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各线城市新房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均降、下降城市增多、二手房市场承压加剧成为三大主要特点。谈及未来走势,多数分析师指出,支持政策落地力度、预期改善程度将成为决定市场能否走出困局的因素。

各线城市房价环比下降

据"/>

财经

70大中城市房价10月指标预警

作者:今午信息网 来源:国内新闻 2022-11-17 我要评论( )

<p style="text-align: left;">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各线城市新房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均降、下降城市增多、二手房市场承压加剧成

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各线城市新房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均降、下降城市增多、二手房市场承压加剧成为三大主要特点。谈及未来走势,多数分析师指出,支持政策落地力度、预期改善程度将成为决定市场能否走出困局的因素。

各线城市房价环比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绳国庆介绍,10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一线城市同比上涨、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幅略扩。

具体来看,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降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3%。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3%和0.5%,降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1个和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4%和0.5%,降幅均与上月相同。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指出,进入10月份,尽管政策利好不断输出,但是尚未触达市场端,加上多地疫情反复,房地产市场恢复不及预期。

从各等级城市来看,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为-0.1%、-0.3%和-0.4%,二线城市跌幅扩大0.1个百分点,一线和三线城市跌幅不变。各等级城市新房价格环比全线下跌,市场已近底部。

二手房承压加剧

二手房市场,特别是一线二手房市场的持续恶化,在本月尤为突出。

事关货币政策、房贷、通胀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这样说

央行11月16日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央行还指出,下一步要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市场主体的支持。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短期内在内外兼顾的考虑下,货币政策将主要通过结构性工具定向发力,包括下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利率报价(LPR)、加大对房地产的定向支持力度等,而着眼于稳汇市,以及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年底前实施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较小。

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可能性

此次央行首次提出“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这对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提出新的要求,未来将时刻关注需求侧对物价上涨的影响,做好预期管理与极限管理,兼顾好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本次报告提及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可能性、内外均衡及汇率方面,预示央行短期对价格工具使用偏谨慎。目前海外面临棘手通胀,国内货币政策有必要对潜在通胀风险保持警惕。

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丁宇佳表示,央行之所以高度重视通胀升温可能性,一方面,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国内结构性通胀压力存在上升可能。而宏观经济周期错位,外需放缓趋势下,国内全面向“扩内需”发力,随着防疫政策优化、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今年来一直低位运行的核心通胀也将逐渐抬头。基数效应下,年内CPI无忧,2023年CPI预计前高后低,一季度有阶段性破3%压力,需警惕明年通胀中枢上移的风险。

不过,丁宇佳表示,虽然未来国内物价面临着结构性与输入性并存的通胀压力,可能出现阶段性涨幅较大,但演变为全面通胀的可能性较低。

删除“主动应对”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

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并且要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在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上,央行认为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但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恢复的势头日益明显,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相较于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三季度报告在“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后面,删除“主动应对”的表述。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认为,这预示四季度货币政策将在三季度的基础上平稳运行。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是“巩固和拓展经济回稳向上态势”。

周茂华认为,从报告看,央行对经济复苏偏向乐观,有效需求恢复的势头日益明显,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未变。但央行同时指出目前国内经济面临环境更趋复杂,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够牢固等,这就要求国内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继续加大,做好跨周期政策调节。

“从报告内容和目前国内外环境看,接下来货币政策,应首先落实好此前出台政策措施,促进政策红利释放。”周茂华表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注重结构工具运用和深化改革手段,提升政策实施效率。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认为,央行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情,兼顾短期与长期,需要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经济衰退保留一定的政策工具操作空间。

此外,王青认为,下一步财政政策有望成为稳住经济大盘的主要发力点。如推动基建投资提速、进一步实施税费减免,以及加大促消费力度等,而货币政将通过保持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等方式予以协调配合。

房贷政策效果显现预计金融机构将加大房贷支持力度

央行在《报告》中指出,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并视需要适当加大力度,引导商业银行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表示,《报告》中提及的政策给房地产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首先是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马泓指出,这涉及与房地产相关的银行信贷、债券、信托这三大类金融工具,与之前政策相比,新的变化在于对部分开发贷、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予以合理的展期。近期已经看到房企融资边际出现明显改观,预计未来一个阶段房企资金来源状况将持续向好。

而积极落地并视情况适当加大力度,马泓认为,这表明下个阶段商业银行将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明确这部分资金支持主要由政策性银行提供。自8月中下旬以来,多部门出台措施,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方式救“烂尾楼”,推动全国商品房竣工和施工面积在此后的两个月出现明显改观,后续预计房地产建设类指标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2022年末,房企整体融资环境出现了有利的情形,风险进一步扩大的概率正在下降。”马泓预计,购房者信心将有望得以修复,在年内剩余时间内房地产市场逐步触底企稳可期。

郑后成表示,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新增“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并视需要适当加大力度,引导商业银行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表述,但是依旧坚持“房住不炒”,预示“平稳健康发展”依旧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要目的。

此外,王青预计,年底前5年期LPR报价还可能继续下调15-30个基点。主要动力是9月存款利率下调效应进一步释放,而有效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是推动楼市尽快企稳回暖,助力四季度稳增长、控风险的关键所在。而5年期LPR报价下调最快有可能在11月21日落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姜樊

编辑岳彩周

校对杨许丽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从10月份房价指数环比和同比涨幅数据看,只有5个城市二手房还在涨价,即成都、南充、烟台、北京和徐州。”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总体上说,10月份二手房涨价的城市数量是今年最少的,从这个指标说,市场压力其实是最大的。各地虽然也有一些二手房交易火热的消息,但都是暂时性的。新房行情偏弱,二手房也明显会受影响。

除了前文提到的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3%外,一线城市均值下滑也备受关注。

北京成为四个一线城市中二手房价格指数唯一保持环比增长的城市,具体数据为北京100.1、上海99.6、广州99.3、深圳99.8。其中上海二手房价格自去年年底以来首次环比下跌,广州、深圳持续下跌。

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指出,结合量等相关指标看,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全国新房销售市场下行,贝壳研究院监测的二手房景气指数仍回落,市场预期低迷。预期和量是价格的先行指标,先行指标改善之前价格走势持续承压。

政策落地是关键

谈及未来市场是否会出现改善,包括刘丽杰在内的分析师均表示,有待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地。

具体来看,供给端的融资支持、预售资金盘活等多方面政策,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防止下行风险进一步蔓延;短期内交易量的筑底仍有待需求端支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和细化。在金融16条的支持政策下,地方政府在需求端调控政策有了更多的优化空间,地方政府加快因城施策,降低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特别是加大对改善换房需求的支持,才能有效激活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入市,带动成交量增长。预期和量的切实改善才能减缓房价的下行压力。

严跃进提示,二手房市场的走势和一手房类似,继续要在降温周期中深度调整,这是判断二手房市场方面所需要注意的。同时从二手房的月度交易态势看,此前几个月一些城市二手房有一波较好的活跃行情,但后续月份类似活跃态势有所减弱。各地要积极宣传二手房交易免个税、二手房不限售等政策,以更好地激活二手房交易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王寅浩

1.4万亿元固投集中在能源交通水利

超万亿元级的固定资产投资正进一步释放稳经济大盘效能。11月16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11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1-10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7个,总投资14233亿元,其中审批72个、核准25个,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水利等行业。10月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90亿元,主要在高技术和水利等领域。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往年数据对比发现,今年1-10月的固投投资同比扩大2.87倍,投向的项目类型也有所变化。业内专家指出,固投能促就业、拉经济,但还需尽快转化成实物。同时,要做好精准投资,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投资同比扩大近3倍

据孟玮介绍,2022年1-10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7个,总投资14233亿元。这个数据在2020年1-10月是项目72个,总投资6104亿元;在2021年1-10月则是项目70个,总投资4954亿元。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的总投资金额在过去一年间同比扩大到2.87倍。

如此大手笔的投入,背后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所在。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是当下稳经济的“四梁八柱”之一。“一来其本身就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来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上更多企业发展,给更多企业提供相关的利润和订单,进而带动更多的就业、提振消费;三来项目建成之后,一般都有外溢效应,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要么充当基础设施,要么充当生产性服务业,都能给社会经济生活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在重大基础设施领域,新建北京至雄安新区至商丘高速铁路、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广西平陆运河等交通水利重大基础设施,这些项目有利于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在能源领域,新建一批风电光伏、抽水蓄能、核电站项目,既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也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在民生领域,新建一批城市燃气管道、排水、供水、供热等老化更新改造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职业教育等项目,这些项目有利于补齐市政设施短板,有效改善民生福祉。”孟玮在发布会上说,“随着这批项目加快推进,将对促进今明两年投资稳定增长、优化供给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能源、水利“排名”靠前

1.4万亿元具体用向了哪些类型的项目?释放哪些经济信号?国家发改委并未公布每年具体的项目名称,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梳理了近几年国家发改委的例行新闻发布会,根据每年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1-10月的项目和资金集中在交通、高技术、能源和农林水利等行业;2021年1-10月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等行业;2022年1-10月则集中在能源、交通、水利等行业。

能源和水利项目,在今年的发布介绍中位置开始靠前。

“能源和水利建设排名靠前是由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所决定的。”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洪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每年要进口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年来,绿色能源成为中国发展的重点,其一是“3060”减碳目标的需要;其二是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外在压力;其三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正成为绿色能源投资热点。

在水利板块,我国水利基础设施的短板日益显现。今夏接连的高温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电力紧张、各地出现干旱现象,今天下午中央气象台才解除自8月18日至11月15日、历经90天的干旱预警。

“近年来一些地方将投资的重点集中在农业水利基础建设上来,而且这些投资具有‘一石多鸟’的作用。”洪涛举了广西的“平陆运河”投资项目作为范例。今年8月28日正式开工,投资超过727亿元,广西的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广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牵引性工程,建成后可以形成平陆运河经济带,连接以两岸商贸、物流、农业农村经济为主导产业,连接沿岸众多的国家级农业优势产业集群(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国家级特优区(18个)、三品一标(2235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1个)等。

7000多亿元金融工具落地

“投资一般会产生直接功能,如拉动就业,同时还会产生间接功能,即投资的目标效果、衍生效果,从时间来说还具有长期的效果,比如能源、水利的长期效应更显著一些。”洪涛说道,不过,固定资产投资要尽快转化成实物工作量,就需要投资项目的早开工、早竣工、早生效,形成实实在在的有效供给。

实际上,今年7月底,国务院便部署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目前,7399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支持的项目大部分已开工建设,正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在房地产投资下降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10月增长8.7%,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10月增长9.7%,可以说金融工具对稳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孟玮说道,“另外,还将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强化重点项目投融资对接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协调推动实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及财政贴息。”

政策之外,王鹏认为,一方面还可以采取行政的手段,加强督查和绩效考核,确保投资尽快转化成实物;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数字化方法,通过技术平台了解项目上下游的资金流向、业务流向、物资流向,实时监测项目建设进度。

“下一阶段,我觉得我们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速度和效果可能还会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以此来拉动内需,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另外,投资的方向、方法可能还会进一步优化,包括传统的能源和交通相关的行业进行的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到大量的装备、基础设施建设,我觉得也会成为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鹏说。

洪涛同样强调,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必要的,“当前需要多考虑的是如何更准确地投资、精准地投资,这样其效果才会更显著一些”。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陆珊珊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房价,房地产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