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
为什么股市会震荡?为什么房地产市场让人难以捉摸?为什么世界经济时常会陷入困局?为什么市场会失灵?在解释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现象时,仅仅依靠传统经济学理论往往捉襟见肘。要理解现实经济如何运行,懂得如何管理经济并促进经济繁荣,关注人们的某些思维模式变得不可或缺,这些思维模式能够真实反映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如果我们不承认很多重大的经济事件基本归因于人类心理因素,就很可能无法理解并解释这些事件背后的真因。
当前新兴的经济学理论对传统经济学的批驳从未间断,相关书籍层出不穷。但是,专注从人类心理因素和思维模式角度进行研究的理论仍不多,这一角度曾被多数经济学家遗忘或抛弃。现实情况是,基于这种抛弃产生的政策是导致当前现实经济问题的原因之一。《动物精神》这本书尽管面世已有一段时间,但在解释当前经济运行中所出现的很多问题时,重温本书中的理论依然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在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及非理性金融研究的先驱席勒,对导致人们深陷金融危机的原因提出质疑,并阐述了可以扭转经济局面并恢复财力的全新见解。
动物精神是什么?其实它就是人类经济决策的非理性,是市场经济体系脆弱性的基础。动物精神是凯恩斯理论的基础,是正确理解很多社会经济现象的基础。从对房价上涨的盲目信念,到在资本市场里的爆表自信,动物精神不仅驱动着全球性金融事件,也搅乱了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里,动物精神展现了一个简单的逻辑:信心很重要,没有信心也很重要;当公众情绪从极度喜悦到焦虑甚至害怕,其在股票价格及经济活动上的影响可能极其恐怖。
同时,动物精神也指一种基本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力,在现代经济学中,动物精神具有略微不同的含义。它现在是一个经济学术语,用来指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它还意味着我们和模糊性或不确定性之间的特有联系。作者认为,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不断变化的思维模式引起的,这种见解与标准的经济思想背道而驰。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抛开人类经济决策源于理性经济动机的假设,将非理性因素置于宏观经济学的前沿和核心,试图建构一套动物精神理论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和经济的真实运行原理。
不把动物精神加入理论分析中,会使我们失去对发生问题的真正根源的判断力。在本书中,作者认为,当前经济学理论的真正问题在于隐藏在当前诸多经济理论背后的传统认识。有太多的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的人在“理性预期”和“有效市场”理论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根本未能考虑经济危机最重要的动力机制。
处于全球化时代,经济运行无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联动体系,很多环节彼此联系相辅相成,除却市场竞争这只“看不见的手”,人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变量。在很多情况下,一些经济泡沫都是由于人们狂热的投资情绪引发的,随着投机热情高涨,必然导致产品供不应求,从而导致价格继续攀升到最高点,一旦买家得到满足,竞价消失,价格随即狂跌,泡沫继而破灭。
很多年来,经济学家们一直试图用经济基本变量,给出股票市场整体变动令人信服的解释,但没有一个人成功过,这些市场上的变化似乎并不能用利率变化、股息或收益、或其它东西来解释。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喜欢有关心理反馈的故事。他们认为,这些故事冒犯了他们关于人类理性的核心概念。同时,他们还忽视了另一个原因:并没有标准的方法来量化人类的心理。
作者指出,在紧急状况下,当我们确实陷入经济衰退时,还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后备措施。不过,我们应很清楚这些政策及其效力具有局限性。因此,现在是重新设计金融监管制度的时候了,应该要考虑到时刻推动市场变化的动物精神,应该能够使市场运行更有效率,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我们必须要爬出泥潭时,不得不采取的事后救援措施。
一些经济学者在解释经济运行中人的因素时,往往只理解了信心的部分含义。他们认为,信心是理性的:人们利用手头信息做出理性预测,然后再以这些理性预测为基础做出理性决策。当然,人们经常按照这种方式自信地做决策。但现实情况是,市场信心的含义远不只这些,信心的真正含义恰恰是人类会超越理性。市场经验表明,即使投资者能够理性地处理所掌握的相关信息,但也不一定会据此理性地去做出选择。
在我国,特别是在目前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机制有待完善的情况下,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监管机构对于投资者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各家投资机构对于投资者教育的投入程度也不断加大。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投资者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作,如果缺乏有力的资源支持,将很难保持投资者教育的持续性,体现出投资者教育的社会效益。
因此,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而言,不管是政府机构还是社会组织,都应该形成持续机制帮助投资者提升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防范经济运行风险的有效方式。正如本书中作者分析结论所明确的,在一个充满动物精神的世界里,政府的角色就是应该设定条件,制定游戏规则,使动物精神更好地创造性地发挥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