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29日,央行发布《持续推进支付体系高质量发展》。支付体系是国民经济高效运转和稳健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逐步建成安全高效、为民便民、国际领先的支付体系,有力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支付清算网络
人民银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逐步构建大额支付与零售支付协同发展、国内支付与国际支付统筹兼顾的现代化支付清算网络。
(一)建立四通八达的境内支付清算网络。大额支付系统为银行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跨行资金汇划服务,连接各银行机构、金融市场,是我国的核心支付清算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提供7×24小时“全天候”零售支付清算服务。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ACS)为中央银行业务提供全面账务处理服务,为人民银行履职提供有力保障。中国银联、网联清算、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城银清算等清算组织为商业银行、城市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提供清算服务。
(二)推动支付清算网络向境外延伸。为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效率,人民银行组织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已接入76家直接参与者和1228家间接参与者,连接17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对全球各时区金融市场的全覆盖,能够满足各类跨境贸易、投融资业务等结算需求。截至2021年底,中国银联网络已延伸至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受理商户超过3500万户,在境外7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超过1.8亿张银联卡,部分支付服务技术和标准陆续出海,成为我国自主银行卡品牌,并跻身国际三大卡组织。
多层次、广覆盖的支付清算网络,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金融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在资金循环中的中枢作用日益突出。2021年,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处理业务219亿笔、金额6622万亿元。根据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最新数据,我国支付系统业务处理金额在其27个成员国中排名第二。二是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支撑。商业银行重点发挥网点多、分布广、服务全的基础作用;支付机构重点深耕小额、便民零售支付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目前,我国借记卡、ATM、POS机数量等多项指标已位居CPMI成员国之首。三是推动支付产业创新发展。在安全高效、遍及全国的支付清算网络基础上,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支付产业快速发展。普华永道的消费者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移动支付使用率为86%,居全球第一。
二、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的支付业务监管体系
人民银行将支付体系治理作为回应人民期待、增进人民福祉的具体实践,逐步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司治理、社会监督”治理体系。
(一)完善支付机构监管机制。人民银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平台企业支付业务逐步回归本源。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探索建立了包括支付机构准入许可、许可续展、执法检查、市场退出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强化支付机构监管。落实互联网金融整治工作部署,组织建设网联清算平台,完成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额集中存管,将社会资金纳入央行清算体系,有效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强化支付服务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累计推动71家支付机构有序退出市场,不断优化支付服务市场结构。
(二)深入推进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资金链”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民银行牵头负责“资金链”治理,出硬招实招提升打击治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2021年以来,协助公安部门紧急拦截涉诈资金5738亿元,主要支付渠道可疑涉赌资金交易规模较年初继续显著下降,金融行业常态化反诈防赌治理格局逐渐形成,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三)保持支付领域严监管态势。人民银行持续开展支付市场乱象整治,坚持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从严从重查处支付违规行为,坚决整肃市场秩序,有效净化市场环境。支付清算协会发挥自律管理作用,不断完善并综合运用各类自律机制,助力政府监管,引导会员单位规范发展。
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再调整,23城或入围,有何影响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9月29日晚间发布《关于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但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这是金融监管部门今年以来第二次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今年5月,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将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20个基点。
央行表示,这一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利于支持城市政府“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当地政策范围内,银行和客户可协商确定具体的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水平,有利于减少居民利息支出,更好地支持刚性住房需求。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亦认为,相关政策的放松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合理需求进一步释放,从而让房地产市场持续趋稳、化解潜在风险,这对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3个城市符合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条件
金融监管部门此次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仅针对2022年6-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根据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统计,目前符合上述标准的城市有23个,其中二线城市有8个,包括哈尔滨、兰州、武汉、大连、天津、石家庄、昆明、贵阳;三四线城市有15个,包括泉州、温州、北海、包头等。
“今年三季度尤其是7-8月份房地产市场行情较为疲软,颇受高层关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央行政策出台符合预期,也是国务院两次常务会议提及“一城一策运用好信贷等政策工具”后,央行做出的力度较大的政策表态。
东方金诚高级研究员冯琳认为,这是继“保交楼”措施在房地产供给端发力后,政策面在需求端支持楼市回暖的新举措。这在推动楼市回暖的同时,也体现了政策渐进调整、坚持“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则。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如果继续降低,的确可降低购房者置业成本,持续降息是落实国务院“支持住房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的要求,对市场信心和市场预期的企稳将起到积极作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主要是抓住稳增长关键窗口期,出台阶段性、差别化稳楼市增量政策,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因城施策,适度放宽房贷利率空间,降低刚需购房成本,促进楼市需求回暖。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亦表示,在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不振、房地产市场走弱的情况下,调整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或将产生三个作用:一是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稳定居民住房消费预期,激发新的住房消费需求;二是传递稳定信心、稳定市场的信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是降低住房消费支出,进而提振居民扩大消费的意愿和能力。
部分城市首套房贷利率有望降至4.1%以下
根据《通知》要求,按照“因城施策”原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城市政府可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调控要求,自主决定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派出机构指导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配合实施。
严跃进认为,相关政策出台,可让银行的自主权增大。他预计,四季度将迎来新一轮房贷降息潮,这有助于降低房贷成本和提振市场交易行情。
据统计,央行、银保监会自今年5月下调了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之后,全国已有超过80城将首套房贷利率下调至下限的4.1%。
一位银行业内研究人士分析认为,预计未来部分地区首套房贷利率会降至4.1%以下,甚至有望降至4%以下。当前,房抵贷、普惠小微等领域的利率在3.5%到3.85%,对这些城市首套房贷利率或具有参考价值。
冯琳亦认为,后续视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而定,不排除这一举措会扩大至更多城市,或单独下调二套房房贷利率下限的可能。同时,冯琳预计,四季度5年期LPR报价也有望进一步下调,由此带动房贷利率更大幅度全面下行,进而推动楼市最快在年底前后出现趋势性回暖势头。这将是四季度稳增长、控风险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张大伟还认为,整体看,房地产微调宽松的政策内容越来越宽,政策力度越来越大。预计未来还会有烂尾楼续建资金、存量房贷降息等更大力度政策出台,同时,市场亦期待二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以及一二线城市房贷利率下调的政策。
此外,植信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其发布的研报中指出,展望四季度,预计房地产政策将维持相对宽松的基调。住房金融环境将逐步回暖,房贷利率仍有小幅下调的空间。总体来看,结合去年基数偏低以及季节性特征,预计四季度房地 产投资可能止跌企稳。
中银研究亦认为,随着全国多地采取了放松限购、降低首付比例等措施支持刚性等需求,加之银行信贷审批和发放贷款速度加快,预计四季度房地产业相关融资需求将有所回暖,信贷增速有望逐步趋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姜樊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三、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
人民银行始终坚守“支付为民”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
(一)优化银行账户管理与服务。一方面,人民银行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实施账户分级分类管理。根据实名程度、验证方式和账户定位的不同,构建Ⅰ、Ⅱ、Ⅲ类户分级分类的银行账户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账户服务水平。2019年7月全面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简化企业经商办事流程。同时,聚焦特定人群账户服务需求,优化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流动就业群体开户、小微企业账户服务,切实解决“开户难”问题。
(二)丰富和优化各类支付服务。人民银行秉承“包容审慎”原则,加快推进支付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导市场主体合规创新,持续优化支付服务供给,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我国支付方式从现金支付、刷卡支付等线下支付方式逐渐向网络支付等线上支付方式转移。除传统支付产品以外,条码支付、近场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不断发展,支付产品不断创新,有效满足了消费者网上购物等各类日常生活需要。
(三)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人民银行持续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开展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及支付适老化工作,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促进金融普惠发展。推动金融机构设立近80万个助农取款服务点,服务点功能逐步由单一取款拓展到汇款、代理缴费,同时加载了电商、保险、益农信息等综合性服务,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同等高效便捷的基本支付服务。当前,以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主体的基础支付服务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99.62%,基本实现“人人有卡、家家有户、村村有服务”。持续推进“数字鸿沟”弥合,鼓励市场主体开发适老支付产品。
四、坚定不移推动中国特色支付体系高质量发展
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恪守“支付为民”初心,不断推动我国支付体系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中央银行和服务经济民生提供更好支撑。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快支付领域立法步伐,通过统一权威的法规制度,构建富有包容性的支付治理架构,更好地适应支付市场发展需要。
二是坚持严监管不动摇。加强现代科技在支付监管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支付体系安全保障能力。建立统筹监管机制,发挥监管合力,突出全链条管理和穿透式监管,系统治理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支付活动“资金链”,维护好、发展好、保障好人民群众利益。
三是丰富支付服务供给。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持续优化支付市场结构,改进银行账户服务,落实落细支付手续费降费政策,推动农村支付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电子支付在公共服务、便民场景的通用性和便利性,保持我国移动支付全球领先的优势地位。
四是提升国际竞争实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支付体系建设,提高支付清算系统韧性,防范化解支付领域的风险隐患。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和推广,以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务惠及全球经贸,在支付领域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召开 透露哪些信息?
央行今日发布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三季度例会(以下简称“例会”)内容显示,中国仍将持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与二季度相比,三季度例会中“支持基础建设、制造业”的表述比重明显增多。同时,例会还指出,将进一步降低个人消费贷款的成本,并将视需要适当加大“保交楼”专项借款力度。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三季度例会内容来看,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增长取向,并将在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持续发力,重点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
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将保持“稳增长”取向
与二季度例会强调“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但任务仍然艰巨”相比,三季度例会突出“国内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同时例会指出,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攻坚克难,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着力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这意味着国内经济运行态势边际好转,与近期主要经济指标回暖相印证。
同时,央行还指出,当前经济发展“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王青认为,这意味着尽管以美联储快速加息为代表,外部金融环境快速收紧,但国内宏观政策将延续稳增长取向,四季度各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不会退坡或转向收缩。
植信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在总量、价格与结构三方面还有一定操作空间,但空间较为有限,需要保持一定的政策存量空间,未雨绸缪,以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全球经济衰退或其引起的金融风险。
增加基建等相关表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成主要发力点
在三季度例会中,央行表示,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而对于结构性工具的使用,较二季度增加“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表述,并将此放在了最前面。同时还加入“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等内容。
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在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发挥精准滴灌、杠杆撬动作用的工具,通过提供再贷款或资金激励的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市场人士认为,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将对经济起到托底的作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适度加大基建投资,有助于扩大有效投资,同时,大型基建项目产业链长,有助于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综合效应释放。
连平亦表示,三季度,基建投资持续快速推进和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将有效对冲房地产投资的下行压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保持平稳恢复的运行态势。在项目建设保持较快节奏、财政发力更为精准和项目储备较为充足等因素的推动下,基建投资增速仍将继续加快。同时,诸多因素推动制造业投资继续维持较高增长。
连平预计,四季度,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双管齐下”以及房地产投资筑底企稳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将进一步趋向回升。
此外,央行还指出,要落实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王青预计,四季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是货币政策稳增长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预计LPR利率仍有下降空间
央行在例会中指出,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其中,与二季度例会相比,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为此次例会新加入的内容。
“个人消费信贷亦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之一。”周茂华表示,围绕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大盘,除了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和收入增长外,积极挖掘金融潜力,助力消费需求回暖也是关键。上半年由于国内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中枢下移,推动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有助于促进消费需求改善。
王青预计,接下来监管层将通过继续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持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方式,激发企业和居民的信贷需求,推动四季度人民币贷款保持同比多增势头。这将有效增强市场主体的投资和消费能力,提振市场信心。
不过,连平认为,货币政策再度下调政策利率的空间较为有限。 他指出,今年6月我国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同时,海外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倒挂幅度已扩至86个基点。而在现有的物价水平下,我国实际利率水平已降至零线以下,未来半年抑或是一年,实际利率为负的状况仍可能继续维持。
“保交楼”仍是重点 政策面将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
三季度例会在房地产方面的着墨明显多于二季度,除了重申“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外,新增“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并视需要适当加大力度,引导商业银行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等内容。
王青认为,这意味着接下来以“保交楼”为重点,房地产供给端支持政策会明显发力,房地产开发贷同比下行势头会有所缓和,这会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与此同时,四季度5年期LPR报价还可能出现一定幅度下调,进而带动楼市最快在年底前后出现趋势性回暖势头。这将是四季度稳增长、控风险的一个主要着力点。
实际上,尽管三季度房地产市场获得了更多政策支持,但由于受到市场惯性下滑、极端气候条件和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三季度住房销售不及预期。
“展望四季度,预计房地产政策将维持相对宽松的基调。”连平指出,住房金融环境将逐步回暖,房贷利率仍有小幅下调的空间。地方政府还将通过设立疏困基金、引入资产管理公司、借助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等方式,更有力地推进“保交楼”等工作,房企融资状况将边际改善。房地产市场有望在低位触底企稳。
内外兼顾 保持人民币汇率总体合理均衡
在三季度例会中,央行指出,要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加强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近期,由于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指数迅速上涨,人民币汇率波幅加大。“人民币汇率未来怎么办”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
王青指出,虽然在三季度例会中央行对汇率的表述暂未有更多变化,但考虑到当前汇市形势,接下来央行将进一步加大稳汇率力度。
“强化汇市预期引导,防止人民币汇价出现脱离美元走势的快速贬值势头。”
王青认为,前期央行先后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以及近期通过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会议释放稳汇率政策信号,都是旨在避免汇市做空预期过度聚集,以致形成“羊群效应”。
王青表示,若后期汇市出现异动,并引发较大规模资本外流,监管层还可以调低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控制资本流出;调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扩大资本流入;在特定时段,通过发行央票等措施,较大力度收紧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
此外,央行还指出,要“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王青认为,在当前美元指数快速上冲、“一家独大”,非美货币对美元普遍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的背景下,稳汇率的重点不是守住某一固定点位,而是保持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基本稳定。当前国内经济已转入回稳向上阶段,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将延续较大规模顺差局面,接下来稳汇率的难度并不大,也不会对货币政策灵活调整形成实质性掣肘。
连平亦指出,鉴于国内稳增长政策支撑、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完 善的汇率调节工具和充足的民间外汇,人民币汇率不具备趋势性大幅贬值的条件。 即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四季度在7.0 以上波动,但双向波动,弹性增大,在合理区间内保持基本稳定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形势改善,人民币依然具有强势升值的基础和条件。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