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是农历秋分,这天也将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围绕丰收节开展活动,推动农产品销售、农民收入、乡村旅游、农业项目等多方面取得“丰收”。

“经过多年的打造,农民丰收节不仅成为盛大的节日,也变身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超级‘IP’。”有专家表示,办好丰收节能激发乡村内在动能,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转变农民增收方式,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财经

农民丰收节变身乡村振兴超级IP

作者:今午信息网 来源:国内新闻 2022-09-23 我要评论( )

<p style="text-align: left;">9月23日是农历秋分,这天也将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围绕丰收节开展活动,推动农产品销售、农民收入、乡村旅游、农业项目等多方面取得“

9月23日是农历秋分,这天也将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围绕丰收节开展活动,推动农产品销售、农民收入、乡村旅游、农业项目等多方面取得“丰收”。

“经过多年的打造,农民丰收节不仅成为盛大的节日,也变身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超级‘IP’。”有专家表示,办好丰收节能激发乡村内在动能,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转变农民增收方式,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让更多农产品好货打开销路,助力农民增收致富,零售平台在行动。据了解,拼多多于9月1日-11月30日上线“多多丰收馆”,投入50亿元消费补贴,覆盖超50万款农副产品,惠及30万商家。消费者可在应用内搜索“丰收节”,在“多多丰收馆”领取专区补贴,购买全国各地的优质农产品。

美团优选也于9月19日-23日举行“金牌产地·喜迎丰收”活动,联动诸多大品牌,为生鲜、粮油等农产品提供超1亿次线上曝光,预计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近5亿元。

2022年以来,美团优选已带动2000余款“金牌产地”农产品上行。近年来,美团买菜带动250名“平谷大桃”农户增收450万元。以平谷大桃为代表的“本地尖货”,不仅深受消费者信赖和喜爱,更是富农增收利器。

9月22日,北京市平谷区以丰收节活动搭台,展示平谷优质农产品,并以订单销售形式,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径。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仅半天,平谷大桃、佛见喜梨、红薯等农产品销售订单就已达30万斤,销售额约200万元。丰收节让农产品销售也实现“丰收”,成为让农民增收的节日。

我国自贸区提升战略“划重点”

北京商报讯(记者方彬楠冉黎黎)中国始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9月22日,商务部举行例行发布会,会上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下一步将从“扩围、提质、增效”三方面发力,推进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有效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机制性保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束珏婷介绍,入世20多年来,我国的自贸“朋友圈”不断扩大,自贸协定内容日益丰富,水平不断提升,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初步形成。截至目前,我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覆盖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和非洲。我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35%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从‘扩围、提质、增效’三方面发力,推进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有效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机制性保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束珏婷表示。

其中,扩围是指进一步扩大范围。积极推进加入CPTPP进程,与协定成员国开展磋商,保持密切沟通;全面推进加入DEPA谈判,力争尽早正式加入;继续推进与海合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以色列、挪威及中日韩等自贸协定谈判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等升级进程,与更多有意愿的贸易伙伴商签自贸协定,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对于其中提到的海合会,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它是新兴的需求市场。“这几年海合会国家想要摆脱能源依赖,所以发展多元经济,对于中国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消费品来进入海湾市场,尤其是主要的能源国家,以消费品换取能源进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海湾国家来完善产业链,进行产业上的合作,利用海合会国家的资本等要素资源。”

此外,盘和林指出,以色列在数字农业、高新技术上有一定的优势,经济上也有一定的传统商业影响力,所以通过以色列可以进行技术合作,为我国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难点寻求突破,而与中日韩自贸区可以进行产业链合作。

推进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我国还将继续提质增效。束珏婷介绍,其中,增效是指进一步增强实效,以RCEP生效实施为契机,加大对自贸协定的宣介、推广、培训,提升自贸协定综合利用率,让协定更好更快惠及企业和人民。

而提质则是指进一步提升水平。进一步提高货物贸易零关税比例,放宽服务贸易和投资市场准入,积极参与数字经济、环境保护等新规则议题谈判,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数字经济、环境保护等新规则议题谈判为何被特别指出?盘和林介绍,当前环境保护并非局限于环境保护,也包括新能源电力和新能源汽车在内。“这些产业是我国优势产业,我国是新能源电力光伏组件的主要制造国家。”盘和林称,“而在数字经济方面,当前,数字经济产值已经占我国GDP的四成,已经成为我国支柱产业,所以,环境保护、数字经济背后的产业对于我国经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推动新规则议题谈判既是我国的需求,也是世界各国的需求。盘和林表示,一方面,环境保护需要全球协同。“环境保护存在外部效应,单靠个别国家推进环境保护是不现实的。”

另一方面,盘和林称,在数字经济中,关于数字贸易壁垒和数据安全问题比较突出。“而壁垒涉及多方各国,所以这些领域都需要各国联手建立新规则,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拥有优质农产品的同时,广袤的乡村还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各地也抓住丰收节契机,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推介当地的旅游景点。以北京市为例,今年京郊共有83项庆祝活动陆续举办,包括乡村美食品鉴、乡村振兴成果展、“乡村大舞台”农民艺术节、农事体验等多种形式,将持续至11月。

而在天津市,丰收节期间,各成员单位将安排130场庆祝活动,其中,有蓟州区的庆丰宴、宝坻区的新米节、宁河区的“品稻香文化、尝稻蟹美食”丰收节、滨海新区的冬枣文化节,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将举办“美丽乡村欢乐行”文艺巡演。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表示,乡村旅游是现下最为活跃的旅游形式之一,近几年,乡村旅游收入递增,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转变农民增收方式、改变农民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还可以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民回乡创业。可以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实现‘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在乡村的有机结合。”袁帅说。

农民丰收节也成为了农业产业项目接洽、签约的重要平台。

9月22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重庆市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强协作促振兴——社会帮扶在行动”在重庆市黔江区举行,在鲁渝协作项目落地签约环节,各地集中签约了一批协作项目。

据了解,此次签约总计35个项目,意向投资超过400亿元。其中,鲁渝协作项目共12个,计划总投资额78.37亿元,涉及水果深加工、中药材深加工、蛋鸡养殖及智慧农场等多个项目。

在湖北黄冈市,在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活动现场,将进行招商签约。据了解,招商签约会现场将签约15个以上招商项目,协议投资额100亿元以上。

“办好丰收节,让亿万农民群众物质上更富裕、精神上更富足,将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能够把更多优质特色产品、乡村美丽风光、优秀传统文化等推出去,把更多市场经济意识、适用技术模式、现代生产要素等引进来,不断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激发乡村内在动能,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路子更宽、劲头更足。”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唐珂说。

慢行交通到慢行生活,北京将打造40条特色路线

步行+骑行,正成为北京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9月22日为第25个“世界无车日”,北京市“牵手文明绿色同行”绿色出行宣传月第二场主题活动——“喜迎二十大低碳我先行”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西客站举行。北京商报记者在活动上了解到,北京通过加强城市道路、绿道和巡河路的建设和融合,实现功能互补、综合提升,满足慢行多元化出行需求等举措,持续推动城市慢行环境的升级。如今,步行和骑行逐渐成为居民出行的优先选择。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已达47.8%。今年,北京市将继续优化提升绿色出行环境,重点围绕服务通勤打造品质慢行系统。

成效中心城慢行比例47.8%

过去十年,北京市采取了多项举措推动城市慢行环境的提升。据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城市项目主任潘支明介绍,“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把“着力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列为交通发展的八项任务之一,持续对步行道、自行车道进行优化升级。“十三五”期间,北京连续出台了《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2035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慢行交通品质提升规划》等,从顶层设计到技术规范全面推动北京市慢行系统的建设。

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完成了中心城区次干路及以上3218公里慢行系统治理工作,拓宽二环辅路自行车道,市民通行效率提升25%;京藏高速辅路拓宽人行步道、公交站台和非机动车道,增加路面彩色铺装;打造CBD西北区、回龙观、石景山保险产业园等一批示范街区,全市慢行系统林荫覆盖率达86.3%。

随着慢行环境的改善,北京市慢行交通出行比例不断提高。2021年北京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已达47.8%,步行和骑行逐渐成为居民出行的优先选择。

感受道路更宽绿化更密

北京商报记者来到了以“亚洲最大小区”著称的天通苑,“面积大”和“人口密度大”曾一度促成了此处拥堵复杂的交通情况。经过多年治理,这里的慢行环境已得到明显提升。

从事IT行业的王先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居住在天通苑的两年时间里,他能明显感觉到非机动车道的变化。

“我日常上下班大概需要骑自行车两公里,骑12分钟左右,这两公里路以前是比较颠簸的,会存在一些坑和道路裂缝什么的,但是之前我看到有工人在处理这些问题,虽然整个路段现在还没完全修缮好,但是从直接感受上确实是没有以前那么颠簸了。”王先生表示,“而且以前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界限不是很清晰,现在就不一样了,在划线之外还有一些铁栏杆什么的,骑自行车的话也不用担心有机动车过来,所以就更安全了。”

经常在回天地区“活动”的职员叶叶(化名)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她日常骑行时直观地感觉到变化:“道路更宽、绿化更密、路面也更加平整,骑车的时候整个人都心旷神怡。”

执法严查占道、逆行

占道与逆行是在慢行系统中最让行人烦恼的普遍问题。潘支明在活动上介绍NRDC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展开合作,选择北京市城六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了解了居民对慢行环境的体验感受。这一历时半年的研究项目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反映了步道上有障碍物,自行车道、步道存在违法占用的情况,以及自行车道存在逆行等情况。

“结合研究团队对居民出行意愿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分析,占道、逆行这些慢行出行的安全隐患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慢行体验,也是制约居民践行慢行出行的重要因素。”潘支明表示。

叶叶对占道、逆行颇有体会。“很多次骑车的时候都能看到路上有电动车、汽车啥的停在那儿,然后前面骑自行车的就不得不停下来慢慢走,后面的一大波也就慢下来开始堵着。”

“无车日只是一天,而一种生活方式、一个长期习惯不可能仅靠一次宣传活动而改变,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北京市交通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容军表示。

针对占道与逆行问题,北京已开始行动。据悉,北京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探索营造社会共治氛围。具体而言,北京市将丰富执法手段,加强电动自行车超标、超速、闯红灯和逆行等违法行为的管理,规范外卖等行业。加强执法,开展专项整治,增加执法频次,杜绝电动自行车违章行为。

同时,加强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管理,严控增量、消减存量,推进邮政、快递和绿化环卫等行业车辆的更换转型。充分利用智能化的手段,提升慢行交通管理水平,保障慢行出行的顺畅与安全。

未来打造文旅骑行路线

“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北京仍在持续发力。据悉,在“十四五”时期,北京将继续加强“水路绿”三网融合,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加强城市道路、绿道和巡河路的建设和融合,发挥各自功能特点,实现功能互补,综合提升,满足慢行多元化出行需求。

具体而言,将打造滨水慢行系统396.8公里;完成绿道系统350公里,并建设连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至十三陵水库昌平42公里绿道以及永定河、潮白河等绿道,重点推动通惠河沿线自行车专用路,清河、凉水河沿线建设步道和自行车道系统工作;完成24条廊道建设工作,城市副中心步行和自行车道总里程达到约1500公里。

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时期,北京的城区和郊区将双轮驱动,打造特色骑行路线,助力城乡文化建设,助力城市经济新增长点。

据介绍,北京将结合城区内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打造20条特色文旅骑行路线,串联沿线的“吃、喝、玩、乐、行”,沿“网红”景点,配套提供自行车驿站、游玩导览图等服务;结合郊区的风景文化走廊,外围郊区打造20条特色乡村骑行路线,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乡村风貌,沿骑行路径结合乡村民宿、酒店和服务站等增加驿站,吸引人们前来休憩、消费,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交通部门将站在服务市民生活、激发城市活力、引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更加关注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服务提升,更加关注多种空间的综合利用,更加关注‘水路绿’资源的融合衔接,更加关注绿色出行文化氛围的培育,为构建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奠定基础。”容军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冉黎黎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转载请注明出处。

农民,丰收,乡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