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越来越多了。
胡润百富近日联手中信保诚人寿发布的《2022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传承报告》显示,不同层级的高净值家庭户数今年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千万净资产的“高净值家庭”达到206万户,广东的家庭占比最高。
不过,这些“高净值家庭”并不满足于现状,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仍然在创富阶段。而在财富传承方面,除了常规的立遗嘱,越来越多人将买保险也视为一种靠谱的传承工具。
这些家庭的花销也不小,平均每月近14万元。
有钱人自然离不开奢侈品,这一年,劳力士取代百达翡丽成为他们最爱的手表品牌,而宝格丽依然是他们的心头好。
广东拥有最多高净值家庭
近日,胡润百富联手中信保诚人寿发布了《2022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传承报告》(下称《报告》)。若以家庭净资产作为衡量高净值家庭的标准,今年不同层级的高净值家庭户数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拥有600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已经达到了508万户,比上年增加7万户;千万净资产的“高净值家庭”达到206万户,比上年增加4万户。
同时,中国高净值家庭的财富总资产从2020年的126万亿上升到2021年的160万亿,这些家庭预计有18万亿元的财富将在10年内传承给下一代,49万亿元的财富将在20年内传承给下一代,92万亿元的财富将在30年内传承给下一代。
从千万人民币净资产“高净值家庭”区域分布来看,今年广东超越北京,成为拥有最多“高净值家庭”的地区,比上年增加9000户,达到30万户;北京位居第二,达到29.8万户;上海第三,有26.2万户。
除此以外,“高净值家庭”数量超过10万户的地区还包括中国香港(21.1万户)、浙江(21万户)、中国台湾(18.1万户)以及江苏(12.4万户)。
据此前胡润发布的《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广东的独角兽企业在半年内增加了11家,增长速度领先于全国,广东蓬勃的民营经济发展孕育了高净值人群规模扩大的基础土壤。
11月23日,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告诉时代财经,广东历史上就是富庶之地,有很多财富积累,家族财富传承需求和经验由来已久。
同时,王鹏还提到,作为中国历史悠久通商口岸之一,广东的对外开放一直走在时代前列,相应高净值家庭的产业也都具有国际化背景,这种以外向型为核心的加工贸易和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可持续性强、可迭代性强以及可复制性特点,由此也提高了广东的造富速度。
从增速来看,今年上榜的前20强省级行政单位中,浙江成为高净值家庭数量增长最快的地区,期内同比增长5.5%至21万户。其余增速达到5%的省份还包括江苏、河北和安徽。
富人家庭偏爱买保险
对于这些富人家庭目前的财富状态,《报告》指出,大多数高净值人群认为自己仍然在创富的阶段(69%),其次是守富(59%)、享富(49%),认为自己已经处于传富状态的为36%。
肯特股份再闯IPO 业绩成长性、控制权稳定性引关注
《投资者网》吴微
近日,南京肯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肯特股份”)更新了招股书,其创业板上市的进程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据了解,早在2017年10月,肯特股份就提交了招股书,拟申请创业板上市;当期招股书显示,虽然在2014-2016年件肯特股份的收入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公司的净利润却由2014年的2979.7万元下降到2016年的1546.77万元。因此,在肯特股份首次提交招股书后不久,公司的上市申请就没有后续。
2022年6月,肯特股份再次申报,仍拟创业板上市。经过多年的发展,肯特股份的年收入已超过3亿元,2021年净利润也有5137.5万元。收入、利润双双增长的肯特股份,又需要解答哪些交易所、投资者关注的问题呢?
控制权稳定存疑问
肯特股份成立于2001年,自成立之后,公司就主要从事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及组配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工程塑料材料选型、配方及产品设计等解决方案。公司会根据客户需求,对原材料进行改性,以制造出满足客户需求的耐高压、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磨损、抗蠕变、低介电损耗、高阻抗等优异性能的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及组配件。
主要产品有密封件及组配件、绝缘件及组配件、功能结构件等,这些产品最终被应用到阀门和压缩机等通用机械制造、通信设备制造、高铁及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医疗器械、半导体设备、环保设备、风电设备等领域。
公司由曾历任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五所高级工程师、副所长、所长的杨文光、胡亚民等技术人才共同创立。目前杨文光通过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36.6%的表决权,并与胡亚民、张荫谷、潘国光、曹建国、杨烨、孙克原等人缔结一致行动人协议,从而控制了公司发行前71.77%的表决权,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过,在发行25%的新股后,杨文光直接或间接控制的表决权将下降到27.44%,已不足30%。
需要指出的是,肯特股份成立之初,公司体量小,融资难度较大。因此,在2001-2007年间,杨文光通过自身人脉以及企业的发展潜力,先后获得了其好友或前同事潘国光、张荫谷、胡亚民、曹建国等人的投资;杨文光自身的股权也在融资的过程中被逐渐稀释。截至发行前,潘国光、张荫谷、胡亚民、曹建国等人合计控制了肯特股份34.04%的股权。据了解,潘国光目前是上海如在玻璃纤维制品有限公司的单一股东,潘国光个人及其家族主要从事玻璃纤维相关业务,胡亚民也早在1998年就已下海经商。
与杨文光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的杨烨、孙克原,他们分别是杨文光的女儿和女婿;其中杨烨直接持有公司0.95%股权,孙克原直接持有公司0.18%股权。肯特股份披露的董监高信息显示,杨文光1954年生人,今年已接近70岁;而杨烨、孙克原均拥有美国居留权,其中杨烨为公司的董事兼副总经理、孙克原为公司的研发设计中心技术总监。
面对肯特股份分散的股权以及实控人认定问题,交易所认为,肯特股份应该按照《创业板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审核问答》问题9的规定,将担任公司高管多年的实际控制人直系亲属杨烨认定为共同实际控制人,而非实控人的一致行动人。肯特股份给交易所的回复中,多次强调了杨文光在公司经营、决策过程中的决定性影响,以此阐述实控人认定的准确性。
不过,据Choice统计,包括北交所上市企业在内,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董事长1954年及之前出生的企业数仅为226家,在5000家公司中的占比为4.52%。虽然其中不乏1937年出生的董事长,但面对肯特股份分散的股权结构,以及杨文光在公司经营中的地位问题,肯特股份控制权的稳定性还是引起了交易所的关注。
毛利率呈长期下滑趋势
其实除了控制权稳定性问题外,交易所与市场对肯特股份的业绩成长性与盈利稳定性也存在质疑。据了解,2017年肯特股份首次申请创业板上市时披露了公司2014-2016年的经营数据,其中2015、2016年的收入均在1.33亿元左右,但受毛利率下滑与期间费用增加影响,2016年的归母净利润下降到了1546.77万元。
而自2016年到2021年5年间,肯特股份的收入增长了1.38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97%;在肯特股份的收入增长中,很大一部分得益于2021年艾默生(Emerson)、博雷(Bray)等核心客户需求的增长,推动2021年收入增长了29.39%。
但据肯特股份披露,其所处的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行业是一个较为细分的市场,中国通用机械协会阀门分会于2022年6月21日出具的证明显示,肯特股份的高端阀用特种工程塑料制品2021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6%,排名第一;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5%,排名第三。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我国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产量虽位居世界前列,但中低端产品占比比较大,不能满足高端装备的制造需求,造成中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现状。另外,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高纯度原材料也存在依赖进口的情形。因此,肯特股份要想解答外界关于成长性的质疑,只能通过产品和技术升级实现国产替代,以提高行业中的市场份额,或者找到新的增长点。
从肯特股份两版招股书披露的收入构成来看,在公司的主要产品中,除了密封件及组配件收入由2016年的6821.4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56亿元,5年累计增长了128.69%,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97%外;公司的绝缘件及组配件、功能结构件、耐腐蚀管件等产品2021年的收入与2014年相比,并无较大比例的增长。其中的绝缘件及组配件2021年的收入为5332.16万元,较2016年的4174.07万元,5年累计仅增长了27.74%。
面对应用在阀门等领域的密封件及组配件市场占有率较高,但绝缘件及组配件、功能结构件、耐腐蚀管件等产品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肯特股份已在积极开拓新业务,以增厚公司的利润。与2017年首次申报创业板上市时相比,此次申报,肯特股份增加了造粒料、四氟膜等多个新的产品线。
其中的四氟膜业务,肯特股份通过公开竞拍收购了此前由国资控制的天津氟膜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天津氟膜”)旗下资产后切入,2021年该业务为公司贡献了5017.11万元的收入,在当期收入中的占比达到了16.21%;不过到2022年上半年,四氟膜为肯特股份贡献的收入下降到了14.07%,短期内难以支撑肯特股份的收入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肯特股份收入的增长,毛利率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4-2017年一季度,肯特股份的毛利率分别为44.59%、43.31%、45.60%、38.47%;但在2019-2022年上半年期间,毛利率下降到了38.35%、37.46%、35.01%和35.48%。
对于公司的成长性与毛利率情况,交易所也提出了质疑,要求肯特股份“结合国产替代程度,进一步说明发行人(公司)业绩的成长性。”并补充说明“发行人(公司)是否具备维持较高毛利率的能力。”
公司毛利率连续多年下滑、新增产品线收入增长并不明显,肯特股份若想取得交易所与投资人的青睐,还有很多疑惑需要解答。(思维财经出品)■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富人家庭自然离不开投资理财,包括股票、基金、债券、投资性房产、保险、股权、另类投资品等金融工具在内,中国高净值投资者过去3年的综合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1.8%,但仅54%的高净值人群对投资收益率表示满意。
在财富传承方式上,《报告》显示,高净值人群对于目前的家庭财富,分配比例最高的是家族传承,占比约30%;财富投资、后代教育、当前消费、养老储备的比例较为接近,均在15%-18%之间;慈善捐赠的投入比例约8%。
对于当前已经实施了财富传承规划的高净值人群来说,无论是认可程度还是实施情况,他们依然把遗嘱视为最常规的传承工具。
但也有不少人将终身寿险或年金险视为可靠的财富传承工具。《报告》指出,约四成高净值家庭将购买保险作为传承的实际手段,13%的高净值家庭将保险视为更值得信赖的传承工具。
并且在3000万以上家庭净资产人群中,有58%的人群对于保险作为财富传承工具表示认可,同时52%的人群已经将保险作为财富传承工具。
对此,王鹏认为,相比于家族信托引入职业经理人可能会降低高净值家庭原有产业的控制力的情况,保险在当前的法律法规支撑下可以更好的保障家族财富的合法权益;此外,由于国际层面使用保险作为传承工具的情况越来越多,高净值家庭从中也可以获得更多经验和借鉴。
不过,沪上某从事家族信托业务的券商负责告诉时代财经,就券商而言,在家族信托业务上,由于券商具有投顾牌照,在获取资产和投资方面的能力更具优势,因此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投资建议,为客户定制不同风险偏好的产品组合,会更加个性化一些。
劳力士取代百达翡丽成有钱人最爱
在整体生活品质上,《报告》显示,中国高净值家庭年花销(包含生活日常开销、娱乐支出、子女教育、贷款支出等)平均为167万元,平均每月近14万元,其中半数以上人群的家庭年花销超过100万元。
而在高净值家庭未来三年计划增加的9大消费类型中,健康与保健(55%)、孩子教育(55%)、旅游(53%)和日用奢侈品(53%)均高票当选。其中,与上一年度相比,高净值人群对日用奢侈品的关注权重上升最大。
中国商业联合会奢侈品专业委员会及要客研究院在11月进博会上联合发布的首份《中国高质量消费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人奢侈品市场同比增长18%,总消费额近1万亿人民币;中国国内市场第一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比上升到30%。
《2022胡润至尚优品》也指出,宝格丽连续四年成为高净值人群最青睐的珠宝品牌;劳力士则取代百达翡丽,成为高净值人群最青睐的手表品牌;最受青睐的男士服饰品牌中,爱马仕取代路易威登成为第一名;香奈儿蝉联最受欢迎的女士服饰第一名。
但对奢侈品更高的偏爱程度也意味着高净值家庭要承受的通胀水平也更高。《报告》显示,与去年相比,2022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价格的总水平上涨了6.5%。
《报告》显示,在今年获得关注的124个代表高净值家庭与高品质生活相关的产品中,超六成的商品价格相比去年上涨。
其中,手表和珠宝板块的平均涨幅达到6.2%,配饰和护肤品板块的平均涨幅高达14.2%,高档烟酒茶板块的平均涨幅则达到了15.7%。
例如,一款路易威登 Mini Pochette Accessories 小手袋涨幅高达54.3%,大摩40 年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涨幅43.8%,2022年售价已达到17.1万元;宝格丽 Serpenti Vipre 手镯涨幅15%,2022年售价高达66.8万元。
果味电子烟变装回归,三无产品“奶茶杯”猖獗
颜色鲜艳、外观像迷你奶茶杯子、长度跟卷烟差不多……变了个装,果味电子烟又回来了。
最近,北京年轻白领陈哲买到6个“奶茶杯”电子烟,均是在路边摊购买的;2000公里外的广东,阿荣也正在微信群里叫卖类似产品——其中,被禁售的西瓜味、葡萄味、柠檬味电子烟一应俱全,同时还在招揽代理。
时代财经观察到,10月1日,电子烟监管过渡期结束,果味产品和非国标产品被禁售。持有许可证的企业已暂停生产相关产品,而市场上三无“奶茶杯”却大行其道,成为抢手货。
电子烟品牌千慕创始人杜颖接受时代财经采访称:“‘奶茶杯’电子烟现在很猖獗,对国标电子烟销售有一些干扰,劣币驱逐良币,我觉得这是短期现象,未来这些产品会被逐渐查处和取缔。”
化妆品代购转行卖“奶茶杯”
“奶茶杯”电子烟,也有人称之为“可乐罐”“欧欧杯”。在微信群、朋友圈,这种产品并不少见。
在数百人的社区微信群里,阿荣发布了“奶茶杯”宣传图,共15个口味,包括杨枝甘露、手打柠檬茶、桃气乌龙等,乍一看像奶茶店菜单,上面并没有“电子烟”相关字样。
这张宣传图里,有“奶茶杯”使用寿命、电池容量等信息,并标注了每个口味的浓郁度、凉度、甜度,单价89元。阿荣说,这款“奶茶杯”能抽一两个月,期间需要充一两次电。
时代财经发现,市面上,单价20元-50元的“奶茶杯”电子烟也有很多,不少是以批发价售卖。
和此前流行的一次性果味电子烟烟弹相比,“奶茶杯”价格普遍较低。一次性果味电子烟烟弹零售价普遍是每颗33元,一般能抽3天,需要搭配烟杆,后者售价从几十元到四五百元不等。
时代财经查看一款“奶茶杯”电子烟实物发现,包装盒上全是英文,标注了产品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无生产厂名、厂址,无生产卫生许可证编码,更没有注明主要成分。
这款“奶茶杯”的包装盒内有一层包装袋,打开包装袋,即便吸管上的盖子还没打开,浓厚的果味已经扑鼻而来。
电子烟品烟师黄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表示,正常产品不会在拆开包装时有浓厚的味道溢出,溢出原因可能是密封性不够好。且作为三无产品,“奶茶杯”内含电池,可能存在爆炸风险。
时代财经了解到,“奶茶杯”吸引了很多电子烟的外行人,比如做化妆品海淘的商家、二手手机卖家等。一位背包客告诉时代财经,目前华强北有很多商家在卖“奶茶杯”,样式多,交易量大。
此外,他们还兜售口味棒,将这种产品装在符合国标的烟草味电子烟上,能让味道混入各式果味。
三无产品为小作坊生产,监管稽查难
此前,市场上各大品牌的果味电子烟口味繁多,三无产品“奶茶杯”没有市场。现在,这些不合规产品正趁着行业转型期四处蔓延。
时代财经在深圳街头走访发现,许多没有拿到电子烟零售许可证的门店已经停业,没有停业的店铺里,柜台上摆的都是符合国标的烟草味电子烟,款式非常少。
在城中村的一家电子烟专卖店里,摆着4款烟草味电子烟烟弹,店主李依在介绍完这些产品后,随即拿出店内剩余的果味电子烟清单,其中十几款有货,其余20余款无货,“甜瓜口味很火,我是找其他店换的,之前也没货”。
时代财经了解到,一些持有电子烟零售许可证门的店也在暗地卖“奶茶杯”电子烟,有店主表示,十个进店的消费者有8个想要水果味,卖这些违规产品“是不得已的”。
作为电子烟忠实用户,陈哲表示,原来的果味电子烟买不到了,自己就买了“奶茶杯”。
林芝最近多次在朋友圈看到“奶茶杯”电子烟,想要做代理,她找到一位卖家咨询,卖家当即表示自己也招代理。一款“奶茶杯”电子烟,卖家在微信群叫价89元,给林芝的进货价是70元。
在林芝朋友圈里,“奶茶杯”电子烟首次出现的时间是11月初。但黄烨提到,早在10月以前,这种产品就出现了,只是当时还比较少见。
据品烟师黄烨所知,此前,“奶茶杯”电子烟的主要市场是在国外,尤其是在东南亚一带流行。从产业角度,郑植分析道,电子烟企业数以万计,其中拿到电子烟生产许可证的有550家左右,一些没拿到许可证的企业,转而开始生产三无“奶茶杯”。
“电子烟不是高科技产品,几个人在一间小屋里就能做出来,除非有举报明确的线索,否则不容易追查。”郑植提到。
时代财经了解到,目前,国内获得电子烟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低于600家,包括思摩尔、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等头部供应商。
而据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和卷卷智库发布的《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我国电子烟供应链及周边服务企业接近10万家,其中主要从事电子烟相关生产制造的企业有3000家。
经营电子烟品牌的杜颖表示,没拿到生产许可证的一些小作坊、小工厂生产“奶茶杯”电子烟,短期内确实对市场造成了冲击,导致一些持牌企业的日子比较难过。
不过,随着国家的监管和整顿,她相信行业会步入正轨。“我觉得不能被这些短期的蝇头小利诱惑,更不能被打倒,我们看的是未来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行业的前景。”
杜颖向时代财经透露,2021年,公司提前调整战略方向,将业务重心偏向国外,今年拿到牌照后,又向国内倾斜,所以总体而言,今年公司在国内的产品销量比去年高,没有因果味电子烟禁售而经营困难。
她坦言,自己看好烟草味电子烟未来前景,但市场培育是需要过程的,要尽快教育消费者,让他们的消费偏好从果味转向烟草味,这在全球也是大势所趋。
(文中阿荣、林芝、黄烨、李依、陈哲为化名)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