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2月6日讯(记者陈美)时逢年末,又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向IPO发起冲击。

近日,瑞浦兰钧提交了《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派生的形式)审批》材料。一旦获批,这家公司将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此前,港股市场上已迎来动力电池第一股,中创新航于10月6日上市港股,但市值"/>

财经

青山控股旗下动力电池企业赴港IPO!VS中创新航 孰优孰劣?

作者:今午信息网 来源:国内新闻 2022-12-06 我要评论( )

<p style="text-align: left;">《科创板日报》12月6日讯(记者陈美)时逢年末,又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向IPO发起冲击。</p> <p style="text-align: left;">近日,瑞浦兰钧提交了《股份

《科创板日报》12月6日讯(记者陈美)时逢年末,又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向IPO发起冲击。

近日,瑞浦兰钧提交了《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派生的形式)审批》材料。一旦获批,这家公司将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此前,港股市场上已迎来动力电池第一股,中创新航于10月6日上市港股,但市值仅有364.21亿港元。与此同时,国鸿氢能与燃料电池商亿华通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青山控股旗下公司

最新拟去港股融资的瑞浦兰钧,是青山控股旗下成员,后者于今年陷入镍价避空事件。彼时,瑞浦兰钧被挖出,看作是“世界镍王”在新能源上的布局。

然而,即便有“世界镍王”撑腰,瑞浦兰钧的市场占有率依然不乐观。

实际上,不仅是瑞浦兰钧,其他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市占率也在5%以下。**就连排名第三的中创新航,8月装车量也只有5.62%,而第一名宁德时代市占率达到46.79%,遥遥领先。**

毅达资本高级合伙人厉永兴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排名反映了当前动力电池企业头部优势明显,中尾端企业难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现实。

在他看来,之所以会形成如何大的差距,一是很多乘用车采用动力电池时,有品牌因素的考虑。“动力电池作为品牌方,有促进下游乘用车销售的作用。所以很多汽车品牌采购电池时,愿意用宁德时代的电池,除非主机厂自己做电池。截至目前,上汽集团已设立两家电池厂,但都是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

二是,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采购量很大。如果上游企业没有这么大供应量,下游主机厂也不敢把订单给对方,这进一步凸显了头部企业的规模优势。“如果订单派发后,电池商保证不了电池供应,对于主机厂来说无疑损失更大。”

但在整个产业链中,除了品牌、订单供应等因素,市场竞争中还有“锂”资源的争夺。

锂价于年内已冲破60万元/吨关口,尽管止涨回调,但业内人士表示,短期价格走势仍不明朗。再加上,在斯诺威矿业的争夺中,宁德时代突然成为第一顺位重整投资人,这意味着未来市场对“锂”资源需求依然巨大。

水涨船高之下,产业链成本进一步加重,中尾端动力电池企业也陷入“越卖越亏”的境地。

估值喊到120亿!B+轮融资后启动IPO辅导 这家锂电池回收企业凭什么?

《科创板日报》12月6日讯(记者敖瑾),锂电回收企业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晟新能”),在完成B+轮融资不足一个月后启动上市进程。

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显示,金晟新能辅导协议签署时间为11月21日,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

此前,金晟新能于11月2日完成数亿元规模的B+轮融资,由达晨资本和基石资本联合领投,博世、陕汽、国调战新、广东省产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国中基金、博时基金等机构跟投。

有接触过金晟新能的投资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该公司于一级市场的估值达到了120亿元。

12月6日,《科创板日报》记者致电金晟新能以了解更多关于公司的资本市场规划,但未获接听。

估值虽高但仍受投资机构热捧

上述曾接触金晟新能的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金晟新能的金属回收量在行业里算是比较头部的,IPO预期也很明确,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企业。”

据公司官网,金晟新能成立于2010年12月,是一家锂电回收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退役锂电综合回收利用,主要产品包括电池级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锰、碳酸锂等锂电池材料,并向电池产品延伸。

该公司江西基地于2021年获批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白名单),获批综合回收资质12.4万吨/年,为全国第一。

该人士透露,金晟新能估值较高,但在一级市场仍受到众多投资机构关注。“对外估值喊到了120亿元,其实业内普遍觉得这个估值偏高了,但仍有机构愿意买这个账,因为这类成熟的标的业内不是很多。”

天眼查显示,金晟新能于2020年末开启股权融资,截至目前已共计完成4轮。

从每轮参与的投资方看,金晟新能在一级市场的受关注度确实表现出了逐渐增加的趋势。今年完成的B轮和B+轮融资,共计吸引了13家投资机构参与,其中不乏复星锐正、广汽资本、中金资本、达晨资本、基石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

上述投资人士所在机构最终并未参与到金晟新能的融资中,“投不进去,因为这个项目很热门,有时间要求,还得抢份额,最终没来得及。”

据上市辅导备案报告,金晟新能注册资本1.55亿元,第一大股东为江西东亮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0.93%。

锂电池回收行业迎来爆发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锂电池回收行业共计发生投融资事件12起,B轮占其中的大多数,参与的投资方囊括了财务投资机构、国资机构、政府引导基金以及产业资本等不同类型的一级市场参与主体。其中,复星锐正、深圳高新投均在今年内两次出手锂电池回收行业。

深创投创新投资研究院研究员林玮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锂电回收行业真正成为风口,是从2021年开始。“受政策和消费者需求等因素的影响,电动汽车卖得特别好,动力电池由此出现紧缺,上游锂矿等金属产能也会出现瓶颈,跟不上下游扩产的速度,就导致上游金属材料价格的暴涨。前期金属材料价格低,搞废旧金属回收还比不上开矿,而当价格高涨之后,废物回收就变得有利可图了。”

第三方数据显示,12月碳酸锂价格为570997元/吨,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15.56%。

林玮进一步表示,最早一波电动车浪潮下出产的汽车,近期陆续开始进入淘汰报废阶段,这也为锂电回收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林玮称,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以及下游需求的变化,将对锂电回收行业的景气度产生影响,但锂电池回收行业总体而言将保持持续发展。“毕竟全球相关的金属资源是固定的,国内可供开采的资源就这么些,且通过回收所得比直接采矿所得的品位有时候还高,所以在商业逻辑上是行得通的。”

对于个体企业的发展而言,上述不愿具名的投资机构人士则表示,锂电回收的生意非常考验企业的资源。“这种资源不是自然资源,而是社会资源。报废的电池选择卖给谁,未必是完全市场的行为,这中间存在灰色地带,有时候花钱也未必能争取得来这部分资源。”

中信证券研报,回收渠道是决定锂电回收企业商业模式最重要的环节。

该人士还认为,锂电池回收行业目前仍处于技术草莽阶段,自动化、机械化以及精细程度都相对较低,“这些都可以继续迭代,但现阶段企业维持现状依然是有钱赚的,所以投资先进技术的意愿不是很强,但这是方向。”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另一位新能源领域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今年多家企业已表态,因原材料价格暴涨,导致整个新能源整车厂处于亏损状态。“以中创新航为例,上市前这家公司的动力电池装车量在一季度排名第五,尽管上市后市占率上去了,但却增收不增利。”

“相反头部动力电池商,可以利用品牌优势向其他环节施压,控制成本以达到自身利润最优;但中尾端品牌商只能通过低价销售,抢占市场份额。”

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创新航毛利率仅有8.24%,净利率低至1.49%。而营业收入则同比增长266.55%,形成鲜明反差。

一级市场已难融到钱

“动力电池们‘越卖越亏’的背后,是企业方想要融资,获得资金支持。但现在,一级市场中这类企业已很难融到钱。”上述新能源领域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这主要是一级市场估值很高,但二级市场又价格倒挂,造成很多企业在股权市场中融不到资。但为了找钱,他们只能想办法上市,去二级市场募资,这也是动力电池厂们想上市的直接原因。“

不过,去二级市场上募资也并非易事。

厉永兴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很多锂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A股市场中不看利润指标的就只有科创板。“但科创板又有科创属性的要求,没有科技含量的公司很多都终止IPO了。”

“最近去科创板上市的氢能企业,三家公司都一波三折。日前,上交所终止了国富氢能的上市审核。所以,在科创板上市之路不好走的背景下,企业们只有改道去香港融资。”

“但港股市场环境整体较差,一些没有名气的企业很难招股、发行。在整体估值上,也容易与一级市场产生价格倒挂。”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的另一新能源领域投资人表示。

除此之外,瑞浦兰钧只是递交境外上市发行的材料,而到了港股市场还有通过聆听等诸多需要等待的时间。

仍以中创新航来看,申请香港上市前,这家动力电池公司估值约为630亿元,但上市后市值仅有348.43港元。在Pre-IPO融资中,中创新航融资100亿元,出手的投资人为国投创合、创合鑫材基金,基石投资人招募中,又找到天齐锂业和精测电子。

“但从目前市场估值来看,Pre-IPO投资者与基石投资者均处于被套状态,且Pre-IPO融资完成后预计实现的2000亿~3000亿元的估值或很难达到。”该投资人称。

“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虽然是为数不多的增量市场,但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周期。”该位投资人谈到,亿纬锂能董事长已经喊话,说锂电产业链会有过剩局面出现,在没有增长空间或者增长空间有限的背景下,未来负、正极材料等都可能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结束在即,虽然整个行业已有自我运转的能力,但预计产业链仍会出现一些波动,比如价格上的比拼。

正式进入重整程序!华润集团将入主千亿能源国企重庆能投

财联社12月6日讯(编辑张伟)近日,重庆燃气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重庆能投”)正式进入重整程序。同日,重庆能投15家下属公司也接受重整。

据了解,重庆能源集团全称为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原重庆煤炭(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市建设投资公司于2007年整合而成,注册资本100亿元,为重庆市国资委独资企业,是重庆市最大的集投资、开发、建设、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国有能源企业。

早在今年4月,重庆能源集团就已经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重整。据同花顺,重庆银行此前对涉及重庆能投的信贷回应称,出于审慎考虑,重庆银行对重庆能源集团、重庆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加大拨备计提力度,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今年8月2日,深陷债务危机的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华润集团所属公司签署了《投资框架协议》。华润集团将作为重庆能源司法重整的战略投资者,与重庆市属国有企业共同推进司法重整程序和有关项目合作开发。

今年10月,重庆银行在第六届董事会第五十五次会议上,除了审议通过了《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的议案等,还全票通过了《关于审议“能投系”重整方案的议案》。

2021年3月,重庆能投被曝出未兑付的平安银行银行承兑汇票6.85亿元、浙商银行信用证2.3亿元,构成债务违约。随后,惠誉则将其评级从BBB级下调至C级,最终下调至RD级。

事实上,在此之前,公司经营基本面已经不乐观。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重整前经营状况不善,负债规模较大。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重庆能投总资产1184.92亿元,总负债884.09亿元,资产负债率74.61%。但营业总收入仅98.98亿元,净利润-2.76亿元,而2019年年报显示营业总收入为510.94亿元。

据中信建投数据,2020年重庆能投来自钢材贸易业务收入占比38.6%,其次为物资销售19.4%。兴业证券数据显示,受政府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影响,公司煤炭业务收入占比从2014年的34.8%下降至2020年的5.7%。

现金流方面,重庆能投2020年一季报显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已经为-9.74亿元。在经营基本面不断恶化的同时,公司债务负担依然很重,且债务结构不佳。

广发证券数据显示,2014年,重庆能投资产负债率大幅增加,此后一直处在73%以上,债务负担较重。与此同时,重庆能投债务结构不合理,债务短期化明显,2012-2013年短期债务占有息债务比重不足40%,2014年以来维持在50%以上,个别年份甚至达到70%。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的覆盖程度一直较差,2021年6月末货币资金/短期债务降至17.93%,短期偿债压力大幅提升。

中诚信指出,由于公司承担较多社会责任,公用事业属性较强,因此经营性盈利能力较弱,公司经营性业务盈利能力对政府补贴依赖性较强。

在这种背景下,公司还不断发生负面事件引发连锁效应,影响融资能力。2020年9月重庆能投下属的松藻煤矿发生重大火灾事故,2020年12月永川吊水洞煤矿发生一氧化碳超限事故,次年,重庆能投因存在安全事故多、煤炭质量差等问题,关闭下属的14个煤矿及相关企业。因与兴业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集友银行有限公司福州分行的融资合同执行问题,重庆能投持有的重庆燃气股份被两次司法冻结。

此外,重庆能投前身为原重庆“八大投”之一的重庆市建设投资公司,属于根正苗红的老牌城投公司。在2007年整合后开始向产业领域转型,是城投平台市场化转型的经典案例。2012年,重庆国资委发文,将重庆能投由城投平台转型为市场化运营的产业类国企,主营业务主要是六大板块,包括煤电、燃气、建筑、商贸物流、建筑生产和铝业,从转型后的主要经营业务来看,重庆能源已经不再具有城投属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2021年11月公司提前兑付了最后一笔债券“20渝能01”,因此破产重整并不涉及债券违约。重庆能投提前偿还债券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重庆政府对当地信用环境的考虑。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转载请注明出处。

青山控股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