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侯润芳)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在一份提案中指出,每年我国约有6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但成果转化率仅40%左右,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突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将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为此,他建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杨玉成在提案中指出,当前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方面存在三个“瓶颈”。其中,第一个瓶颈是,农业科技成果本身存在弱点,这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成果呈现出碎片化、结构性差、成熟度低等问题。第二个瓶颈是,农业经营的高度分散性,直接制约着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从而影响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第三个瓶颈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着“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
针对这些问题,杨玉成在提案中给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第一,着力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他提出,根据区域资源特点,确立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选择产业关键位点设置专家岗位,构建“专家领衔、依托企业、引领农民”的协同创新体,合力攻克产业技术“瓶颈”,就地研发、就地转化,出成果、出技术、出标准,出产品、出效益、出样板,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着力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为此,他提出,推动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经营制度深化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健全有关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引入现代产权交易治理体系;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企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探索“利益联结,优势互补,联合经营,合作共赢”等新型经营机制,加快耕地经营权转让,推进经营规模化,装备现代化。
第三,探索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他建议,创建高效转化模式,解决土地调整、修路、打井、拉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难题;由科技人员指导,引进新品种,解决水肥高效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污染防治等系列技术难题;农民企业作经营主体,通过种植、物流、营销分享高收益,激发农民参与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成立权威性的农业科技成果交易的专业化服务公司、信息平台,通过有偿服务加速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