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孔文燮实习记者刘小云)近日,延续35年业绩增长神话的宜得利家居(NITORI)在中国内地地区的第58家和第59家门店北京银座和谐广场店和北京丰台永旺店同时开业。在本土上市家居巨头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富森美等家居卖场的“围剿”下,宜得利家居逆势将门店开进一线城市,能否复刻日本家居神话?
宜得利家居品牌所属的似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由于宜得利家居是一家连锁店铺,因此店内的陈列以及商品基本都统一,包括大型家具及家居小物。同时基于中国地域宽广,南北温差大,在季节品的商品构成上面会根据地域进行不同商品的选择”。
一位住在北京银座和谐广场店附近的消费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以前买家居类产品都得去稍微远点的宜家,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家具产品,确实方便了许多”。
尽管一天内在京连开两家店,宜得利家居的开店步伐仍显得比较迟缓。
宜得利家居成立于1967年,前身是“似鸟家具店”,后改名为“宜得利”,是日本家居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品牌。与瑞典家居巨头宜家家居1998年进入中国、日本杂货品牌无印良品2005年进入中国相比,宜得利家居2014年才在武汉开出中国首店,目前在中国内地仅有59家门店。
不过,2022年以来宜得利家居加速在中国内地地区开店步伐,截至11月初已陆续新开了10余家门店。2022年9月23日,无锡万象城店和长沙步步高梅溪新天地店同时开业;9月30日,上海天空万科广场店和上海龙湖金汇天街店同时开业。
对于为何加快开店脚步,似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表示,“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预计到2023年在中国内地开出100家店铺。今后在中国开店的方针是不断在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开出新店,明年也将会继续在已经开店的重点城市多开店铺,并且在一些新的城市开出新店”。
宜得利家居创始人似鸟昭雄曾在采访中表示,“在宜得利家居的全球布局中,中国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世界范围内能否成功,就取决于在中国市场的成败,只要在中国市场成功了,走到世界哪里都没有问题”。
近年来,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本土家居品牌在抢占了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后,不断下沉渠道,向三四五线城市“攻城略地”,门店数量达到数百家。宜得利家居此时才在京开出首店,有激流勇进的意味。
数字化+社区店,超市最后的救命稻草?
北京商报讯(记者赵述评实习记者胡静蓉)超市企业转型的需求已刻不容缓。11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梳理各超市的前三季度财报发现,在已发布财报的13家超市企业中,有6家企业营收相比去年同期下滑,7家企业出现净利润亏损的情况。分析人士指出,超市业态进入了一个“洗牌”阶段,风险与机遇并存,未来离居民区更近的小型超市或许更受欢迎,同时结合线上业务发展、选品调整等方式,有望扭转局面。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顺客隆、人人乐、华联综超、利群股份、步步高、中百集团等企业的营收相比去年同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净利润方面,永辉超市、联华超市、中百集团、北京京客隆、华联综超、人人乐、中国顺客隆等7家企业出现亏损。其中,北京京客隆净利润降幅最大,同比下降1402.58%,永辉超市亏损金额最多,为8.87亿元。净利润盈利的企业中,红旗连锁净利金额最高,约3.57亿元,其余盈利的企业都在2亿元以内。而毛利率的表现则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关于营收与净利发生变化的原因,永辉超市在其公告中表示,前三季度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收窄,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受影响对业绩带来一定冲击。联华超市表示,其门店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报告期内部分门店暂时关闭、促销活动减少对营收产生一定影响。
实际上,各超市企业为了不被市场所淘汰,面对“大卖场”业态带来的挑战已陆续尝试转型。通过数字化策略,发展线上业务是其中一种方法。
永辉超市在“科技永辉、数字赋能”的战略下,线上业务的发展已小有成效。永辉超市三季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线上销售额达116亿元,同比增长16.35%,占比16.4%;联华超市亦在三季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其通过会员营销、社群营销、电商等多元化营销方式,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成果得到了一定提升。
数字化转型之外,还有部分企业通过整合门店、布局折扣店业态的方式进行自救。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则指出,以前消费者追求一站式购物,故业绩较好的超市企业大部分都是规模大、面积大的企业,如今消费者消费习惯转变,这一类企业的优势成为了包袱。“场内许多大面积陈列的商品卖不出去,但租金等成本支出无法减少。”赖阳表示。
综合市场各种因素,超市业态正进行新一轮的洗牌,而最后赢家是谁将取决于企业能否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赖阳认为,未来超市业态能够发展得好的应是布局在社区周边的小型超市,且商品应以生鲜产品为主。“超市企业转型最根本要做到本身业态功能的转型,若社区型生鲜超市能与线上融合,增加到家业务,消费者会选择下单。”
零售专家胡春才指出,目前企业采取数字化转型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营压力,但未来超市企业发展应主打差异化,面对中高端消费者,需要针对其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提供优质选品,吸引消费者到店;而面对中低端消费者,折扣店的思路或许可行,但需要把供应链打通,减少成本,在价格上缩短与电商商品的差距。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在数字营销战略专家、品牌顾问唐兴通看来,宜得利家居过去在中国市场开店速度相对偏慢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总部战略重视程度与规划问题;二是中国市场团队发展与建设问题;三是产品与中国市场匹配度问题;四是中国市场发展体量问题”。
截至2022年2月,宜得利已连续35年营收和利润正增长,在日本本土连无印良品和宜家都难以望其项背,被誉为“神”一般的日本家居连锁品牌。
顶着耀眼光环进入北京市场,宜得利家居的知名度并不高,与已经在本土深耕数十年的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富森美等家居上市巨头,名创优品、诺米家居等新兴品牌,宜家家居、无印良品等“舶来品”相比,竞争力稍显不足。
与居然之家和红星美凯龙可以提供的家装一站式的服务相比,宜得利家居以日常家居用品为主,产品品牌单一、服务范围较窄;与宜家相比,宜得利家居品类众多,在店内也设有专门体验区,但因门店面积较小,体验感效果较弱;与无印良品、名创优品、诺米家居等同类型家居店相比,宜得利家居的店面数量不够,难以触达更多的消费者。
同时,一向谨慎的宜得利家居,在2021年5月才全面展开京东、天猫等平台线上销售。彼时天猫“双11”已经进入了第13个年头,潮水退去、红利不再,电商也进入了下半场的角逐。
不过,宜得利家居仍有着高性价比优势,在创立时就力求将产品做到“确保质量与功能的同时价格减少1/2”。从1988年到2017年,宜得利家居用品销售占比从30%提升至60.8%,带动了宜得利的产品结构由耐用品为主向快消品为主转换,向高频消费模式深化,对客流量及复购率的增加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国内卖场与宜得利家居相比存在着较大差异,国内的家居卖场更多具有商业地产的性质,主要以租赁式的卖场为主,而宜得利家居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产品及零售家居品牌。”在中国家居/设计产业互联网战略专家王建国看来,“在中国市场宜得利家居仍存在机会,前提是需要从产品的设计和性价比上,到品牌制造、服务能力及品牌影响力等多维度全方位做得足够好。”
唐兴通也认为,“宜得利家居应该凸显自身‘年轻化’的产品定位优势,让产品、店面设计、服务等紧紧抓住年轻人;利用数字化与智能化,在购买渠道数字化和营销宣传上下功夫;在产品与解决方案上努力智能化。想要在中国实现长期发展,更需要聚焦特色,融入中国元素”。
就在宜得利家居进入北京前一个月,其在官网宣布,由于美国政府加征高额关税令宜得利产品在美国市场的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公司已决定撤出美国市场。
西退东进下,宜得利家居能否复刻日本家居神话?或许,似鸟昭雄自传《没有一种运气是偶然》中这样一段话已经给出了答案:NITORI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80%靠的是运气,但运气并非来自于偶然。
市场回暖,国际邮轮巨头们忙做加减法
在业绩逐步恢复的同时,国际邮轮巨头也在做着密集调整。截至11月6日,皇家加勒比游轮、嘉年华集团国际邮轮巨头相继披露了第三季度财报,两家国际邮轮巨头业绩均呈复苏状态,其中皇家加勒比游轮在第三季度还实现自疫情影响以来的首次盈利。除了业绩回暖外,航线持续复苏,新船接连发布,也让业界看到了国际邮轮市场复苏的动力。除了在国际市场上做“加法”,一些邮轮巨头也针对亚洲市场做起了“减法”,不过这也给了中国邮轮企业快速发展的机会,未来一旦中国邮轮市场复苏,本土邮轮将成为一股新势力。
接连发布新船
随着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旅游限制的解除,国际邮轮巨头们也扬帆起航,实现业绩回暖。
作为全球最大游轮品牌的皇家加勒比率先扛起复苏的大旗。根据其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报告期内,皇家加勒比游轮实现总营收30亿美元;净利润达3300万美元,每股收益0.13美元,与第二季度的净亏损5亿美元相比有明显改善。而这也是皇家加勒比游轮受疫情影响以来首次实现盈利。
从载客率方面来看,2022年第三季度,皇家加勒比游轮总体载客率达96%,加勒比航线的载客率达到近105%;船票预订量领先第二季度,并显著高于2019年同期对所有未来航次的预订量。同时,皇家加勒比游轮2023年全年航线的预订情况已达历史水平,票价创新高。
皇家加勒比游轮亚洲区主席刘淄楠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高于我们在此前的预期,这主要是受持续强劲的市场需求驱动,以及团队高效的执行配合。当前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已开放国际邮轮航线,除了东北亚以外的区域市场皆恢复,市场需求的表现也一直超出行业预期。我们预计接下来的复苏情况将会更加乐观”。
不仅仅是皇家加勒比游轮,另一大邮轮巨头嘉年华集团第三季度业绩相比前两个季度也有明显提升。据嘉年华集团公布的财报,嘉年华集团2022财年第三季度净亏损为7.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净亏损28.36亿美元相比,大幅减少;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净亏损为44.95亿美元,同比增长34.68%。虽然嘉年华集团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仍呈亏损状态,但其业绩在快速回暖。
一方面,邮轮巨头业绩持续复苏,另一方面,各大邮轮公司也在接二连三地发布新船,布局未来。10月21日,皇家加勒比游轮发布新船“海洋标志号”,该船总吨25万吨,打破了“绿洲系列”的最大游轮世界纪录,并首次在游轮上集成海滩休闲、度假村和主题公园家庭度假三大元素。同月,地中海邮轮船队的全新旗舰“地中海欧罗巴号”邮轮正式交付,并计划于11月13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命名盛典。
对于一系列的布局,刘淄楠还谈到,“目前,皇家加勒比游轮是在亚洲市场唯一部署船舶的国际邮轮公司,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本土复航的路线图。一旦恢复,亚洲和中国市场的潜力仍然巨大”。
亚洲市场让出空间
面对逐步复苏的市场,国际邮轮巨头们除了做“加法”,也在亚洲区域内做着调整,甚至做了“减法”。
此前有消息指出,作为嘉年华集团旗下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歌诗达邮轮品牌已经在内部正式宣布退出亚洲市场,结束在中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业务。对于此情况,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了曾在歌诗达方面工作的工作人员,确认了其要在亚洲市场做“减法”的战略调整。有知情人士表示,今年年初,部分歌诗达人员就转到了中船嘉年华,还有很多员工离开了歌诗达,不过歌诗达可能会留个别员工负责销售业务。针对此情况,北京商报记者还联系了中船嘉年华邮轮方面,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团队有之前歌诗达的员工,不过很早之前就来了,目前并没有收到上级关于这次调整的通知。
除了歌诗达邮轮在做“减法”以外,星梦邮轮则在巨大债务面前选择了停航。今年3月,作为首个亚洲本土豪华邮轮品牌星梦邮轮,旗下的“世界梦号”宣布正式停航。而其母公司云顶香港已在1月向百慕大法院提交清盘呈请,并寻求委任临时清盘人。
本土邮轮制造运营双提速
国际邮轮巨头亚洲市场的调整也给了中国本土邮轮企业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两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在建造中。8月8日,中船嘉年华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建造,这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已初步掌握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关键核心技术,迈入“双轮”建造时代。早在2019年10月18日,中国首制大型邮轮正式开工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
不仅国产大邮轮制造企业生产、研发提速,本土邮轮运营企业也正快马加鞭地布局新航线。前不久,招商维京游轮公布了2023年航线计划并正式开放预订,新航季将运营两条8日航线。此次公布的两条航线包括深圳往返的“8日魅力南海之旅”以及深圳或上海出发的“8日东南海岸文化之旅”,皆由国内首艘中国籍豪华游轮“招商伊敦号”执航。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政策的利好以及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本土邮轮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目前中国出境邮轮暂时还未恢复,一旦市场恢复,对于中国本土邮轮企业将是一个新机遇。“此前主要市场份额均被外资邮轮巨头占据,像天津港、上海港出发往返日本的航线,过去都是皇家加勒比、歌诗达、公主邮轮、MSC地中海邮轮等外资品牌占据,未来随着国产大邮轮的下海,中国企业也有机会参与国际航线运营。”资深旅游专家王兴斌说道。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认为,目前我国国有的几家中资邮轮还处在初学阶段,本土邮轮的运营管理人才、信息化市场营销等都有着很大的学习空间。虽然现在邮轮行业还处于亟待复苏的阶段,但是近年来的疫情变化也让中国的邮轮产业有了一次重新思考、重新梳理、重新布局的机会。
在王兴斌看来,目前本土邮轮旅游航线较少,还未真正完全开发,主要还是国际邮轮在做相应的布局。但随着疫情防控逐步向好,中国本土邮轮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迎接本土市场的复苏。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