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个月,离岸人民币便以涨超4000基点的幅度走出强势反弹的局面。临近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出升值态势。截至12月5日18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6.9468,日内升值幅度为1.12%,日内最高至6.9374;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6.9530,日内升值幅度为1.21%,日内最高至6.9449。时隔三个月,人民币汇率重回“6”时代。
一个月反攻4000基点
12月5日早间,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2年12月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0384元,前一交易日中间价报7.0542元,单日调升158基点。这也是自11月30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升值。
与此同时,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也双双突破7.0关口。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12月5日早间,接连升破7.01、7.00、6.99关口,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上涨超700基点。随后,在岸人民币开盘拉升,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上涨近500基点,开盘后持续升值突破700基点。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在9月中旬相继跌破7.0关口,时隔不到3个月,两大汇率报价重回7.0关口上方。自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从阶段性贬值低点强势反弹,一举结束了连月以来的贬值走势。
其中,离岸人民币从11月29日开始连续升值,仅用了5个交易日就从7.25附近升值至7.0关口以内,升值幅度超过3.6%。按照10月25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盘中最低贬值点7.3748计算,近一个月以来,离岸人民币已涨超4000基点。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年内贬值幅度,均已收窄至10%以内。
经济复苏、美元加息、资金回流
对于人民币汇率这一升值走势,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指出,近日人民币强劲反弹,主要受以下因素推动:市场对国内经济复苏前景更趋乐观;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节奏趋缓及市场风格转向“经济衰退交易”推动近期美元大幅下滑,人民币等非美货币强势反弹;国内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带动海外资金流入人民币资产。
“此外,受国内持续优化防疫措施、稳楼市政策持续加码,国内积极推动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等,市场对国内经济复苏前景更加乐观。”周茂华补充道。
消息面因素上,央行年内第二次降准于12月5日正式落地,向市场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周茂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降准并未改变货币政策稳健基调,同时降准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积极加快回稳向上,基本面稳定对汇率构成强有力支撑。降准能够稳定市场流动性预期,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情绪。
另一方面,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人民币汇率走势一直受到用户高度关注,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涨破7.0关口后,相关话题引起热烈讨论。不过,也有多位分析人士指出,7.0只是一个整数节点,并不具备特殊意义,人民币汇率在合理范围内的均衡波动将是常态。
在周茂华看来,短期看,内外因素继续有利于人民币,短期市场看多人民币情绪有望占据主导,但仍需留意短期波动,主要是欧美控通胀工作远未完成,海外滞胀风险挥之不去,金融环境整体趋紧,以及全球不确定性因素仍多,投资者需要警惕短期市场波动风险。
未来或呈现均衡双向波动
谈及下一阶段人民币汇率走势,周茂华表示,展望明年,人民币有望在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一方面我国经济稳步恢复,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另一方面,欧美央行仍在收紧政策,全球依然面临复杂多变的政经环境。
周茂华强调,全球不确定性因素仍多,外汇市场走势存在预期反复和波动。这种环境下,市场押注汇率单边走势风险较大,企业应该理性选择,回归汇率中性,聚焦主业,善用汇市衍生品工具管理好风险,在外贸领域逐步增加人民币跨境使用,有效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廖蒙
大盘A+H股齐涨沪指重回3200点
12月5日,A股、港股的市场表现让股民沸腾了。上证综指成功站上3200点,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也双双大涨。A股市场方面,在大金融板块带动下,上证综指表现颇为亮眼,重回3200点,截至当日收盘,报3211.81点,收涨1.76%。港股市场方面,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涨超4%、9%,抗疫概念股、互联网医疗概念股、电影概念股纷纷大涨。
交易行情显示,12月5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高开0.82%、0.65%、0.33%,之后早盘阶段不断走高,其中上证综指表现最为亮眼,重回3200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盘中也均涨超1%。
截至当日收盘,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分别收涨1.76%、0.92%,分别报3211.81点、11323.35点,创业板指则收跌0.26%,报2377.11点。
盘面上,抗病毒面料、机场、房地产等板块轮番活跃,多元金融板块随后发力,领涨两市。
抗原检测板块则在前一交易日大涨后,12月5日集体重挫,其中毅昌科技跌停,安旭生物、易瑞生物、东方生物、英诺特盘中纷纷跌超5%。此外,光伏设备、体外检测、医疗器械等也纷纷大跌。
个股方面,截至当日收盘,A股共计3360股飘红,1523股飘绿。
A股大涨之下,投资者交易氛围火爆,截至收盘,沪市成交金额4792亿元,深市成交金额5759亿元,两市合计成交金额1.06万亿元。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今年全年A股走出了W走势,上半年走出深V走势,下半年再度走出深V走势,年底之前市场可能会迎来进一步回升机会,跨年行情值得期待。
太空育种成行,未来农业蓄势
成功的太空育种,产量大、耐性高,正给未来农业带来新的想象空间。据新华社报道,12月5日凌晨,神十四航天员平安抵京,同时带回的还有第三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其中3个生物样品冷包装载的是水稻和拟南芥的实验样品,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水稻种子。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本次在轨获得的水稻种子能像之前的在空育种品种一样实现量质双增,将有效减少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提高中国粮食抗风险能力,甚至将造福全人类。
全球首次在轨获得水稻种子
据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官网消息,本次在空间站开展的、国际首次成功的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郑慧琼研究团队承担。水稻和拟南芥种子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水稻种子。之前国际上在太空空间只完成了拟南芥、油菜、豌豆和小麦从种子到种子的培养。
目前,返回水稻和拟南芥样品一部分已做固定处理,水稻种子带回中科院实验室继续培养。
郑惠琼表示,下一步团队将进一步对带回来的种子的蛋白质、营养物质、能否萌发、后代活力等进行分析。
之所以要如此努力在太空站培育水稻种子,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也进行了解释: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养活了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也是未来载人深空探测生命支持系统的主要候选粮食作物。人类要在太空空间长期生存,就必须要保证植物能够在太空空间完成世代交替,成功繁殖种子。
“中国首次在太空育种获得水稻种子,改变水稻和拟南芥种子遗传性基因突变,对中国这种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来说,应该是抢占了新的高地。同时我国也可以向其他耕地多、人口少的国家提供新的水稻和拟南芥种子,或许能够增加新的新基因资源。”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道。
产量和耐性的新期待
为什么各国都在进行太空育种实验?太空育种有什么独特之处?
资料显示,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搭载返回式太空舱,进入太空,利用太空的高真空、宇宙射线、微重力等特殊环境的共同诱变作用,使生物自身产生基因变异,再回到陆地上,经过科研人员多代筛选、培育,形成特性稳定的新品种。
与一家太空育种公司有合作的首都新鲜食材基地运营总经理吕志刚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相较于在地球土生土长的农作物,太空育种并在试验中培育成功的作物一方面整体耐性会更好,抗病性、抗热性、抗寒性都会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太空育种在不受地球重力影响的情况下,株型会有所变化,后期如果试验成功,其收成也会大大提高。
不过,吕志刚也指出,太空育种带回来的种子,并不能完全确保后期一定优于地球原有的作物,“从基因变异的角度讲,太空育种有可能好也有可能坏,需要试验一段时间才有定论。最终试验成功并上市的种子,需要经历从太空带回来、登记到成果转化以及田间试验等共计5-8年的时间”。
就试验成功的太空种子的优点而言,洪涛进行了进一步解读。他表示,太空育种使基因变异频率高、变异周期短,可以创造出许多在地面上无法获得的新基因资源。同时,太空育种能够探索在失重的太空条件下,育种的环境条件改变后,对于植物种子的变化情况,是否能够适应性生长,从而探索在太空中人类如何利用植物生存。
太空种子已种植1.5亿亩
事实上,我国乃至国际在太空育种上已经有过多年的探索。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太空育种”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个国家成功进行了卫星搭载太空育种。中国的太空育种始于1987年,最开始仅为蔬菜种子,随着太空育种技术不断发展,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等农作物品种,花卉、中草药及制药、酿酒等微生物类都有涉及。超市常见的太空椒便是太空育种的成功品种。
北京航天育种中心的专家曾作过一项对比试验,发现经过太空搭载的水稻蛋白质含量比原来提高了8%-12%,且“太空水稻”的颗粒饱满、滋味好,每亩产量高达650-700公斤;青椒通过太空搭载,变得果大色艳、又嫩又香、籽少肉厚,除了产量增长两成左右外,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态物、铜铁等微量元素含量都比原来高出7%-20%。
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2021年初,我国太空育种后的累计种植面积已达1.5亿亩。
部分消费者认为太空育种的农作物及种子似乎比地球原生态的更贵,对此,吕志刚分析称,“价格略高是正常的,算上太空育种和试验的各种投入,太空育种的农作物价格其实都在合理区间”。
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2021年初,我国太空育种后的累计种植面积已达1.5亿亩。具体到太空育种行业,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与“太空育种”相关的企业共有34家。业内分析认为,不断带回的新的太空种子需要漫长的试验过程,也将给相关的技术公司和试验基地带来新的机会。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陆珊珊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上证综指重回3200点背后,大金融板块崛起,盘中不断发力上攻。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多元金融板块涨幅居前,其中中航产融、五矿资本、中粮资本、中油资本等纷纷冲上涨停,板块内越秀金控、爱建集团、民生控股等也纷纷跟涨。
交易行情显示,国联证券12月5日高开1%,开盘后在大量买单下公司股价不断向上突破,早盘阶段成功封死涨停。截至收盘,国联证券股价报涨停价12.06元/股,总市值为341.5亿元,成交金额14.73亿元。
此外,板块内广发证券、东方财富、东方证券、中信建投也纷纷大涨。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科技产业投资分会副会长兼战略投资智库执行主任布娜新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大金融板块一般被视为A股风向标,大金融板块崛起也会带动大盘不断上涨。
同日,港股市场也出现大涨行情,交易行情显示,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当日均大幅高开,开盘后两大指数不断上行,其中恒生指数盘中涨超4%,恒生科技指数盘中涨超9%。
截至当日收盘,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报19518.29点、4238.2点,涨幅分别为4.51%、9.27%。
盘面上,港股抗疫概念股开盘活跃,之后互联网医疗板块、电影概念股也不断走高,其中阿里健康盘中涨超18%,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也纷纷大涨;稻草熊娱乐盘中涨超29%,阿里影业盘中涨超9%,猫眼娱乐盘中涨超9%。
个股方面,三叶草生物受关注度较高,公司当日收涨2.48%,盘中一度涨超16%。消息面上,三叶草生物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新冠疫苗SCB-2019(CpG 1018/铝佐剂)已获中国有关部门评估并在中国被纳入紧急使用。
北京商报记者马换换
板块金融股反攻估值修复可期?
12月5日,A股银行板块拉升明显,42只银行股全线“飘红”,港股银行股也迎来上涨行情。同时,保险板块集体走强,A股、H股均迎来大涨。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股价上涨与宏观环境联系紧密,国内持续优化防疫措施,经济活动稳步恢复,稳楼市政策持续发力,利好内需恢复,缓解市场对局部金融风险担忧。目前银行、保险板块整体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国内经济稳步恢复,预计后续板块整体估值仍有较大修复空间。
A股银行板块全线“飘红”
银行股迎来一波涨势。12月5日,A股银行板块拉升明显,板块涨幅达2.23%。个股方面,42只银行股全线“飘红”,当日早盘平安银行以4.34%领涨,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均涨超3%。直至收盘,股价上涨态势持续,招商银行赶超平安银行,以4.97%位居42家银行股价涨幅榜首位,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紧随其后,涨幅分别为4.88%、4.64%,中信银行、邮储银行、杭州银行股价涨幅均维持3%以上。
A股银行股全线“飘红”的同时,港股银行股也迎来上涨行情,截至12月5日收盘,招商银行、邮储银行H股股价均涨超6%,分别为8.83%、6.84%,交通银行、民生银行、重庆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涨幅也均超过1%。
消息面上,12月5日,央行年内第二次降准正式落地,向市场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与此同时,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也双双收复7.0关口。此外,近期房地产市场不断释放利好政策,信贷、债券、股权“三箭”齐发,为行业融资助力。
对于银行股上涨的原因,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A股银行股全线上涨主要是市场对国内经济复苏前景更加乐观,经济复苏,企业经营改善,银行盈利和资产质量前景乐观,加之银行股估值低洼,获得资金流入。此外,国内持续优化防疫措施,经济活动稳步恢复,稳楼市政策持续发力,利好内需恢复,缓解市场对局部金融风险担忧。而港股银行股上涨主要与香港经济呈现回稳向上势头,以及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外围金融环境近期转趋宽松,带动港股估值修复、强劲反弹有关。
保险A+H股集体走强
同日,保险板块亦集体走强,A股、H股均迎来大涨。截至当日收盘,A股五大上市险企涨幅均超5%,新华保险涨幅高达7.53%,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涨幅分别为6.25%、6.04%、5.96%和5.1%。H股方面,截至当日收盘,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人保H股涨幅也均超过5%,其中,中国平安以13.14%领涨,众安在线涨幅也超10%,达到10.82%。
消息面上,据新华财经报道,12月5日,香港特区政府发表香港保险业发展策略蓝图,提出香港保险业的愿景和使命,包括:加强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竞争优势,并提升与其他金融行业的协同效应等。此外,12月1日,银保监会宣布启动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
对于保险股集体上涨原因,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指出,一是过去两年保险股大幅下跌,已明显超跌,存在超跌反弹的动力;二是近期出台了支持房地产发展的“三支箭”,支持房地产市场恢复,这对于一些涉及房地产投资的保险公司来说,意味着重大利好;三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让市场预期经济面有望复苏,多方面原因带来了保险板块的大涨。
修复空间较大
一面板块行情爆发,另一面“破净”压力犹存。以A股银行股为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A股42家银行股中,有39家处于“破净”状态,占比超九成。
“目前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国内经济稳步恢复,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仍有较大修复空间。”周茂华表示,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短期市场波动,尽可能避免追涨杀跌,要逐步树立价值投资理念。
对于银行股未来前景,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未来银行股价上涨将呈现结构性的蔓延行情,除宏观市场环境外,银行自身也在向智能化、生态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方向相匹配,银行的数字化变革会使得未来银行自身更有生命力,盈利能力也将更稳定。未来银行股分化将是银行股主要特点,建议投资者更多去关注一些具备科技创新潜力低估值的银行股。
谈及未来保险股走势,杨德龙预测,当前保险股估值较低,未来随着经济面复苏,居民收入提高,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有望提升,未来一段时间,保险股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开源证券分析师高超、吕晨雨也认为,长期看,部分险企活动率已有明显改善,展业模式也已逐渐由产说会模式转向一对一、NBS(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销售理念和模式)销售模式,预计2023年转型效果将进一步显现,负债端呈现底部复苏迹象,低估值叠加资产负债两端改善,继续看好保险板块机会。
北京商报记者李海颜李秀梅
剧本杀上线外卖版,百元服务费谁买单
依托于线下实体店的剧本杀业务,如今也在寻求新业态。近段时间剧本杀外卖热度持续升级,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剧本杀外卖的费用方面,往往包含盒装本、服装租借、道具等游戏必备元素,另有DM(即剧本杀主持人)跑腿费通过议价确定,客单价在108-328元左右。部分商家已借此实现外卖业务收入总金额超越实体店内生意,更有DM的订单已排到两周后。然而现阶段,剧本杀外卖更多服务于自行拼团的店铺熟客或公司团建,并非新人玩家的首选,与此同时,开在店铺外的剧本杀,沉浸式效果和安全性问题也大打折扣,令部分玩家不满,外卖业务究竟要如何运作才能有效撑起剧本杀门店的营收,还有待探索。
服务到任何地点
疫情所导致的营业环境不稳定,让剧本杀这一社交娱乐项目在休业与重张间来回反复,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营业限制。当线下实体店暂时歇业难以避免,但玩家对“开本”的期待依旧,新兴模式便因此催生,剧本杀外卖也在这一背景下应时而至。
公开资料显示,剧本杀外卖自2021年底逐步现身于市场,并于2022年3-5月间逐渐在北京走红,一度成为剧本杀门店的业务标配。位于朝阳区的某剧本杀门店店主谭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最初想做剧本杀外卖,纯粹是觉得无非是换个地点开本,还多了一个收入渠道,送“本”上门也回应了顾客的居家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剧本杀外卖也往往与酒店剧本杀、露营剧本杀结合发展。“店内的剧本杀外卖基本是服务于5人以上的玩家群体,顾客起初主要源自年轻家庭和合租友人,慢慢有一些小型公司或是互联网公司这类工作氛围相对活跃的客群,为组织团建预订上门开本,此外还有不少露营爱好者感兴趣。”谭文谈道,5月以来店里开门营业断断续续,就投注了更大精力在剧本杀外卖上,入冬后玩家更愿意宅在家娱乐,11月的外卖业务也因此超越了线下门店的收入。
“但11月也是我们最累、最操心的一个月。”谭文进一步补充,寒潮过境、大风降温的那个周五,他和DM出发前往延庆区,开本和一系列游戏下来,DM中途不好意思打断派对氛围,导致结束时已经凌晨1点,因为是店里熟客减免了跑腿费,还附赠零食饮料,又不敢停留抓紧返回城区,因为第二天中午还有一场要在石景山区开本,是提前两周预订下的,门店也要开门迎客,如今订单已排至元旦假期后,基本都是“欢乐向”“爱情向”的剧本。
玩家:尝鲜为主,少有复购
“以前都是买点快餐零食带到店里,现在边吃火锅边剧本杀,太方便了。”但玩家赵女士也谈道,没有店里的氛围灯光、服装加持,加上饭店难免喧嚣,DM和玩家们很难入戏,但价格却高于店内,还需要提前预订,所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仍会以店内体验为主。
玩家曾先生则表示,假期和朋友们在郊区民宿玩,也曾讨论是否要叫剧本杀外卖来开本,但没法与店家充分沟通,担忧大老远把DM叫来剧本不合口味,却也无从调换,最终作罢。此外,剧本杀外卖需要自行组队,选到了心仪的剧本,人数却不足以开本也是问题。
而玩家对此报以“尝鲜”的消费态度,也让剧本杀外卖的总体销量不太好看。仅以大众点评为例,以“剧本杀外卖”作为关键词检索,北京已有近50家剧本杀开出外卖套餐,从销量来看,仅1家销量达128份,3家的销量到达两位数,绝大多数为0,与成百上千份的店内剧本杀销量更是难以相提并论。
成本方面,某团购平台数据显示,剧本杀外卖的套餐价格在138-999元间,其中部分为客单价,部分为整单总价。但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同个剧本店内开本往往价格高于外卖10-30元左右,而DM跑腿费需要另外支付。谭文帮北京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正版盒装剧本多数价格在500元左右,城市限定本则需要上千元,为了不断充实剧本库存,每季度用于引进剧本的花费就超万元,此外门店需要负担房租,DM外出需要额外补薪,外卖作为店里的新业务要压价一成来引流,外卖客单价基本在108-328元左右,单次利润率其实低于门店。
店主:撑不起业务但不可或缺
“指望外卖撑起整个门店营收是不可能的,从外卖入坑的新人剧本杀玩家还是太少了,因为不需要特殊培训店内DM直接就能上岗,因此,加入外卖业务的店家又太多了,现在几乎每家店都在做。”某剧本杀门店负责人陈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说明,店租、人力、水电不会因为关门就停止扣费,既然有新业态就要硬着头皮做,先走一步看一步。目前还在尝试在上门开本的同时,也赠送些大富翁、狼人杀等派对游戏的免费体验时长,也为回头客开折扣、给低价,尽量让玩家留个好印象,争取再度下单。
与此同时,在安全问题上,不仅是玩家们有所顾虑,DM也有担忧。在防疫方面,多数剧本杀店铺会在外卖简介中标注,店内确保盒装剧本和道具消毒,上门DM和工作人员疫苗三针、48小时核酸俱全,玩家也需要提前提供健康码,并准备通风、干净的环境。
“作为女生,只身前往陌生的地点,如果是熟客还好,如果是陌生的顾客又地点偏僻,难免会犹豫是否要接单。”DM小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剧本杀外卖主打的就是给玩家提供更多的游玩便利,但玩家指定的开本场景、环境因素不受DM或店主控制,一旦玩家有所不满、反应激烈,DM往往陷入孤立无援、难以应对的局面。
投资分析师高嘉认为,剧本杀外卖存在复购率较低、活跃在熟客小圈子内的问题,难以带动大盘用户,未来的发展模式仍待探索。但正值剧本杀行业走向洗牌期,外卖业务能够作为经营者提升人才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渠道,而用好社群效应,也能调动玩家兴趣,稳固现有玩家群。
北京商报记者郑蕊韩昕媛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