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养老体系,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目前,中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的退休制度存在退休年龄相对偏低、人群差异化等特点,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他建议,“十四五”期间开始实施延迟退休改革。
此外,董登新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应与弹性退休制度相匹配,即允许提前退休,也鼓励主动延迟退休,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增大社会财富供给。更重要的是,减轻年轻人的社保缴费负担。
建议匹配弹性退休制
时代周报:《“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到,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董登新:发达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通常是男女都在65周岁以上,而中国当前的法定退休年龄,是按照不同的人群以及工作岗位来划分的。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主要的大国当中,法定退休年龄早于其他国家,且差距较大,只能循序渐进,一步步推进和完善。
时代周报:对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董登新:早在5年前,人社部对于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提出了构想和方案,但一直没有落地。
渐进式延迟退休,最关键的是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具体细节。把具体的细节以法律的形式公布出来,这样大家就会形成非常明确的心理预期,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延长几个月退休。
一旦心理预期形成,社会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抵触心理就会减少。
我认为,弹性退休制度大概率会被纳入到延迟退休的方案中。换句话说,实施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之后,如果有的人因为身体原因,可以提前退休,但可能要付出相应代价,譬如退休金打一定折扣。反过来讲,弹性退休制也会鼓励自主的延迟退休。例如,有的人退休比国家延迟的法定退休年龄还晚,则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
不会减少岗位和择业机会
时代周报:有些人担心,延迟退休会减少年轻人就业的岗位和机会。对此,你怎么看?
董登新: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大龄劳动者,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不会减少岗位和择业机会。
很多人对于延迟退休有误区,认为“用工荒”“招工难”“就业难”等问题和延迟退休有关联。其实两者之间没有绝对性的因果关系。
随着中国新增人口的减少,劳动力供给不再像过去那样充沛。同时,中国产业转型、经济转型正在快速推进,将来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会不断被创造出来。
例如,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产业不断被细分,新型就业岗位不断被创造出来,不再是靠老员工退出来,“退一个进一个”的就业关系。
对于年轻的就业者而言,自由职业种类的多样化和自主创业,将提供更加多样的工作岗位和选择。
时代周报:还有人担心,实施延迟退休会影响大龄劳动者的就业,你怎么看?
董登新:延长退休年龄与就业岗位之间,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自动化、机械化、人工智能在岗位上的大量采用,让人们从体力劳动当中解脱出来。通过减轻劳动强度,可以让大龄劳动者拥有更长的工作时间,为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也要看到现在劳动力就业市场是不均衡的。
例如,中国有大概2.7亿名老人,养老服务需求非常庞大。目前,中国养老服务市场仍处于低级阶段,如果能够激活这些消费需求,对就业的拉动非常大。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这一块就业缺口有5000万人,这类就业岗位比较适合大龄劳动者。
除了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的需求也很大。总之,大龄劳动者不必跟年轻人面对面竞争,可以发挥自己的强项。
时代周报:对普通个人来说,延迟退休有没有好处?
董登新:按照世界各国的平均寿命,女性一般比男性要长4-6岁,延迟退休乃至统一男女退休年龄,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给予女性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工作选择。
这个既是性别上的平等,更重要的是解放劳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劳动力资源。
在弹性退休制度的背景下,对于身体不太好的人,允许按时退休,甚至提前退休。对于身体健康、有工作意愿的人,有了更多、更长的工作机会,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会增大社会财富供给,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年轻人的社保缴费负担。
歧视大龄就业人群的观念要转变
时代周报:预计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后,还需要哪些配套措施?
董登新: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方案的出台,需要在法律上保障大龄劳动者的就业权,反对就业年龄歧视。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基本上是依靠人海战术、压低工资来生存,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对于大龄劳动者就业存在歧视。我觉得,用人单位要转变观念,不得对大龄就业人群有歧视,更要靠国家立法来推动,保障所有年龄段劳动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之后,国家在托幼服务上也要跟进,给予更大的政策扶持,这样能让大龄劳动者放心工作,而不必过早的回到家庭。
有了这些配套措施,才能给大龄劳动者提供一个体面的社会就业环境。
时代周报:未来,整个劳动力市场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董登新:有人把大龄劳动者看作是包袱,我觉得这个观念是非常偏激的。他们拥有爱心、丰富的人生经历、吃苦耐劳的精神,只要身体健康,我觉得他们在劳动力大军中,仍然会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垂范作用,是宝贵的社会资源。
只不过,此前的退休制度形成了一种社会惯性理念,好像女人到了50岁就该退了,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改变这种社会观念。如果把男女退休年龄统一到60周岁,增加大龄劳动者供给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等行业的缺口。这对于劳动力结构的改善,对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