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季度短暂下跌后,北京市消费者信心指数迎来回升。10月11日,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11.5,比上季度高2.6点。其中,家庭收入状况满意指数和家庭收入状况预期指数两个分项指数排名靠前,提升较多。专家分析认为,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相较二季度回升,体现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多项稳经济政策的出台取得了成效,社会经济逐渐恢复,预计未来消费者信心将持续稳步提升。

财经

复苏的消费信心,起效的稳经济政策

作者:今午信息网 来源:国内新闻 2022-10-12 我要评论( )

<p style="text-align: left;">在二季度短暂下跌后,北京市消费者信心指数迎来回升。10月11日,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11.5,比上季度高

在二季度短暂下跌后,北京市消费者信心指数迎来回升。10月11日,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11.5,比上季度高2.6点。其中,家庭收入状况满意指数和家庭收入状况预期指数两个分项指数排名靠前,提升较多。专家分析认为,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相较二季度回升,体现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多项稳经济政策的出台取得了成效,社会经济逐渐恢复,预计未来消费者信心将持续稳步提升。

预期继续上升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消费者对经济形势各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后得出的主观评价和心理预期。取值在0至200之间,低于100表示受访者“信心不足”,高于100表明“有信心”。

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中,消费者满意指数为109.7,比上季度高1.8点,拉动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0.7点。在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后,三季度该数据呈现回升态势。

而此前北京市统计局7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北京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8.9,比一季度降低9.8点。其中,消费者满意指数为107.9,比一季度低9.6点。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二季度由于北京疫情影响,消费不振,消费者信心下降,随着后续疫情得到控制,整体社会经济恢复,推动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同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消费者预期指数为112.7,比上季度高3.2点,拉动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1.9点,而这一数据在二季度为109.5,比一季度低9.9点。

消费者预期指数是指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预期,三季度的预期指数达到112.7,高于实际指数,也预示了消费者对未来的信心。

收入满意度与预期双升

京郊“打卡”热度持续,北京农业“附加值”亮眼

京郊农业休闲游热度不减。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北京乡村游累计接待游客398.3万人次,同比增长4.4%;营业收入60480.7万元,同比增长12.1%。依托北京特色农业资源,精品乡村民宿、采摘休闲线路广受欢迎。

京郊休闲农业游的强大吸引力正源自于其农业价值的释放。数据显示,“大城市小农业”的北京,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0.3%。但这0.3%中,间接价值成为含金量极高的“附加值”。在2021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近4000亿元的价值构成中,除农产品价值外,间接价值几乎占到了总价值的90%。专家表示,北京农业虽占GDP比例较小,但是其释放效果可观,发展潜力巨大。

■乡村文旅为都市生活添色

在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实施带动下,京郊环城游憩带逐渐落成,成为城市游客的“网红”打卡地。京郊农村的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逐渐显现。

据北京市统计局消息,2021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2520.2万。2021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4%。“京郊休闲农业、科普农业特征凸显,疫情影响下,短途旅行更受青睐,市民郊区游的意愿更强,为京郊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客流。”区域经济专家、科创中国高丞乡创服务团团长孙文华表示。

聚焦京郊各区,“农文旅”结合的旅游产业各具特色,打响了文旅名片,带动价值转化。

位于延庆镇唐家堡村的北京金粟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很好的范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此地以精品葡萄采摘为园区特色,已成为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区。被评为“北京市休闲农业三星级园区”,成为市民打卡好去处。

与此同时,怀柔区休闲农业发展正旺。怀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怀柔区还将推进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继续打造长城风情精品线路九渡河段,建设怀北河防口村、北房镇大周各庄村等美丽休闲乡村,在“生态+农业+民宿”上谋发展。

日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朱莉表示,北京已连续15年发展景观农业,千余品种景观作物遍布京郊,实现三季有景、四季覆盖。景观农业从过去单纯的景观营造,逐步发展为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融合。市民来到京郊,不再单纯为了观光,而是将农事体验、科普学习、农耕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融入其中,在乡间寻找浓浓的乡愁。

■特色农产品为城市增味

京郊不仅成为都市休闲旅游好选择,其特色农产品也逐渐打响品牌,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尖货”。孙文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京都市农业依托于北京的人口规模,潜在的消费力和消费市场,其业态更加灵活,经济性特征明显。不少品牌成为特色,激发出城市消费潜力。”

怀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怀柔区已创建4个家庭农场示范乡镇、30个示范家庭农场,在巩固‘怀柔板栗’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培育了白梨、珍珠桃、尜尜枣等特色农产品20余个,种植面积达10897亩。”特色农产品为乡村带来“致富路”。

近期,北京延怀河谷葡萄、平谷佛见喜梨、大兴金把黄鸭梨、延庆国光苹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陆续成熟上市,在蔬菜种植大棚里,小白菜、番茄等新鲜蔬菜也即将来到北京市民的餐桌。

“我在国庆期间就买了很多怀柔板栗、平谷大桃礼盒送给家人。”北京市民范女士表示。现在京郊有很多优质蔬果直供基地,京郊菜园子、果园离得近,蔬果非常新鲜、口味好而且很有特色,受到不少市民青睐。

此外,延庆区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带动菊花和中药材种植为特色,创自有“四季花海花语”品牌,“京水源”注册商标,不仅成为京张优质农产品,更通过自建商城销往全国各地。“京郊农产不仅满足北京需要,而且利用资源优势走出北京,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真正实现‘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洪涛表示。

“除了惹人垂涎的亮眼农产品,京郊农业对于北京还有拾遗补缺性质,在关键时期,表现在疫情期,也表现在价格波动期,京郊农业仍有巨大高光影响力。”洪涛表示,不少农企已成为北京市政府蔬菜应急储备单位。

■让农业新业态融入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和城市功能跃升,农业逐渐转向农产品应急保障功能、生态功能和休闲功能已是趋势。

目前,都市农业方面做得较好的当属新加坡。新加坡的“都市农场”有6个农业科技园,大量科技专业人员参与其组建和管理。“北京也可发挥出京郊农业的科技功能、社会教育与科普功能。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体验的同时,让大城市能量带动京郊种业、产业、业态创新。”中国文旅创新创业智库丛书总编张德欣表示。

张德欣认为:“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北京市民‘菜篮子’添了新味,也为农业科研转化服务,同时农业新技术、农业附加品牌也将通过北京的资源、技术优势进行宣传与推广,让京郊农产名片打到更大平台。”

“京郊现代农业发展受到地域的限制,且受北京城市定位影响大。”洪涛直言,北京现代农业在发展中还需立足北京发展规划,探索北京特点及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优势和特点。

在城乡深度融合下,要放大“大城市”市场优势和“大京郊”空间优势,统筹城乡产业、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北京都市农业不仅是在农村的农业,更应该有融于城市生活新业态,如都市建筑低碳方面,可以有‘绿色植物墙’,可以有屋顶的菜园。”孙文华认为。

“在发展中也应注意保护和开发并重。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设立生态专项资金予以扶持,促进乡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张德欣表示。未来智慧农业创意园也将是趋势。

在北京“大京郊小城区”格局下,“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成为主流。北京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势头正劲。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实习记者郝彦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三季度,构成消费者信心指数的5类分项指数具体情况为:家庭收入状况满意指数为118.3,家庭收入状况预期指数为120.2,就业状况满意指数为103.5,就业状况预期指数为105.3,消费意愿满意指数为107.5。

排在前两位的分项指数中,家庭收入状况满意指数比上季度提高了10点,家庭收入状况预期指数比上季度高9.9点。同时,家庭收入状况信心指数为119.4,比上季度高9.9点。消费者对于家庭收入的信心比上一季度有所提升。

10月9日,人民银行发布三季度针对城镇储户的例行调查问卷报告中也显示,三季度城镇储户收入感受指数为47%,比上季度上升2.5个百分点。收入信心指数为46.5%,比上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王鹏表示,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提升体现出消费者对于未来经济发展态势的预期较好,对于就业的稳定和收入的提升更有信心。

“由于包括助企纾困、拉动投资、促进消费、稳定就业等方面的‘一揽子’政策出台,让市场吃下了‘定心丸’,消费者对于未来经济社会运行的预期才会更加乐观,满意度提升。”王鹏说。

稳经济政策显效

6月2日,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北京稳经济“45条”),包括六方面45项措施,不仅包含了纾困企业、打通产业链堵点等内容,还立足北京优势,提出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带动作用,不断提升高精尖产业发展能级等。

进入下半年以来,为了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助企纾困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的具体措施》(北京稳经济“34条”),切实推动留抵退税返还、社保缓缴等纾困政策落地,并指出将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发放1亿元消费券。

为了激发居民的消费潜力,7月10日起,北京发放京郊住宿消费券;7月18日起,北京市面向全市消费者发放餐饮消费券,由政府和提供餐饮类服务的平台企业共同出资,推出外卖类、到店类、养老助残类三种消费券累计1亿元。

“随着大量纾困政策、让利政策的逐步落地实施,四季度还包括了‘十一’等节假日,以及‘双11’购物节,消费场景内容会逐步增加,预计四季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将会稳中有升。”王鹏预测说。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实习记者袁泽睿

安全还是流量,网红景点的转型途径在哪里?

据文旅部最新披露的数据,2022年国庆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受疫情影响,国内游客出游半径大幅缩短,周边游热度不断攀高,“挖掘身边的景点”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硬需求,也成为了新的“流量密码”。

出游半径大幅缩短,游客热衷于网红景点打卡

这个十一黄金周,摄影爱好者小李专门去网红景点(即景点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从而受到追捧)拍照。早在假期前,小李便被小红书上各式各样的七孔桥花海旅游笔记“种草”(即看到感兴趣的景点介绍便将其列入出行目标中)。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七孔桥花海一直是北京热门打卡地,连绵成片的紫菀美不胜收,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小李兴冲冲地挑好日子,约上朋友结伴前往。

不料,到了实地后,小李却发现紫菀的面积并不如预期中大,另因日前下雨,紫菀花已落了不少。加之游客数量众多,小李的实际体验并不如“种草”笔记中的梦幻氛围。在回程时,小李更是堵车堵到“心累”:“来时路上一小时,回去时两个半小时,节假日人真的太多了。”而在到家后,小李才从其他笔记中得知,今年紫菀的面积也不如往年。

如同小李一样,近年来热衷于网红景点打卡的游客正在日益增加,“翻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受疫情影响,国内游客出游半径大幅缩短,周边游、省内游热度不断攀高。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21)》,国庆假期游客平均出游距离从2020年的213公里下降到2021年的141.3公里;游客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从2020年的14.2公里收缩到2021年的13.1公里。

其中,靠近主要客源市场的旅游景区客流增长趋势明显,而面向中远程旅游市场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型旅游景区接待人次和综合旅游收入下降明显。近距离的都市休闲游、近郊乡村游等周边游的兴起使得社区公园、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主题公园、古镇村落等贴近日常生活的景区景点日益成为老百姓的首选。报告提出,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景区是旅游的核心载体;而小康旅游时代,旅游景区则有可能是包含所有生活内容的吸引物。

“挖掘身边的景点”成为硬需求和“流量密码”

在此背景下,“挖掘身边的景点”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硬需求,也成为了新的“流量密码”。一些足够好看的照片和视频,配合以生动的介绍,再借助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包装成“网红”的景点层出不穷,并左右着大量用户的出行决策。2019年,旅游出行相关内容成为小红书增速最快的品类。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度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分析报告》,小红书以63.7%的占比成为用户最常用的在线旅游出行决策平台;抖音位居第二,占比56.5%。

同时,网红景点的定义也日渐宽泛,从西安、重庆等城市,到阿那亚、超级文和友等项目,甚至某棵位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长相奇特的树,都能成为“网红”打卡点。目前在小红书平台上搜索“打卡地”,相关笔记已超过152万篇;抖音的“网红景点打卡”话题,已达76.6亿次播放。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张金山表示:“当前诸多网红景点,更多的是适应网友追逐和热捧的一类潮流型、时尚型、小众化的景点或者新奇事物,在短期内通过抖音、小红书、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平台迅速吸引外界关注,并成为网友的热捧地和打卡地。”

游客热捧之下,景点的“网红效应”也不容小觑。据公开报道,今年3月,济南石崮寨景区一座塑像因被指酷似运动员武大靖走红,周末客流一度迅速增至7倍;8月,因一位女艺人此前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山区看日出的照片,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同款”日出,致使当地政府对部分道路实行交通管制。

在运营过程中,景区也日益注重网络口碑“发酵”。例如不久前,游客小吴在小红书上看到了北京一家去年开业的网红公园。在实地打卡结束准备离开之际,公园的工作人员特意叮嘱她,希望她在小红书、微博和抖音发布照片和视频后,可以“艾特”一下园区进行互动。

■存在问题

网红营销产业链:大博主出场费达几十万元

网红效应也是一把“双刃剑”。去年10月,小红书“滤镜景点”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外界热烈讨论。网友纷纷分享自己被笔记中的照片所吸引前往景点打卡,实际到了之后却发现与照片相去甚远的经历。

随后,小红书公开致歉,承认存在部分用户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并表示已经启动了一系列运营活动,鼓励小红书发布者做有用而非美化的分享;在大家搜索某个景点的时候,也会提供更丰富的搜索联想词,对“避坑”等内容作更多展示;还会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之类的产品,便于用户获取更多元的信息。

网红营销也同样成为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据一位相关从业者透露,品牌方往往会通过“铺量”,即找很多素人博主去发布信息,营造一种“这里很美”、“这个东西很好用”的环境。在找到博主后,品牌方会提供合作注意事项、拍摄重点等。如果是线下探店,品牌方还会安排工作人员配合。最后,博主发布内容需经品牌方审核,确认没有问题后才可发布。

“这些博主的价格因人而异,特别小的博主例如只有几千、一万粉丝的,送张门票或者花几百元请,他们就可能会愿意去。粉丝几十万甚至百万的大博主,出场费可以开到几十万元。”上述从业者表示。

此外,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也在调查中发现,为做营销推广,社交平台账号买卖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据一位某平台账号买卖人员介绍,他所售卖账号为活粉账号,且很多为未实名账号。在价格明细中,万粉左右的账号多在3000元或以下,2万粉丝以上的账号价格开始上涨,19万粉丝的账号价格高达7.5万元。这些卖家还推出了“探店类”“美妆类”“男性博主”等细分账号标签,并提供各种涨粉建议、下拉词、SEO等服务。

网红带火未开发的“生地”,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网红景点的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今年8月,四川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漕沟附近突发山洪,造成多人伤亡,而事发地正是一处“野生”网红打卡地。去年7月,突降暴雨山洪冲毁下山道路,90名前往江西武宁严阳山网红点“牛鼻孔”打卡游玩的驴友被困,经过6个多小时营救后终于被转移至安全地点。

随着露营热的蔓延,进一步加剧了游客前往未开发、无人管理的“野生”景区体验大自然的行为,进而造成安全隐患。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实地探访中看到,北京一处河边成为了今年暑期小红书、美团等平台的北京露营热门“打卡点”,而这处地点并非经过开发和管理的景区,不仅没有公共厕所、垃圾桶和防护设施等,也没有管理人员和救生员,安全问题难以保障。但依然有不少人在此露营、玩桨板,网络平台上还可看到有不少家长让儿童直接下水玩耍的游记。此外,大量游客的到来也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遗留的垃圾也让当地居民的生活受到了影响。而在露营地推荐中,“小众”“无人”“没人管”均为热门关键词。

张金山表示:“网红天然具有探索未知、推荐新奇的特征,在网红的引导推介下,那些郊野的、未开发的,甚至是人迹罕至的场景、地区被发掘出来,在网红的带动下,成为热门打卡地。这些被网红带火的地区,一开始就是未开发的’生地’,缺乏正规化管理,因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

文旅部发布方案,加强对私设景点监管

针对网红景点乱象,相关部门也开始着手整治,私设“景点”成为主要对象之一。9月,文旅部发布《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宣布于今年9月至11月开展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根据方案,私设“景点”整治的对象为未经相关部门许可,在一定的场所或区域,违规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违规开展旅游经营活动的行为,主要包括无照经营,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未经许可,擅自收取门票费用的行为;私自建设旅游设施,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无证经营高风险旅游项目,存在旅游安全隐患的行为等。方案要求,各地要对照整治范围,对辖区内私设“景点”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并根据排查摸底结果,立即依法依规开展整改等。

针对无人管理、开发和经营的“野生”景点,各地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管理。例如此前北京郊区的一处“网红”废弃矿坑以及前述河流沿岸的露营,已由当地采取措施,组织安保人员进行管理和游客劝离。

而在“十一”黄金周到来之前,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水务局等五部门发布联合倡议,呼吁游客合法合规选择露营区域、高度关注露营安全等。此外,北京延庆区还对纳入区文旅局行业管理、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10余家景区发布《延庆区景区帐篷露营管理指引(试行)》,成为北京首个景区帐篷露营管理指引。

景区及时转型创新,不断跟进游客旅游新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关情况也反映了如今不断高涨的出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供给之间存在很大的缺口和矛盾。“现有的正规景区基于规范和安全的管理要求,难以提供满足高涨露营需求的场地。在此情况下,有必要鼓励连锁性露营经营企业的发展,鼓励正规景区提供适应游客露营需求的场地,鼓励村落、乡镇发展乡村露营休闲项目,增加有安全管理的露营场地数量,最大化地弥合露营需求与露营安全之间的错位。”张金山表示。

目前,各地相关的旅游开发也在不断跟进游客新的旅游需求。例如杭州近年有一批“网红矿洞”出圈,现已由当地进行开发并配备了游乐设施。北京“小众”冰瀑景点瓜草地景区也于今年开发建设,并配备有安保人员管理。此外,越来越多的博主也在打卡地推荐中加入了安全提示。

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景区也应及时转型、创新发展。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表示,适应疫后消费环境的文旅产品主要分为优秀旅游目的地项目和短时短途、高频、日常化的近郊产品两类。“疫情影响下,跑量为主的大众旅游向高客单价的小众度假转变,已是必然趋势。优秀旅游目的地类产品主要满足高收入人群的‘替代性消费’,很容易获得高知名度,或者说所谓的‘网红’项目,所以能有很高的溢价和盈利能力,典型的比如复星旅文旗下的三亚亚特兰蒂斯,这类文旅项目的特征就是大投资、落位准、独特性强、对标国际。”周鸣岐表示,“近郊产品主要是满足疫情常态化后,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大城市居民的短时短途度假需求,主要特征包括交通便捷,驱车1-3小时可达;特色住宿,即与当地风貌结合的酒店设计;有丰富的内容体验和亲子互动,以及结合主题设计的游乐项目等。”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转载请注明出处。

消费,经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