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中标利率2%,与此前保持一致。由于10月9日无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当日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20亿元。
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已是央行连续两个工作日大幅缩量逆回购操作。此前一个交易日,也是国庆节后第一天,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5940亿元话题冲上热搜。
10月8日,央行逆回购操作重回百亿规模,开展1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收回5210亿元7天到期逆回购和900亿元14天到期逆回购,最终实现净回笼资金5940亿元。另据上海证券报统计,央行此次单日逆回购到期净回笼规模,为2020年2月17日以来最大。
而在节前,央行曾连续多个工作日加码千亿级组合逆回购,加大短期资金投放动作。对于当时的操作,有专家分析称,主要是因为市场利率上升较快,市场对跨月、跨季和跨节流动性需求明显增加,央行根据市场利率和流动性短期干扰因素变化,灵活选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进行对冲,呵护流动性,确保资金面平稳。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称,为保障过节期间的资金需求,央行9月末操作了4470亿元14天逆回购,并加大了7天逆回购操作量。而节后资金净回笼,一方面是由于前期逆回购正常到期,合理收回季节性资金;另一方面是三季度末金融机构缴准与存款资金得到一定释放,市场利率回落至合理水平,央行对10月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仍有预期,且再贷款再贴现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也将加快投放基础货币,适度收回过剩的季节性资金有较大空间。
对于节后央行缩量公开操作,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同样称,主要是节前人民银行呵护资金面,随着季节因素淡出,金融机构对短期流动性需求下降,金融机构资金融出意愿明显增强,市场将显现“节后效应”,流动性偏宽松。央行根据市场利率和资金面情况灵活调节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适度回收过剩流动性,推动资金面缓步向合理充裕收敛,以避免流动性过度。
资金利率明显回落
资金面上,央行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后,市场利率短期明显回落。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10月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下行42.9个基点,报1.652%;7天Shibor下行35.6个基点,报1.699%;此外,14天Shibor下行106.6个基点,报1.564%。
央行: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
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刊发题为《坚持改革开放和互利共赢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的文章。文章介绍,货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是国家综合实力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结果。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是我国国力增强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人民银行将继续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制度设计+政策支持+市场培育
具体来看,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一是继续做好制度设计、政策支持和市场培育,加强本外币协同,便利市场主体在对外贸易投资中更多使用人民币。围绕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创新。
二是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流程,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便利央行类机构配置和持有人民币资产。
三是继续稳步推进央行间双边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合作,发挥好货币互换对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作用,探索与其他东盟国家和周边国家开展本币结算(LCS)合作。推进人民币对相关国家货币直接交易,支持境外国家和地区发展当地人民币外汇市场。
四是继续完善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供给机制,丰富香港等离岸人民币市场产品体系,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形成良性循环。优化人民币清算行布局,加强对清算行的政策支持,发挥好清算行培育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积极作用。
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9.4%
境内企业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相当于结算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可以减少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
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9%,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47.4%;2022年1-8月,我国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在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9.4%。从国别分布看,2022年1-8月,与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发生人民币跨境收付业务的境外国家(或地区)达220个。
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市场主体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以减少货币错配风险的内生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沪深港通、基金互认、债券通、沪伦通等互联互通渠道相继开通并持续优化,合格投资者管理政策框架不断完善,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更加便利。
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8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金融市场股票、债券、贷款及存款等金融资产规模合计近10万亿元。得益于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人民币投融资货币功能较快提升,证券投资在跨境人民币收付中的占比由2017年的30%左右上升至2021年的60%左右。
与此同时,受益于储备资产多元化趋势及人民币加入SDR篮子货币,全球央行持有人民币储备的需求显著增加,目前已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3223.8亿美元,占比为2.88%,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SDR时提升1.8个百分点。
此外,海关、商务、外汇等部门在涉外经济活动中的统计、核算、管理等环节均已使用人民币计价。中国银行最新调查显示,有21%的受访境内工商企业表示已开始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报价。近年来,上海原油期货交易量、持仓量较快增长,我国原油、铁矿石等7个特定品种交易期货呈现稳定发展势头。
坚持改革开放、互利共赢
人民币国际化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开展的跨境交易总额中,有近一半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主要离岸人民币市场存款近1.5万亿元,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日趋丰富。2022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由2016年确定的10.92%进一步上调至12.28%,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的认可。
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表示,总的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坚持市场驱动、水到渠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顺应外贸企业对人民币需求上升的趋势,推出便利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一系列措施,人民币跨境收付从2009年的不到100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2.7万亿元。2017年以来,随着境内金融市场开放步伐加快,人民币债券先后被纳入三大国际债券指数。我国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证券投资在跨境人民币收付中的占比明显上升,成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是坚持改革开放、互利共赢。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升,丰富了境外主体在贸易、投融资和金融交易中的币种选择,有助于其多样化资产配置、分散风险,也可以更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红利。人民银行先后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建立了本币互换安排,互换资金可用于支持贸易投资,也可用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为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增添了新的活力。人民币在周边和“一带一路”国家的使用,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水”,充分体现了互利互惠和合作共赢的特点。
三是坚守风险底线、统筹好发展与安全。针对跨境资金流动可能出现的顺周期波动风险,建立健全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逐步完善金融机构自律机制,形成了经过市场检验的逆周期调节、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政策工具箱,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监管相互配合,牢牢守住了风险底线。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实习记者和岳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截至10月9日,当日短端利率仍在全线下行。其中,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下行47.4个基点,报1.178%;7天Shibor下行8.3个基点,报1.616%;此外,14天Shibor下行15.5个基点,报1.409%。
周茂华分析,从目前市场利率看,短期流动性仍偏松,央行通过小量公开市场操作,在充分满足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情况下,逐步推动市场向合理充裕收敛。另对于市场影响,他进一步补充称,目前政策环境对股债市友好,经济稳步复苏,市场流动性保持适度宽松,股市估值低洼利好股市走势;同时,目前经济处于复苏阶段,偏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对于债市整体偏多。
王运金进一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四季度初,存款及缴准资金回流至金融市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进一步推动信用扩张,银行购债能力同步增强,部分信贷资金也可能会流入股市与债市,加之日本、欧元区、英国、法国等国债利率小幅下行,中美利差阶段性企稳,10月我国股市与债市可以相对乐观。
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
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曾召开2022年第三季度例会,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针对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央行提出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攻坚克难,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着力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则要继续做好“加法”,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落实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王运金认为,四季度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及接续政策将继续加快落地步伐,稳健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10月逆回购或继续维持低量操作,当月到期5000亿元MLF大概率会缩量置换,防止流动性过剩;鉴于美联储11月与12月有较强的加息预期,四季度央行是否降息的决策将更加谨慎;多项结构性政策工具将在四季度充分发挥其对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发展的信贷支持作用。”王运金说道。
展望后续资金面,周茂华认为,央行将根据市场利率和资金面表现,通过运用多种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灵活调节,促进流动性向合理充裕逐步收敛,避免长时间过度宽松引发潜在套利加杠杆风险等。
北京商报记者刘四红
北京政务服务禁用语拟写进规范
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服务时,应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接递文件资料时禁止出现“丢、扔、抛、甩”等行为;“我不是说过了吗”等用语则将被列为服务禁忌……
近日,北京市地方标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能力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将持续至10月26日。
应能分析“办不成事”原因
《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对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的服务礼仪、服务流程、监督考核等一系列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规范要求。
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包括综合引导人员、综合咨询人员、综合受理人员、综合出件人员,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实行轮岗制。例如,综合引导人员要协助自助服务设备使用;综合咨询人员要记录、上报服务对象反映的意见建议和投诉;综合受理人员要及时跟进事项办理进度;综合出件人员要接收审批部门移交的证照、文件等,通知服务对象领取或告知服务对象从网上查询结果。
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应提供延时、无障碍、适老等便利化政务服务,为特殊人群提供优先服务。
同时,还应及时总结服务经验,并能够发现、记录未能成功受理、成功审批或群众多次来大厅未能解决问题等有关情景,分析、查找“办不成事”的具体原因,在改进工作不足、推进信息共享、优化审批流程和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次要材料欠缺可“容缺受理”
《规范》征求意见稿对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提出了“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多项要求。
首问负责,即服务对象在办理线下或线上政务服务事项时,首位接待或受理的综合窗口人员应承担引导或解答、转交、督办责任。不属于职责范围的事项,首问责任人应主动说明情况,并告知或引导服务对象到相关承办窗口或部门咨询办理。即使不属于中心职责范围,首问责任人也应尽可能帮忙寻找相关承办部门并告知承办事项部门地址。
一次性告知,即综合窗口人员应当向服务对象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包括一次性告知办理事项法定条件、申请材料、法定程序、承诺时限等相关信息。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需要补齐补正的全部内容。
限时办结,即对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有明确办理时限规定的事项,综合窗口人员应按照规定时限受理,相关承办部门在承诺时限内对申请事项作出决定,不应以任何理由自行延长审批时限,依法可延长审批时限的,应按程序办理。对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没有时限规定的事项,综合窗口人员应依据相关承办部门承诺办理时限,能够缩短办理时限可当场办结的,应即时受理。
容缺受理,即服务对象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次要申请材料有欠缺或存在瑕疵但不影响实质性审核的,经服务对象作出相应书面承诺后,窗口可先行受理。
告知承诺,即实行告知承诺的政务服务事项,服务对象在办理相关事项时,综合窗口人员以告知承诺书形式将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办事材料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书面承诺已经符合告知的条件、标准、要求,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综合窗口人员应依据告知承诺书承诺受理相关事项。
部分用语列为服务禁忌
《规范》征求意见稿对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的服务礼仪也进行了明确。例如,服务人员应精神饱满,站姿挺拔、坐姿端庄、行姿稳健,举止文雅大方,动作规范得体,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应语调柔和、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言简意赅、用语文明,使用普通话;应使用先生/女士等尊称;应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用语。
值得关注的是,《规范》征求意见稿还专门列出了综合窗口人员的一系列服务禁忌。
例如,在服务过程中,综合窗口人员禁止用工作时间网购、炒股、打游戏、浏览视频、网上聊天、拨打私人电话以及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等;禁止与服务对象发生争吵;接递文件资料时禁止出现“丢、扔、抛、甩”等行为。
服务过程中禁止使用“不清楚”“急什么,没看我正忙着吗”“怎么不说清楚”“我不是说过了吗”“有牌子,自己看清楚了再来”“你看不懂汉字吗”以及其他有损窗口形象的用语。
对综合窗口人员的政务服务全过程应进行实时监督。公众参与政务服务“好差评”、现场巡查、服务对象监督、满意度调查、电子监察等监督方式,都可以纳入监督考核结果。监督情况应通过“表扬台”“曝光台”等形式反馈。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