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廖蒙)11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2年10月末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524亿美元,较9月末上升235亿美元,升幅为0.77%。黄金储备6264万盎司,与前值保持一致。
回顾年内外汇储备走势,2022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整体呈现波动下行走势。2022年1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报32216.32亿美元,后逐渐回落至31000亿美元关口下方。过去的10个月里,仅有5月、7月与10月外汇储备规模数据出现回升,其他月份均为下降。
10月外储较9月末上升235亿美元,也结束了外储连续两个月的下滑走势。对于10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2022年10月,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小幅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指出,10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回升受到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正估值效应影响。2022年10月,美元指数下跌0.5%至111.5,非美元货币中,欧元上涨0.8%,英镑上涨2.7%,日元下跌2.7%。
“此外,主要国家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下跌0.3%;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8%,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上涨9%,日经225指数上涨6.4%。”温彬补充道。
对于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进入2022年以后,全球金融市场持续波动,美联储接连加息进一步放大波动。美元指数持续升值,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主要非美货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全球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而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外汇储备规模也因此在合理范围内发生变动。
“北斗+”与“+北斗”的经济新空间
智慧农业、精准搜救、实时导航……“北斗+”的应用,已成为许多行业加速发展的新支点。11月7日,国新办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指出,截至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9.8%。而这与北斗卫星系统的广泛应用有着重要关系。
据白皮书显示,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向全球提供服务,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体产业规模达到4690亿元,北斗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业内有分析认为,按照目前北斗系统的产值增加速度,2025年产业规模有望达万亿元。面向未来万亿级的产业,未来无论是“北斗+”还是“+北斗”,如何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更紧密相联系,仍是一道摆在眼前的现实考题,尚需继续探索和创新,推动北斗与信息科技产业、实体经济产业实现“无缝对接”,实现真正“融合”而不是简单的“结合”。
全球定位精度优于5米
国新办在今年11月4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提出,北斗系统已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北斗三号在轨30颗卫星运行状态良好,星上300余类、数百万个器部件全部国产,性能优异,实测表明,全球定位精度优于5米,亚太地区性能更好,服务性能全面优于设计指标。
“现在的北斗三号系统,也就是北斗全球系统,已经是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技术体制、信号设计以及技术程度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功能也很强大。”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11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斗系统最初对外承诺的服务指标是10米定位精度,做到今天已经实现了5米甚至更优,在局部地区可以达到2-3米的定位精度,我们的授时精度对外服务的承诺是20纳秒,现在可以提供10纳秒授时精度。”
目前,很多地图软件已经正式切换了北斗优先的定位导航。
“在北斗之前,我们的GPS定位很多使用的是国外的卫星系统,由于国外系统的加密设置使得一些地图精度并不准确,在具体应用时也存在信息安全泄露的各种风险。而北斗三号全面使用后,各行业如自动驾驶、物流位置、货运卡车的位置等都有了更精准、安全的定位。”黄河科技学院教授张翔分析表示。
具体而言,张翔认为,更高精度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来可以在军事上确保国家安全;二来每年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省去原来用来引进国外系统的巨额资金,同时用自己的系统以低价服务国内用户去创造价值,并投放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三来也是拥有了我国自己的科技储备。
北斗距我们并不远
今年5月,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469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截至2021年底,我国从事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企事业单位有14000家左右,从业者约50万人,包括新三板在内的相关上市公司总数为90家,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突破9.8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达到45.5万亿元的规模,与北斗卫星系统的广泛应用有重要关系,北斗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评价道。
正如冉承其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所披露的,中国北斗进入规模应用发展快车道,在产业发展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同时,北斗深度融入基础设施、赋能各行各业、走进千家万户,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健上,北斗系统基础持续夯实,形成了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等完整型谱,软件、算法等完全自主研制,构建国家检测认证体系。国产芯片出货量超亿级规模,国外同类芯片支持北斗系统,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北斗+”在行业领域全面覆盖,应用深度持续增强。截至2022年6月,北斗终端数量在交通运输营运车辆超过800万台,农林牧渔业达130余万台,公安达180余万台。通信授时、气象监测、应急减灾、城市管理等领域正在加速推进北斗规模化应用。国家发改委在今年4月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医疗健康、防疫消杀、远程监控、线上服务等下游运营服务环节产值近2000亿元。
在融入百姓生活的大众应用上,特色服务也触手可及,北斗正在成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大众消费产品标准配置。2022年上半年,中国境内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中,128款支持北斗定位,出货量超1.3亿部,占上半年总出货量的98%以上。手机地图导航中,北斗定位服务日均使用量已突破1000亿次。特别是,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已进入大众手机,在深圳、重庆、天津等8个城市开通车道级导航应用。全球首款支持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的手机已正式发布,用户不换卡不换号不增加外设,就能通过北斗卫星发送短信。
“加出”万亿大产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链分为基础产品、应用终端、系统应用和运营服务四部分。未来,在北斗自身的设备生产之外,北斗如何与其他各行各业结合发展,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具体来看,在与导航联系最紧密的交通领域,张翔认为,北斗三号为自动驾驶奠定了良好基础,“自动驾驶需要极高精度的导航才可以实现,之前这种高精度我们只能依靠国外的系统,现在北斗系统已经实现了高精度”。目前,北京亦庄已开始试点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
在更辽阔的航海领域,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集船舶技术服务和商品贸易为一体的平台化运营企业青岛儒海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媒体中心主任金洪钰表示,北斗系统未来应用空间很大,尤其是在航海行业,具体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导航,还需要和具体的产品挂钩。“我们现在正计划和北斗展开合作,但具体产品方向还在保密阶段。”金洪钰说道。
而在消费环节,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指出,北斗系统能推动基于“位置”的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通过分析用户位置信息变化,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便于商家进行精准化营销。
业内分析认为,按照目前北斗系统的产值增加速度,2025年产业规模有望达万亿元。
不过,洪勇认为,“北斗+”“+北斗”的应用落地存在落地成本高、应用人才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三个方面的难点,应从三个方面着手推进落地:一是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设立“北斗+”“+北斗”的应用落地专项基金,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为“北斗+”“+北斗”的应用落地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二是推动“北斗+”“+北斗”的应用落地人才供给,培养既懂北斗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推进“北斗+”“+北斗”的应用落地数据开放共享,制定数据资源确权、流通、交易等相关规范制度,健全市场机制。
此外,和要实现“互联网+”而不是简单的“+互联网”的命题一样,洪涛认为,“北斗+”“+北斗”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紧密相联系,关键点是如何做到“无缝对接”,即北斗卫星系统与其他信息科技产业、实体经济产业等应做到相互“融合”而不是“结合”,只有真正“融合”才能够转化为真正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目前,我国银行业资产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债券、保险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连续17年位居全球第一。人民币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
“在当前外部金融环境波动加大背景下,中国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将继续发挥抵御各类外部冲击的压舱石作用。”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管涛指出,不论是从传统的进口支付能力、短债偿付能力,还是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标准来看,中国外汇储备都是比较充裕的。
另一方面,中国海关总署11月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5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9%。其中,出口2.07万亿元,同比增长7%;进口1.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贸易顺差5868.1亿元,扩大7.6%。
进出口总值也将对外储规模形成支撑。温彬指出,10月我国货物贸易实现顺差851亿美元,持续保持高位,经常账户和直接投资等国际收支基础性顺差继续在跨境资金流动中发挥稳定性作用,有利于支持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对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后续走势,多位分析人士指出,经济基本面将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管涛表示,未来全球金融市场走向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但我国外汇储备积极经营管理能够有效抵消市场因素在估值方面的负面影响。
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样强调,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支持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10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升至30524亿美元,黄金储备量持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张晓翀)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524亿美元,较9月末上升235亿美元,升幅为0.77%。
10月美元指数小幅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正估值效应影响,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回升。
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导致10月末我国外储规模回升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外汇储备规模变化,主要受两类因素影响,一是货币估值因素,二是海外资本市场波动。汇率因素方面,10月美元指数下跌0.5%至111.5,非美元货币中,欧元上涨0.8%,英镑上涨2.7%,日元下跌2.7%。
资产价格因素方面,主要国家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下跌0.3%;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8.0%,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上涨9.0%,日经225指数上涨6.4%。
从境外债券收益率,在加息的刺激下,10月美国国债收益率继续大幅全面回升,对外汇储备起到负向作用。
其中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回升,从3.83%大幅回升到4.1%,5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也回升,从4.06%上升到4.27%。2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从4.22%回升到4.54%。10年期美债收益率继续和2年期美债收益率形成倒挂;一年期美债8月从4.05%回升到4.66%,3个月美债等的到期收益率也从3.33%上升到4.22%。
银河期货宏观研究员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表示,尽管境外债券收益率上升,10月以美元计和以SDR计值外汇储备和储备资产均出现了回升,显示出交易性因素的影响大于估值性因素对储备资产的影响。
温彬指出,当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欧美国家持续加息引发全球需求回落,经济增长乏力,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不过,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10月我国货物贸易实现顺差851亿美元,持续保持高位,经常账户和直接投资等国际收支基础性顺差继续在跨境资金流动中发挥稳定性作用,有利于支持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10月中国黄金储备量持平,储备市值小幅回落
10月中国官方储备资产数据显示,10月中国黄金持有量,仍为6264万盎司。10月国际黄金价格在高位出现明显回落,COMEX的黄金价格从1772美元/盎司回落到1740.7美元/盎司收盘,导致我国10月黄金储备市值从1047.24亿美元小幅回落到1026.73亿美元。
而据世界黄金协会11月1日的报告显示,据估计,第三季度各国央行继续购入黄金,全球央行购金量创下近400吨的纪录。第三季度黄金需求(不包括场外交易)同比增长28%,达到1181吨。与2021年同期相比,今年年初至今的黄金需求增长18%,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编辑罗东骏
校对柳宝庆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