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将至,央行公开市场重启百亿元逆回购操作。10月24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0月24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利率2%,与此前保持一致。
恢复百亿逆回购
由于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10月24日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80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是央行连续多个工作日操作20亿元逆回购以来,再次将规模加码至百亿元。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无论是之前一周的“地量”逆回购操作维持一定净回笼规模,还是10月24日实现一定的净投放,都说明央行近期实事求是、适时适度、灵活机动地维护流动性平稳运行的明显意图。考虑到央行上缴结存利润、留抵退税等流动性有利因素的边际效用逐步减弱,叠加政府债发行、财政缴税、境外利率环境变化等因素给流动性带来的压力,加上需要宽信贷继续支持稳增长、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宏观复苏态势,资金面和流动性方面应继续引起重视。
“当前货币市场依然维持量宽价低的局面。”资深宏观分析师王好进一步说道,10月央行MLF(中期借贷便利)全额续作显示了央行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价格稳定的意图。因此,谈及对市场影响,王好认为流动性依然不会是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主导股票和债券波动的因素更多来自其他方面。
回顾本月MLF续作,继8、9月MLF连续缩量4000亿元之后,10月MLF“等量平价”续作。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也表明在内外因素综合考量下,当前央行既不会大幅收紧流动性,也难以在量的层面过度支持流动性,整体符合央行引导资金利率逐步回归政策利率的初衷。
流动性总体平稳
另外,资金面上,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10月2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集体上涨,其中隔夜Shibor上行16.4个基点,报1.394%;7天Shibor上行4.4个基点,报1.726%;14天Shibor上行11.3个基点,报1.811%。而在上个交易日同样出现短期利率全线上行的情况。
“跨月会导致货币市场资金价格适度走高,这是正常的季节性现象。”王好分析道,10月流动性跨月压力将较季末明显下降,预计央行可能会一直维持逆回购操作在百亿元规模附近,抑或在此基础上适度增量,流动性总体将平稳。
3.9%,三季度GDP环比修复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月度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9%,增幅扩大3.5个百分点,呈恢复性增长态势。
业内专家指出,今年疫情多点散发,叠加国内国外多重超预期因素,拖慢了经济增长,但从三季度数据看,我国已经逐步摆脱了不利因素的影响,体现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
三季度GDP超预期回升
“我国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3%,是一个恢复性的增长,也处在合理的区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分析称。
前三季度的GDP,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4779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50189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465300亿元,增长2.3%。
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值得关注的是,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9%,增幅扩大3.5个百分点。
具体到9月,从生产端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加速,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放缓;从需求端看,出口和消费继续放缓,基建投资单月增速回落,但制造业投资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提供了支撑。
“这主要依赖于各项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表示,近两个月以来,中央针对经济波动,果断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及时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并对地方开展督导和服务,基本上扭转了经济下滑态势。
“三季度GDP增速大幅上涨,一方面,是二季度基数太低;另一方面,二季度受疫情、国际因素等影响,我国各地相关项目、社会需求都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在三季度都有所恢复。”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补充说。
主要经济指标不断恢复
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加上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产业链、日益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这些基础条件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三季度经济明显回升。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经济表现也依然突出,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与全球通胀高企形成鲜明对比,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从多个经济指标综合来看,我国经济的表现依然是突出的。”在10月17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表示,“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发力、接续政策果断推出,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在不断恢复,整体保持了恢复发展态势。”
“我国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3%,整体来讲,是比较符合预期的。”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姚歆则表示,由于今年疫情多点散发,尤其二季度部分重点城市受到疫情影响,叠加国内国外多重超预期因素,拖慢了经济增长。但从三季度数据看,已经逐步摆脱了不利因素的影响,体现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消费、出口仍存不确定因素
“从前三季度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预计四季度GDP数据会更好一些。”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但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王鹏则进一步指出,首先,三季度,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对GDP的贡献在持续减弱,出口和投资在增强,如果后续投资的力度不能跟上,对GDP的驱动力也会减弱。其次,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角度来看,国际冲突、周期性因素有可能导致外需减少。最后,从国内角度看,企业数控政策有没有落实、有没有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全国各地有没有更加精准的进行疫情防控、稳住经济大盘,这些都存在不确定性。
在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层面,姚歆提出,由于全球经济即将进入紧缩周期,要积极应对出口可能出现的收缩情况,“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疫情影响下,全球发展前景尚不明朗,国内生产和消费端仍信心不足”。
“三驾马车”均有发力空间
四季度我国经济该如何发力?对此,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建议,在消费需求不足的背景下,稳定消费大头很有必要;在装备制造业投资已屡超10%的背景下,前三季度同比增长8.6%的基础设施投资,还有发力空间;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从而保障就业,提振信心。
在宏观政策层面,姚歆则建议,可从修复重点行业受损信心出发,出台经济刺激措施,扩大消费,以消费带动生产,拉动内循环;从国际角度,虽多国出现历史性高通胀,美联储接连进行大幅加息,但目前全球需求仍处于高位,抓住全球供应链恢复时机,改善出口结构,占据更有利的产业地位,对带动经济增长也有重要作用。此外,持续加大储能、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领域的投资也可进一步带动经济增长。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施力下,虽然我国经济运行存在困难和挑战,但更加充满机遇。
“当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力有效地支撑了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最近我们做了很多监测,我国能源装备、石化装备、矿山机械、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重点设备订单都在大幅增长,这是非常喜人的。这些都为相关上下游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赵辰昕表示,我国经济正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陆珊珊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庞溟则进一步指出,结合央行近期对货币政策及经济的表态来看,资金面最宽松的时期或已过去,未来政策操作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健、松紧适度的节奏,公开市场操作将继续保持系统协同、精准调控,央行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将继续坚持不变。
可以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依然是维持宽信用、呵护修复、支持稳增长的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也有利于为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行业、薄弱环节的支持与呵护提供必要的保证。
仍有调节空间
从历史上看,央行在10月的公开市场操作和资金面表现方面,都一直释放出较强的稳定信号和导向。展望后续货币政策走向,庞溟预计,央行将继续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状态,保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进一步分析,未来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向上的调节是有空间的,但有必要理性看待其调节的空间。短期内货币政策有一定宽松操作空间,但空间相对有限。为了实现稳增长目标,货币政策仍要坚持“以我为主”,把稳增长放在政策目标的首位;同时也要坚定地做好内外平衡政策方面的安排和考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负面因素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金融变量联动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例如,从总量工具看,货币政策需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短期资金利率水平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上。未来总量工具操作空间依然不小,尤其是准备金存在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另从结构性工具看,最近两年来央行针对薄弱环节、重点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累计额度3.8万亿元。今年底到明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例如在包括支农、防疫、碳减排、交通运输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也有可能做一些适当的支持,此外可能还会开拓一些新的领域,比如需求端、消费端等,总体看还是会有一定空间。
此外,从价格工具看,利率下调在未来可能有空间,但空间并不大。连平认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目前已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存款利率也已是历史最低水平。在未来一段时间,短期利率大幅下行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只有长端利率未来还可能有不大的调整空间。
北京商报记者刘四红
进出口同比增长9.9%背后的压力与抗力
我国前三季度进出口数据出炉。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31.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增速较前8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专家分析称,数据反映出我国进出口受到欧美经济的影响较大,但在国内政策与市场双重发力之下,仍有信心克服国外市场压力,不会脱离安全承受能力。
增速较前8个月略降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31.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其中,出口17.67万亿元,增长13.8%;进口13.44万亿元,增长5.2%;贸易顺差4.23万亿元,扩大53.7%。
“前三季度进出口数据反映我国进出口压力仍较大,增长动能有所削弱。”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彭波指出,9月、10月人民币汇率下调较快,对出口有较大支持作用,然而出口依然处于下滑态势,“这表明国际市场吸收能力显著下降”。
从9月单月看,我国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元,增长8.3%。其中,出口2.19万亿元,增长10.7%;进口1.62万亿元,增长5.2%;贸易顺差5735.7亿元,扩大29.9%。
而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其中,8月单月进出口总值3.71万亿元,增长8.6%。
“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速较前8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9月,我国出口较8月下滑3.5个百分点,反映国际市场承压较大;进口回升0.6个百分点,则部分反映国内经济有所好转。”彭波表示。
承压欧美经济实质性衰退
当前国际市场吸收能力下降,是否会影响四季度的进出口表现?彭波认为,当前欧洲动荡局势不断加剧,俄乌冲突大概率继续激化并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对中国出口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因为欧洲正常生产的受阻而增加对中国的需求,另一方面则因为欧洲经济下降而减少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彭波表示,“两方面作用之下,增速或将放缓。”
此外,彭波指出,美国经济不稳定也使我国出口承压。“美国通货膨胀仍在高位,9月美国CPI同比上涨8.2%,较此前虽有所下降,但是高于预估的8.1%。尤其是核心CPI达到6.6%,意外高企,不但显著高于前值6.3%,也高于预估的6.5%。”彭波对此也表示出了担忧,“市场判断美联储11月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已升至99.4%,年末两个月累计加息150个基点的概率为66.7%。美国加息至少要持续到明年二季度,这将对美国经济增长构成较大压力,同样会压缩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如果欧美经济只是轻微的技术性衰退,保持此前的政策力度是足够的,但目前欧美经济从技术性衰退进入到实质性衰退的表现越来越明显了,使得进出口的压力也在变化,所以,后续进出口表现如何仍需观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则如此分析。
承压欧美经济之下,四季度我国进出口走势如何?彭波认为,3-10月我国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较大,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出口,而年底人民币汇率贬值速度或将有所放缓,扩大出口的动能将有所减弱。
在白明看来,总体上不能指望我国进出口在四季度有大幅度的、明显的反弹,也很难看到四季度出现大幅度跳水,“我认为基本在目前的水平上有所波动”。
不会脱离安全承受能力
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受压,但在国内市场上仍可发力。“在国内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管理,提升效能,对出口是有力的。”彭波表示,“另外,如果中国继续保持弱势人民币汇率,对促进出口将有较大帮助。”
白明也指出,从外部看,四季度的进出口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国内仍可通过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特别是增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包括技术、服务、品牌、质量标准等,通过这些非价格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市场”。
除市场因素外,我国也在施加政策因素助力实现保稳提质外贸发展目标。例如,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9月27日表示,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压力在加大,有必要出台新一轮稳外贸政策,为我国企业纾困、解难、助力。
当日,商务部印发《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保生产保履约,支持优势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要求各地方强化外贸企业防疫、用能、用工、物流等各方面保障,必要时全力予以支持,确保外贸订单及时履约交付。同时,还提出积极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抓订单,发挥外贸创新平台作用,并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稳外贸的作用,提升港口集疏运和境内运输效率,确保进出口货物快转快运等多项举措。
“尽管压力很大,但是我国稳外贸的各种政策支持也很有力度。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接下来的外贸基本上以‘稳’为主,即使有压力,也不会脱离我们的安全承受能力。”白明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冉黎黎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