将造福两国人民。
文/莫开伟
编辑/宋钰婷
校对/卢茜
8月外贸增速放缓 出口拐点已现?后市怎么走?
9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达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出口达15.48万亿元,增长14.2%;进口为11.82万亿元,增长5.2%。
8月单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71万亿元,增长8.6%,增速比7月份的16.6%有所下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8月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受全球需求放缓和去年基数抬升的影响。
8月出口、进口增速均下滑拐点已现?
与7月份相比,我国8月份的出口、进口增速均有所下滑,其中,出口增速为11.8%,较7月份下降12.1个百分点,引发市场担忧。
周茂华对记者解释称,8月出口增速显著放缓主要受海外需求趋缓及去年高基数的影响,但出口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反映我国出口趋势并不弱,此外,出口结构仍在持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保持较高景气度。
西部证券分析称,外需增速放缓或是出口回落的主因,8月份美国和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58.2%、-24.9%,边际回暖但仍处历史低位,高通胀对消费的负面影响仍在继续。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出口高增速的拐点已现。中泰证券研报观点称,8月份我国出口增速较7月有所回落,一方面,去年同期基数抬升明显,高基数效应压制本月出口增速;另一方面,海外经济显著放缓,因疫情积压的交货订单或已出清,难以支撑外需维持高位。“往后看,9月份全国疫情多点暴发,对生产和物流的扰动仍将继续,同时,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收紧对需求的影响持续显现。我们认为,出口高增速的拐点可能已经出现。”
进口方面,8月份进口增长4.6%,比7月份下滑2.8个百分点,东海期货研究所发布研报观点称,进口增速下滑主要受8月以来国内疫情以及极端高温天气影响,部分地区停产或限产,对我国生产、消费产生一定影响;此外,房地产市场仍旧偏弱,内需恢复不及预期都导致国内进口需求恢复较慢。
多项稳外贸政策出台新能源汽车出口成抓手
今年以来,受疫情及国际国内多种复杂因素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承压。商务部部长助理李飞在9月5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直言,外贸依然面临外需扩张放缓、企业接单难度较大等不利因素。
因此,在近期我国发布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接续政策措施中,也提出了进一步稳定外贸发展的新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推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目前,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仍处在创新发展的窗口期。
“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的政策,支持物流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和大型跨境电商卖家等专业化主体建设海外仓。同时,尽快增设新一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李飞称。
其次,支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出口。李飞表示,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1-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超过90%,成为外贸一大亮点,我们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建设海外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中资银行境外机构提供境外消费金融产品。研究拓宽出口运输渠道,通过中欧班列运输新能源汽车。
第三,畅通外贸企业抓订单渠道。李飞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境外自办展会作用,鼓励贸促机构、会展企业以“境内线上对口谈、境外线下商品展”方式举办境外自办展会,推动提升办展规模。
第四,增强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我们将会同人民银行、外汇局等部门,持续引导外贸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鼓励银行机构创新优化产品,为更多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汇率避险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李飞称。
展望外贸后市,周茂华认为,出口将继续保持韧性,进口会逐步改善,但预计增速仍将维持低位,“未来几个月我国外贸将呈现出口强、进口弱、贸易顺差高的格局。”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