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养老理财扩容提速

作者:今午信息网 来源:国内新闻 2022-10-17 我要评论( )

<p>作为第二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之一的兴银理财即将发行首只养老理财产品。10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获批试点后,兴银理财的首只养老理财产品“兴银安愉1号养老理财”将于10月31

作为第二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之一的兴银理财即将发行首只养老理财产品。10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获批试点后,兴银理财的首只养老理财产品“兴银安愉1号养老理财”将于10月31日正式发售,业绩比较基准为5.8%-8%,这也意味着正式发行养老理财产品的机构将增至10家。

自2019年9月算起,养老理财试点已满一周年。这一年期间,试点机构、产品数量不断扩围,截至目前,已有9家理财公司合计发行48只养老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规模约950亿元。不少养老理财产品在发行过程中受到市场追捧,上调募集规模、提前完成募集的例子屡见不鲜。随着个人养老金试点拉开帷幕,作为重点配置产品的养老理财或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又有机构上新

获批试点近8个月,兴银理财首只养老理财产品即将面市。近日,兴银理财宣布,首只养老理财产品“兴银安愉1号养老理财”将于10月31日正式发售,发行地点涵盖北京、上海、成都等10个养老理财试点城市。

10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兴银理财母行兴业银行客户经理处获悉,“兴银安愉1号养老理财”确于10月31日正式发行,产品暂定投资期限为5年,业绩比较基准为5.8%-8%,具体产品要素及规则暂未公布。

这并非兴银理财首次推出养老金融产品。在获批试点前,2020年4月,兴银理财曾发行过“安愉乐享1号”养老型理财产品,该产品1元起购,采用5年期封闭式管理,产品100%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比较基准为5%-5.5%。

不过,由于此前部分养老型理财产品存在养老属性不突出、发行营销不规范等问题,养老理财市场也迎来全面整改,为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监管机构开展养老理财试点,发行养老理财产品的机构需获得试点资格才可发行。

虽然兴银理财获批试点后发行的首只养老理财产品暂未公布产品说明书,但是结合此前该公司发行的养老型理财产品特点,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兴银安愉1号养老理财”可能会具备更高产品运作、风险管理稳健和安全性要求,收益更加稳健、申赎机制更加灵活、业绩比较基准更具吸引力。

2021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随后在当年12月,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率先在深圳、武汉、成都和青岛四地发行首只养老理财产品。兴银理财则是继首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及贝莱德建信理财后,第二批拿到养老理财发行“许可证”的机构。2022年2月,兴银理财获批发行养老理财产品,与其同时获批的试点机构还有农银理财、中邮理财、中银理财、交银理财和信银理财。

与首批试点机构同日发售养老理财产品不同,第二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发行时间不一。目前中邮理财、中银理财、交银理财、农银理财已于8月先后推出首只养老理财产品,兴银理财首只养老理财产品将在10月末面市,而信银理财则暂未公布发售时间。

谈及第二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发行时间相差较大的原因,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受市场环境影响,相较于首批试点机构,第二批试点机构在发行时间上有所推后,同时,各家机构都尤为重视首只养老理财产品的发行,因此在产品准备和推出时间选择上也会更加慎重。

周茂华表示,可能与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发行保持审慎,同时,机构在养老理财产品设计、创新方面需要一定时间。

产品发行受热捧

App“肥胖症”也得治

128G很难撑得住,不得不换成256G的,一边清理空间一边谨慎使用。在电量之外,存储空间也成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功能焦虑之一。“手机App为何越用越膨胀”“动不动几个G就没了”……这些屡屡登上热搜的话题,近日又伴随新一轮换机潮成为网友吐槽的对象。

吃得太多、吃得太好,人容易胖;花活越多、功能越强,手机也容易胖。在智能手机发端的十几年前,能用上8G、16G的产品足以让人欣喜若狂。到如今,16G存储空间已经无法承载微信一款App运转。

一分钱一分货的手机,明码标价的存储空间,是你的也不是你的。

在填满手机容量的道路上,有些是显性的,比如上亿像素摄像头,1080P甚至4K显示屏,带来更高清画质享受的同时,也就要求用户存储更大照片和视频。

更多的“不够用”,集中在App“肥胖症”问题。目前,大部分国民级App的安装包平均大小都在1G以上。使用之后,应用大小、缓存、用户数据等“必需”项目一加载,一款App所占容量通常指数级攀升,几个G、十几个G甚至几十个G都不在话下。

针对“摄像头像素”等硬件升级带来的容量问题,用户有的选,比如少拍照片、精选照片、定期整理——至少容量用得清清楚楚。

但面对手机App“肥胖症”,用户没有选择权。统一的安装包、不明就里的用户数据、全然不懂的缓存……即便有第三方清理软件助力,多半也是操作复杂,稀里糊涂,“该删啥不该删啥”,用户只能在勉强够用的妥协中看着App从稍微变小到再度变大。

遗憾的是,截至目前没有一家App运营方站出来解释“十年膨胀上百倍”的原因,只剩网民和专家在吐槽之余寻觅一些逻辑自洽。

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个平台梦,App是最好的练兵场。每个产品都有主打功能,但绝对不是唯一功能,做社交的也要做电商,做电商的跨界短视频,做短视频的看上社交……功能多了,体量也就大了,大家都在做加法,没人愿意退让。

但竞争逻辑和产业逻辑,就决定了App只能越做越大吗?我看未必。

首先是竞争心态问题,“超级App”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在加强反垄断监管语境下,小而美、小而优适合中小企业,也提醒大企业有舍有得,不再盲目跟着对手步伐“上功能”,App自然也就不会一再膨胀。

其次是对用户诉求有所担当。扩张业务,增加功能,带给用户更丰富的体验,是企业价值所在;通过技术投入,优化App空间,降低用户的“容量焦虑”也是企业应尽义务。乘着5G提速和智能手机升级的东风,App不能只当渔利者,疯狂调用手机容量,跑满软件性能,并不是一种值得百分百炫耀的能力。

在更大的维度,哪些App合理或不合理地使用了用户数据和空间?一款App的哪些功能合理或不合理地使用了用户数据和空间?应用商店、手机厂商和监管部门也应参与进来,逐步建立健全判定标准,不能让App“肥胖症”成了用户的独自牢骚和App运营者的置若罔闻。

北京商报评论员张绪旺

责任编辑:CF01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自开启试点之日算起,如今距离养老理财试点已满一周年。从产品发行情况来看,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发行的9家理财公司合计推出48只养老理财产品,产品类型主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混合类主要发行机构为光大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理财。另据普益标准数据,这48只养老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规模约950亿元。其中,仅今年三季度就有23只养老理财产品正式成立,合计募集金额超380亿元。

相较于一般的理财产品,养老理财产品具备低门槛、低费率、长期限、稳健性的特点。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已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多为1元起购,且多数产品仅收取0.1%/年管理费和0.01%/托管费,不收取认购费和销售服务费。从投资期限来看,已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多为5年封闭期产品,由于投资周期较长,大多养老理财产品均设有赎回、分红机制。此外,为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还加入了收益平滑基金以熨平收益波动。

自发行之日起,养老理财产品就受到市场青睐,首批试点机构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中有多只曾上调计划募集规模,而到第二批试点机构发行产品之时,养老理财已进入常态化发行阶段,但投资者对养老理财的认购热情仍不减,第二批试点机构发售的养老理财产品中仍有多只均提前完成募集。

为何养老理财会如此收到市场追捧?于百程表示,今年以来股市下跌,权益类相关理财产品净值表现不佳,存款和现金类产品受到“降息”影响,收益率下滑。相比之下,养老理财产品设计上具有稳健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业绩比较基准比较高,并且产品具有稀缺性,因此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养老理财参考收益相对较高,多数养老理财业绩比较基准为5.8%-8%。不过,今年以来,亦有理财公司将后续发售的养老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略微降至5.5%-7.5%。

在普益标准研究员苟海川看来,由于资本市场和债市出现波动,同时,受疫情反复影响,国内经济依然处于承压阶段,短期内市场仍有波动风险,因此为体现养老理财产品的稳健理念,而适当下调业绩比较基准。但业绩比较基准为管理人依据市场状况、风险等级等因素综合做出的决策,并不代表产品实际收益率,预计养老理财产品表现受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因素影响不大,仍将保持长期稳健特征。

迎更大发展空间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可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等产品,同时提到,将结合实际分步实施,选择部分城市先试行一年,标志着个人养老金试点拉开帷幕。

谈及个人养老金试点对于养老理财产品发行的影响,资深金融政策监管专家周毅钦表示,在当下市场波动比较大的背景下,养老理财产品的避险、稳健属性凸显出来,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即将落地实施的关键时间节点,各家银行都是将自己本行理财公司的养老理财产品作为重磅热点产品大力推荐,一方面,已经成立的多只养老理财产品净值表现比较稳定给予市场投资者充分信心;另一方面,打开养老理财产品的销售局面也为银行对后续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预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随着个人养老金开始试点,养老理财也将成为个人养老金资金重点配置的产品,从而迎来更快的发展。”于百程说道。

在个人养老金试点拉开帷幕的同时,养老理财试点机构或将持续扩容。目前已有10家理财公司、1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获批养老理财试点,同时在第二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获批之时,养老理财试点范围也已扩大至北京、沈阳、长春、上海、武汉、广州、重庆、成都、青岛、深圳十地。在7月30日召开的“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透露,下一步将在充分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研究适时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未来哪类机构、地区将会率先获得养老理财的扩围资格?周毅钦认为,预计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以及成立较早的城商行理财公司中会有机构有望入围,而外资控股理财公司预计也会有新生力量加入。在试点城市方面,宁波、杭州、合肥、南京等准一线城市或将加入试点城市行列。

对于未来养老理财产品的发行趋势和建议,周茂华表示,预计未来养老理财产品遵循稳健安全、普惠创新方向发展,真正体现“养老”属性,切实满足多层次养老理财需求。个人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充分考虑养老投资需求,同时,平衡好流动性和风险收益,养老理财产品投资具有长期限,充分考虑未来现金需求以及防范非正规机构假养老理财产品等。

北京商报记者孟凡霞李海颜

电商:十年激流勇进

编者按:十年来,北京商业已然华丽蝶变。消费市场日益壮大,居民消费支出增量提质。传统零售革故鼎新,新兴互联网消费引领风骚。在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康庄大道上,北京的步子稳而坚定、自信且充满活力。

或许,很难找出一个行业能如此跌宕起伏、百转千回。方寸的手机屏幕间,上演着中国电商十年的交响曲。2012-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从1.26万亿元达到13.1万亿元,猛涨近10倍。

目不暇接的交易数字,以亿为计的投资额度,按秒来算的包裹流转,奔腾向前的电商经济切实改变了居民的日常消费生活,演化出的各类新兴商业模式也让产业链上的更多人收获了商机。作为超级大都市的北京,更是在十年间成为网络新兴消费的风向标。

然而,流量之上,巨头与独角兽的命运之轮从未停止转动。留下的,在坚守中寻找转机与方向,而离开的,平添更多感叹与遗憾。可以预料,下一个十年,将更为考验破浪者的决心和韧性。

十年涨10倍,一个快速膨胀的行业

“90后”张悦回想网购第一件物品的经历时,仍有种不可思议的恍惚感。“2007年我读小学六年级,在淘宝买的第一件东西是瘦身霜,那时还没有银行卡支付,我是在旺旺上给商家发汇款单的信息,然后去中国邮政的网点取的包裹。”她说道。

2013年,读大一的张悦开始教室友们第一次网购。“教她们如何用银行卡U盾支付、如何判断评论的真假、如何在‘双11’抢购等等。那时候主要用电脑网购,还没法看到物流信息,只能等快递公司发的取件短信。”张悦笑着说,“以至于每天室友都在念叨‘包裹会到吗’‘啥时候能到’,终于拿到包裹后,整个人开心得不得了。”

曾经网购的种种不便要是放在今天,几乎难以想象。十年间,电商支付、物流等各环节瞬息万变,构建起一张迥异于传统零售的交易图景。2012-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从1.26万亿元达到13.1万亿元,猛涨近10倍,几乎改变了“80后”至“00后”近三代人的消费生活。

2012年算是中国电商发展的第一个分水岭。8848、易趣网等老一批电商完成了市场启蒙,却也被后起之秀迅速超越。彼时,阿里与京东已经能扛起大旗,前者操盘“双11”风生水起,后者与家电渠道商打得不可开交;团购网站上演“千团大战”,垂直电商如蘑菇街、唯品会、返利网、小红书也快速壮大。

中国电商企业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一跃成名。自2009年阿里以5200万元的交易额开启第一届“双11”,2012年的“双11”共有京东、苏宁易购、国美网上商城、1号店等9个新玩家加入。直到2022年,“双11”“6·18”这些电商企业制造的营销盛典,依旧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行业从冰河时期跃升至百花齐放的盛况,至少让从业者与旁观者都坚信:至少这一轮的十年,中国电子商务是最适合创业的土壤,滚滚涌入的资本鞭策着新生一代电商创始人尽快完成原始积累,将“跑得快”和“跑得远”强挂钩。

受益于电商红利,快递物流业快速成型。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在2013-2015年,全国快递量增速稳在50%上下。按一位资深快递从业者的感受来说,“2015年以前,快递网点都是躺着赚钱,根本不需要怎么运营,光是派件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成功者偏爱创新,模式迭代再迭代

“眼见万丈高楼平地起,又见无限江山物是人非”。黄金十年,电商新老接替应接不暇。电商将生意颗粒度越做越细,现实残酷的一面也悄然显露出来。

短短几年间,综合电商逐步做到流量“千人千面”,无形中也抹去了垂类电商的优势。后者曾经抢跑出的时间窗口似乎也仅停留在那几年。从苏宁卖身,到今年国美动荡、每日优鲜一地鸡毛、易趣网关停,再辉煌的过往终究也难以成为未来的免死金牌。

激烈竞争迫使电商着眼于更远的未来。2016年10月,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断言“未来没有电子商务一说,只有新零售一说”。转年,刘强东的“无界零售”理论开始刷屏,“下一个10年到20年,零售业将迎来第四次零售革命”。

在此之后,电商与线下实体在技术、管理、投资等诸多方面有意融合。传统商场纳入电商麾下,O2O、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等创新业态孕育而出。围绕零售大做文章的电商巨头们,无非寄希望于打破天花板,进一步牢固既有的市场份额。

毕竟,谁能料到半路会杀出个拼多多?靠着社交裂变和低价交易,2015年拼多多从五环外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一路挺进了阿里与京东的腹地,以肉眼可见的交易额爆发式增长一路狂揽下沉市场。

2018年7月,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口中“3岁的孩子”敲响登陆纳斯达克钟声,电商巨头们向来忽视的新市场成就了拼多多,“Costco”和“迪士尼”结合似乎也行得通。即便黄峥承认“拼多多身上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眼前充斥着可见的危险与挑战”,但也不妨碍其改写电商格局:从双雄争霸变为三分天下。

就算再费心折腾,头部电商仍难以忽略后生可畏的事实。拼多多之后,抖音、快手由短视频转战电商,以直播等新模式猛烈冲击着传统电商的流量城墙,甚至分食着后者引以为傲的“双11”“6·18”战绩。主播带货的能力不亚于一场小型的电商促销,既能牢牢抓住晚8点后的消费人群,更是以常态化的促销将集中的流量节点分散化。

历史总是如此相似,何曾料想眼下抖音也能让淘宝头疼不已。互联网风起云涌,同样也大浪淘沙,立于不败者要生逢其时,更要有过硬的招数。

立足电商又着眼他处,当局者总是贪多

1995年,北京中关村南大街上的一块广告牌上写着:“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广告牌往北1500米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2022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多到一抓一大把,再也不用向北1500米才能找到。这也不过十年、二十年。

繁荣的电商消费中,北京市场表现尤为突出。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网上零售额突破了2000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达到48.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11年的4%提高到2016年的18.6%。

只不过,电商互联网,当年是一片待开垦的荒地,现在更适合精雕细琢的精细化运作。更为迫切的是,耕耘十余载的头部电商已快掘尽市场的流量红利。数据显示,2021年,“双11”成交额增速仅为8.45%,而前一年的数字为26%。在2022年二季度,阿里、拼多多首次未公布月活数据。

一面是用户增幅趋缓、流量分食严重、消费意愿波动将会成为长期状态;另一面,在直播热潮之后,是否会有更新颖的消费玩法和商业模式将其替代,都是未知数。下沉到乡镇,或是着眼于海外,电商的竞合与探索仍在继续。

这仅仅是一家垂直电商的自我修养,放眼第一梯队的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综合类电商,都有电商之外的主业和副业。京东把自己归为新型实体企业,将技术视为第三条增长曲线,在物流基础建设、大健康、云计算等诸多领域开花。阿里在国内零售之外,沿着“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市场,虚拟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业务也可圈可点。拼多多则对技术农业颇为痴迷,又寄希望于社区商业。

无论如何,十年间,为了吸引用户下单、缩短决策链路,电商不仅将各类营销策略玩到极致,还对用户浏览路径做了更为精细的切分来挖掘潜在细分客群,无形之中也反推、重塑着生产端的供应链应对能力。互联网企业带动的供应链创新,正在通过以需定产影响上游,推进供给侧改革,其影响力从产业领域,扩展到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

当然,互联网行业仍旧需要更为规范地发展。2021年起,电商行业“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被明令禁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1)》显示,2021年,合计对98起互联网领域案件公开作出行政处罚。不仅如此,近年来涉及直播领域等监管法规政策也密集出台,剑指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行业弊病。

为创新鼓帆,为前路定锚。如今,电商这艘巨轮正驶入深水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局势和疫情环境仍处于不稳定中,广阔的海面之下仍涌动着暗流。要想在下一个十年活下去,无疑更需要选手们的耐力和决心。勇立潮头,未来方可期。

北京商报记者赵述评何倩

责任编辑:CF01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养老理财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