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
刘禹锡喜欢秋天,这不用怀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句诗就是很好的证明。
其实,他对秋天的喜爱,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
你能想象,他在年老多病之时,竟然和萧瑟秋风做朋友吗?
这是什么样的境界?这又是何等乐观的精神?
我们来读一读他晚年在洛阳写的诗《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刘禹锡晚年在洛阳所作,作于公元836—842年之间。
刘禹锡
1、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黄菊:指秋末冬初的菊花。
玄蝉:即秋蝉,指夏末秋初的蝉。
这句话字面意思是:去年看黄菊的时候,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秋蝉的叫声,我又回来了。
(1)诗人在和谁,告别又相逢?
从前两句,我们能得知的信息只有:离别是在看黄菊的时候,也就是秋末冬初;再次相逢是在听玄蝉的时候,也就是夏末秋初。
很显然,中间隔了一年,但是差一个秋天。
联系诗题,我们不难推测:诗人是在和秋风告别又相逢。
(2)怎么理解“我却回”?
如果“我”是指诗人,那该怎么解释“回”呢?
诗人和秋风再次相逢,不论去哪里,诗人都回不了秋风所在的地方。
所以,“我”只能指秋风。
也就是说,前两句是站在秋风的角度来写的,去年秋风与诗人分别,现在秋风又回来了。
(3)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去年相别,今又回来,说明秋风一直在思念诗人。
这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方法,写出了秋风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我们知道,秋风本来是没有感情的,很显然,诗人是把自己的感情赋予给了秋风。
也就是说,其实是诗人对秋风有很深厚的感情,就像老朋友一样,去年相别,今又相聚。
我们接着看后两句。
秋风萧瑟
2、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五夜:这里指五更,凌晨3点至5点之间。
飕(souliu):风声。
颜状:容貌。
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五更的时候,听见一阵飕飗风声,我在睡梦中已经察觉;一年的容貌变化在镜中看得出来。
(1) “五夜飕飗枕前觉”有什么隐含含义?
五更夜,正是熟睡的时候。
飕飗,是秋风的声音,有点像拟声词。
也就是说,诗人正在熟睡的时候,突然听到了飕飗的风声,就察觉到秋风来了。
诗人有意突出“五夜”,也就是正在熟睡,这说明什么?
这是不是说明,诗人对秋风的声音非常熟悉?
秋天的风和春天、夏天以及冬天的风,在声音上是不同的。秋风是飕飗声,诗人对这种声音非常熟悉。
所以,他即使在熟睡中,也能马上察觉到秋风来了。
这句话说明,诗人对秋风的感情很深。
也可以这样说,诗人心里正盼着秋风来,所以他才这么敏锐。
秋菊
(2)“一年颜状镜中来”有什么隐含含义?
一年的容貌在镜中都可以看出来,那说明容貌变化很大。
那会有什么变化呢?
诗人写这首诗是在晚年,我们正常推断,诗人应该是变得更衰老了。
但是,如果没有其他因素,按人的正常衰老速度,一年的变化应该也不会太大。
那么,诗人的容貌为什么会变化这么大呢?
诗人暂时没说,我们继续往下看。
(3)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心里一直盼着秋风来,现在突然听到了风声,自然有欣喜之情。
但是,诗人转念一想,这一年来我的容颜变化很大,而老朋友秋风,还是以前的声音,一点没有变。
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秋风没有变的飕飗之声,和诗人已经变化的容颜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秋风的欣喜之情,也表达了对自己身已衰老的伤感之情。
我们接着看后两句。
马思边草
3、马思边草拳毛动,雕mian青云睡眼开。边草:边塞的草。
拳毛:攀曲的马毛。
雕:猛禽。
眄(miàn):斜视。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战马思念边草,身上的拳毛正在抖动,大雕斜视青云,睡眼已经睁开。
(1)诗人为什么突然写到了“战马”和“大雕”?
战马,常出现在边塞;大雕,也常在草原活动。
诗人现在在洛阳,为什么会突然写到“战马”和“大雕”呢?
大家是不是也觉得很奇怪?
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可能遇到这种情况:一种景物和诗人描绘的环境不相关。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要怀疑诗人是不是用了比兴的手法。
比兴和类比有什么区别,我明天以微头条的形式为大家讲。
这种手法,能够让人物的感情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
(2)那么,这两句应该怎么理解?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浑身抖动,非常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马对边草的渴望之情,恨不得马上挣脱缰绳,奔向边草的方向。
大雕突然斜视到青天,睡眼马上睁开,非常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雕对青天的渴望之情,恨不得马上展翅欲飞,冲向青天。
这也就是诗人的感情: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秋风的渴望之情,恨不得马上冲出房间,去看秋风。
雕
4、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扶病:带病。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天地间秋高气爽,正适合四处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1)怎么理解“天地肃清堪四望”?
我们前面分析了,诗人对秋风有渴望之情,恨不得马上见到秋风。
而这一句,就描写诗人走出房间,见到了久违的秋风,顿时觉得秋高气爽。
(2)“扶病”有什么隐含含义?
“扶病”二字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年中诗人容颜变化很大?
原来诗人身体多病,所以诗人的容颜才会变化很大。
(3)诗人为什么要扶病上高台呢?
有两个原因,而且诗人都已经写出来了:
一、“为君”,也就是为了秋风,登上高台后能感受到更大的秋风。
二、“堪四望”,适合四处远望,登上高台能看得更远。
也就是说,诗人为了感受更大的秋风,为了看得看远,所以要扶病登上高台。
秋风过后
(4)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我们都知道一个基本常识:一个人体弱多病,是非常不适合吹风的,何况是秋风,更何况是上高台吹更大的秋风。
这个常识大家都知道,那么诗人难道不知道吗?
不可能。
古代随便一个诗人都有中医的常识,更何况是饱读诗书的刘禹锡。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去感受更大的秋风呢?
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太喜欢秋风了,这种喜欢之情已经超过了对自己身体的关心。
那么,他只是喜欢秋风吗?
不是,他还要四处远望,他要看到更远的地方。
他为什么要看更远的地方?
因为他的志向在远方,他认为自己的使命还未完成。
这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虽然年老多病,但是仍然志在远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刘禹锡是在践行这两句话。
诗人这里又用了反衬的手法,用“扶病”来反衬“上高台”的志向远大。
秋风萧瑟
5、整首诗感情脉络梳理首先,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对秋风的深厚感情;
其次,诗人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出既有听到风声的欣喜之情,又有对容貌衰老的伤感之情;
然后,诗人用比兴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秋风的渴望之情;
结尾,诗人用反衬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虽已年老,但仍然志在远方的豪情壮志。
读完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秋风的热爱,更能感受到诗人身上乐观的精神。
在古往今来的诗人们身上,这种精神都很少见到,它能感动人,更能鼓舞人。
相信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心里也都会有感慨。
我还要再啰嗦一下:这首诗之所以感情如此浓厚,主要在于“扶病”二字,正是因为诗人“扶病”,才能有力地反衬出诗人“上高台”的坚定和决心,如果诗人没有扶病,那么整首诗的感情就不会这么浓厚。
反衬,是古诗中很常用的手法,这种手法能让感情变得有张力,很值得我们学习。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您的阅读。
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