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2年第一季度例会,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对下一步金融领域重点工作作出了部署。
当前国外疫情持续,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这种形势下,稳增长显然是今年中国经济最核心的任务。
要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一季度乃至上半年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3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近日召开的金融委会议也要求,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
因此,央行的这一次例会释放的信号十分清晰,即下一阶段货币政策需要继续主动有为,引导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普惠性不可或缺。
有媒体注意到,在信贷投放和流动性的表述上,这次央行例会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实际上,这一表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出现过。延续这一表述,本次央行例会提出,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这预示着继去年12月全面降准、今年1月政策性降息之后,货币政策还有继续发力的空间。市场因此判断,二季度降息降准很可能已经放到了央行的政策工具箱内,而降息的概率更大。
在PPI同比居高难下而CPI涨势偏弱背景下,降息既是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最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推动地产业软着陆、遏制楼市下滑势头的关键。
加强了普惠性,还要着力解决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
央行发布的2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环比同比分别降低0.1pct.和1.5pct.,增速持续下滑。
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而在存款方面,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38.61万亿元,同比增长9.8%。
数据说明,疫情反复等原因抑制了居民消费意愿,而企业端则因成本上涨导致投资意愿不强,从而导致当期信贷需求疲弱。
本次例会对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央行提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央行的目的显然是,希望在稳定总需求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激励有效信贷需求。
如何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是新的提法。
接下来,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将成为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大抓手,意味着金融“血液”将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重点项目输入,并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功能,为乡村振兴服务。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