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侯书青

奈雪的茶用上市揭开了茶饮企业盈利状况的神秘面纱,一季又一季的财报不免令人唏嘘,“高端”的高价奶茶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的赚钱。这也令外界对蜜雪冰城的盈利状况越发好奇,采用高价+直营模式的奈雪的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平价+加盟模式又将在蜜雪冰城身上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021年9月,蜜雪冰城在河南证监局接"/>

财经

蜜雪冰城招股书拆解:赚钱不靠卖奶茶,靠的是全面“收割”加盟商

作者:今午信息网 来源:国内新闻 2022-10-09 我要评论( )

<p style="text-align: left;">《投资者网》侯书青</p> <p style="text-align: left;">奈雪的茶用上市揭开了茶饮企业盈利状况的神秘面纱,一季又一季的财报不免令人唏嘘,“高端”

《投资者网》侯书青

奈雪的茶用上市揭开了茶饮企业盈利状况的神秘面纱,一季又一季的财报不免令人唏嘘,“高端”的高价奶茶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的赚钱。这也令外界对蜜雪冰城的盈利状况越发好奇,采用高价+直营模式的奈雪的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平价+加盟模式又将在蜜雪冰城身上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021年9月,蜜雪冰城在河南证监局接受了辅导备案,一年后,证监会披露的一份报告显示,蜜雪冰城已经完成上市辅导工作。能在国内A股上市意味着,蜜雪冰城在近3年时间内均实现了盈利。仅这一点,就已经胜过不少同行。

尽管蜜雪冰城的招股书上亮点颇多,但令“雪王”得以登陆A股的“制胜秘笈”,也可能也会成为公司进取之路上的隐患。在蜜雪冰城的小小王国里,“人口红利”可能正在消退。

不卖奶茶,怎么赚钱?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3年间(下称“报告期”),蜜雪冰城的营业收入翻了4倍,分别为25.66亿元、46.80亿元和103.5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2%和1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2亿元、16.44亿元和25.5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2%和202%。

对比奈雪的茶不久前发布的财报,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收入20.44亿元,同比下滑2.8%,净亏损2.4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800万元净利润下滑618.75%。

也就是说,如果奈雪的茶继续保持上半年的营收规模,则其2022年全年的收入甚至赶不上蜜雪冰城2020年的收入水平。

一杯奶茶,无论是来自奈雪的茶还是蜜雪冰城,它是一种尤其简单的产品。不同的是,蜜雪冰城用加盟制的方式,让奶茶变得更加简单。从收入结构上看,蜜雪冰城总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弱,作为一家新消费企业,它并不直接卖奶茶,它本质上做的是B端的生意。

报告期内,蜜雪冰城的门店总数从7225家增至20465家,加盟门店在其中的占比从99.5%升至99.8%。数量庞大的加盟店,每一家都是蜜雪冰城的客户。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的客户集中度非常低,前五大客户均为个人。最大的客户名为王松,2021年全年,他从蜜雪冰城处进了7833.85万元的货。

但不同于通常认知中采用加盟模式的企业,蜜雪冰城的大部分收入并不来自“加盟”的过程。2022年1-3月,蜜雪冰城的加盟费、运营物资和销售给加盟商的设备收入占比仅为11.72%,食材和包装的销售收入占比却高达87.71%。

蜜雪冰城销售了2万多台“座机”,但它实际上赚的是“话费”。

“雪王”的游戏规则

对蜜雪冰城而言,加盟模式一旦做成,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把品牌与加盟店在盈利方面做切割。

在招股书中,蜜雪冰城披露的《供货框架协议》中规定,乙方使用非甲方供应产品及设备的,甲方有权解除供货框架协议并要求乙方支付违约金。

添加剂风波下海天味业多次回应,为何争议持续发酵?

时隔一个多月,自带流量的“酱油茅”海天味业又站上了风口浪尖。

这次事件的起因是老生常谈的添加剂问题,为此,海天味业已经两度公开回应,调味品协会也为其出面声援,但目前网上的争议仍在发酵。

海天味业两次发布严正声明,行业协会表示支持

海天味业此次陷入舆论风波,要追溯至网红博主辛吉飞9月发布的一个视频。

凭借“科技与狠活儿”和“海克斯科技”的口头禅,辛吉飞走红网络。在视频中,辛吉飞用食用盐、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高浓酸酱油香精、焦糖色素等原料调制出了“丝毫没有豆子和黄豆的酱油”。

然后,辛吉飞用一瓶买到的酱油和他的自制“酱油”进行对比,表示:“后者品尝味道更浓更鲜”。

视频中,辛吉飞遮盖了对比酱油的标识,全程也没有提到过任何酱油品牌,但是在评论区,很多网友点名“海天”。辛吉飞目前已注销其短视频平台账号。

9月30日晚间,海天味业在其官方微信发布严正声明,称公司所有产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产,产品所含的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以及法规要求。

同时,海天味业表示针对在事件中恶意造谣中伤海天品牌的短视频账号,已委派专业律师团队调查取证,将追责到底。

声明的最后,海天味业表示自家也有“好吃不贵的0添加系列、有机酱油系列等创新产品”。

但是这个声明依然没能挡住网友们的质疑,10月4日晚上,海天味业再度回应此事,表示:“海天产品的内控标准要求大多都高于甚至远高于国家标准,同一品质的产品,国内国际的内控标准都一致。”

10月5日,中国调味品协会也发布声明支持海天味业。

尽管如此,在热搜话题#海天味业回应酱油添加剂争议#下面,依然有诸多网友表示“我一点添加剂都不想吃”“科技与狠活儿”“抵制海天”等言论。

专家:消费者不必“谈添加剂就色变”

仔细梳理这次舆论风波,其实主要围绕两件事,其一,海天产品是否存在国内外双标的问题;其二,添加剂的安全和健康问题。

关于第一点,海天方面明确否认“双标”。中国调味品协会则表示:“食品生产企业在我国境内的生产经营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及相应标准的规定,出口产品应符合出口国的法律法规及相应标准的规定或遵照双方认同签署的进出口贸易合同的技术条款。因各国的饮食和消费习惯不同,同一类产品的标准要求会有所不同。”

同时,中国调味品协会给出的结论是:“标准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

关于第二点,其实也是大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记者,食品添加剂只要在国标的使用范围之内,就是安全的,消费者不必“谈添加剂就色变”,关键是要看剂量。朱丹蓬表示:“消费者不仅要有健康意识,还要有健康知识去支撑。”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食品安全科普专家、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告诉记者,坊间传言“酱油会致癌”,这主要源于其中所添加的“焦糖色素”,此种物质中含有“4-甲基咪唑”,该言论原理主要在说“4-甲基咪唑”具有致癌性。但是,科学依据并不充分。

王思露具体解释道:对于“焦糖色素”来说,本身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是国标中允许添加到酱油中的物质,对于“4-甲基咪唑”,国标也有严格的规定,焦糖色素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不得超过200毫克/千克,而且在对酱油的检测实验当中也证明其并没有超出限值。

“所以,关于‘酱油致癌’的言论并没有依据,此言论为谣言。”王思露表示。

“很多人对于添加剂有误解,认为食品中的添加剂种类越多越不好,添加剂会损害身体健康。其实,食品中,具体到酱油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是合法的,只要按照食品类别和食品添加剂量来添加是不存在问题的,这在我们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消费者大可放心;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是两个概念,合规的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酱油中并不会存在问题。”王思露说。

王思露表示:“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和限量值,都是经过科学研究及风险评估被证明安全可靠的,企业按照标准规定生产的产品,不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海天味业6年半花了近30亿广告费,股价较高峰时几近腰斩

作为调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天味业的海天酱油产销量连续二十五年名列行业第一。

海天味业在资本市场有“酱油茅”之称,于2014年2月1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后,海天味业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直到2021年,海天味业“业绩失速”。

根据财报可知,海天味业近年来在营销上持续发力。

2016年至2021年,海天味业的销售费用依次约为15.6亿元、19.57亿元、22.36亿元、21.63亿元、13.66亿元、13.57亿元;同期,海天味业的广告费依次约为3.31亿元、4.54亿元、5.06亿元、4.65亿元、4.86亿元、4.53亿元。

2022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的销售费用约为6.88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广告费约为1.89亿元。以此计算,从2016年到2022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广告费合计为28.84亿元。

据了解,2021年,海天味业依托央视品牌强国工程、品牌故事、品牌行动短片的策划,加强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通过冠名《青春环游记》《中国诗词大会》《谁是宝藏歌手》《吐槽大会》等热门综艺节目积累品牌声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通过直播、种草、头部达人合作等多种新媒体形式与消费者融合互动,把握新消费新趋势。凯度消费者指数《2021年亚洲品牌足迹报告》发布,海天味业以6.2亿消费者触及数、79.4%的渗透率,入选中国消费者十大首选品牌榜单。

通过加大对市场投入、营销模式创新等各种措施来提高实销,这是海天味业近年来应对疫情影响、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之一。

尽管如此,海天味业依然多次陷入舆论风波。

比如,海天酱油多次被爆出有生虫、生蛆的情况。而海天味业表示,“未开封的产品,不会有活虫或虫卵生长。”

“关于酱油开封后生虫问题,不止调味品,其他发酵类行业及产品,诸如酸奶、泡菜等,在炎热的天气下都会出现生虫的现象。”对于酱油生虫的避免,海天味业表示:“只要科学保存,就完全可以避免酱油生虫。”

2018年10月13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一份2017年8月进行的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1月份生产的一瓶海天500ml生抽酱油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NRV%计算有误。

对此,海天味业官方回应称:NRV%是营养成分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是食品营养标签上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多少的参考指标,计算公式为:(营养成分含量/NRV参考值)X100%=NRV%。按照公式可计算出该瓶生抽蛋白质NRV%=0.9(实测蛋白质含量)÷60(NRV参考值)×100%=1.5%。而公司在该瓶生抽标签中把蛋白质NRV%仅标示为1%,因为标示值低于了计算值,所以被点名。

海天味业表示:蛋白质是对健康有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NRV%是一个营养参考值,标签上的标示值低于计算值并不构成产品品质问题,更不是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对于海天的产品,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今年8月,海天味业的员工在朋友圈“惹祸”,使得企业深夜致歉,官方微博也被禁言。此时甚至让外界对海天味业的企业文化产生质疑,因为从去年年报可以看出员工的压力:为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公司发起逆境搏杀的号召,要求全体员工眼光朝内、刀刃向己,努力将自己做得更好,通过各种措施挖潜增效,提高贡献度。

风波不断、业绩承压的海天味业,股价也步入了下滑通道。2021年年初时,海天味业的股价一度超过150元/股,截至2022年9月30日收盘,海天味业当前股价为82.82元/股,公司总市值为3837.74亿元。

基金持股数占比仅2.3%刘彦春、邬传雁等对海天味业均有布局

尽管海天味业是调味品板块的龙头,但基金对于海天味业的持股并不高。

据wind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机构投资者对海天味业合计持股数量为31.46亿股,占流通股比例为67.90%;其中,基金对海天味业持股数量为1.07亿股,占流通股比例为2.30%。共计102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467只基金产品(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下同)持有海天味业。近五年来基金对海天味业的持股情况变动不大,基本维持在2%-3%之间。

从基金管理人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对海天味业持股数量最多的是景顺长城基金,旗下有13只基金持有海天味业,合并持股数量为1645.14万股,占海天味业流通A股比例为0.36%。以当时股价计算,景顺长城基金对于海天味业的合并持仓市值为14.86亿元。

从基金经理来看,主要投资于消费领域的基金经理对海天味业有一定布局。景顺长城基金的刘彦春所管理的三只基金对海天味业持股数量最多,合计持股数量1338.89万股。刘彦春所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是对海天味业持股最多的权益类基金,对海天味业持股880万股,持仓市值7.95亿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1.76%。该基金2022年中报显示,海天味业在该基金重仓股中位列第16位。整体来说,刘彦春以投资消费股见长,但重仓股集中于白酒、医药、家电、食品饮料等,调味品在其投资版图中的地位并不突出。

另一位偏爱海天味业的知名基金经理是泓德基金的邬传雁,其所管理的多只基金均对海天味业长期持有。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泓德基金旗下共13只基金持有海天味业,持股数量合计1215.35万股;其中大部分为邬传雁所管的6只基金所持有,包括泓德丰润三年持有期混合、泓德臻远回报、泓德远见回报、泓德卓远混合等,6只基金持有海天味业数量合计1195.96万股。泓德丰润三年持有期混合自2020年一季度开始持有海天味业,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海天味业是泓德丰润三年持有期混合的第四大重仓股,该基金对其持股数量660.78万股,持仓市值5.97亿元,占净值比例为6.29%。邬传雁的另一只基金泓德臻远回报混合自2018年三季度开始持有海天味业,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海天味业为该基金的第11大重仓股,持仓市值占比为4.61%。

从基金产品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对海天味业持股最多的基金是华夏上证50ETF,持股数量952.95万股,持股市值8.61亿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1.62%,海天味业为该基金的第17大重仓股。该ETF跟踪上证50指数,海天味业在上证50指数中所占权重为1.625%。

除此之外,华夏基金旗下多只ETF均对海天味业有一定持股,包括华夏中证细分食品饮料主题ETF、华夏沪深300ETF等。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华夏基金共计14只基金产品持有海天味业,合并持股数量为1617.67万股,占海天味业流通A股比例为0.35%,是对海天味业持股数量第二多的基金管理人。

整体来看,持有海天味业的基金以被动指数型产品居多,跟踪的指数包括中证主要消费指数、中证沪港深消费龙头指数等消费主题指数,也包括上证50、沪深300、中证800等宽基指数。相较之下,主动型基金对海天味业的持股不多。

在今年A股整体较为震荡的行情中,消费板块也受到一定影响,中证消费指数截至9月30日累计跌超14%,上述持有海天味业的基金也未能交出较好的业绩。截至9月30日,刘彦春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今年以来收益率为-16.94%,邬传雁的泓德丰润三年持有期混合、泓德臻远回报混合今年以来收益率均在-28%左右,华夏上证50ETF今年来收益率为-18.71%。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阎侠顾志娟编辑徐超校对张彦君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具体来讲,蜜雪冰城的地推团队找加盟商本质上是在找“客户”,这些“客户”除了每年需要向蜜雪冰城缴纳一笔稳定的加盟费,并定期翻新门店装修及设备之外,还只能向蜜雪冰城采购食材和包装材料。

这意味着,蜜雪冰城通过加盟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封闭的生态。表面上,加盟店是蜜雪冰城的客户,但由于加盟店监管制度的存在,这2万多客户只能向蜜雪冰城采购原材料。在整个生态内,蜜雪冰城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蜜雪冰城的违约金收入从2019年的604万元增至2715.71万元。在这段时间内,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扩张了近3倍,但违约金的收入增速显然更高。

从某种意义上讲,粉丝们给蜜雪冰城起的“雪王”绰号实至名归,因为在这个名为蜜雪冰城的小小王国中,每一家加盟店都是一个“臣民”,而“雪王”向“臣民”们销售的食材、包材、设备,几乎是不可能亏本的。

而随着加盟商数量与日俱增,规模效应也逐渐显现。报告期内,蜜雪冰城的费用率分别为12.19%、13.52%、7.26%。

话说到这,蜜雪冰城的业绩冠绝行业的秘密已然揭晓:它所建立的加盟商体系本质上更像是一个“收租体系”。

加盟商加盟蜜雪冰城,相当于“租用”其品牌及供应链,并接受蜜雪冰城的监督。除了加盟费,加盟商们购买设备、原材料的每一笔消费,蜜雪冰城都稳赚不赔,“雪王”的收入大多来自加盟商贡献的“租金”。

“人口”红利,犹有竟时?

招股书显示,2022年1-3月,蜜雪冰城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0.89%,较前几年略微下降,但总体仍保持在30%以上,相比奈雪的茶60%左右的毛利率,这一水平显然过低。但由于无需负担门店的水电、房租、人员等费用,蜜雪冰城的盈利状况远远好于奈雪的茶等同行。

结合招股书提供的信息可知,蜜雪冰城2021年光是卖杯子就获得了10.5亿元的收入,结合0.3元的单价可知,蜜雪冰城2021年卖出了约35亿杯饮料,平均每杯饮料的食材成本为2.07元,算上包装成本可知,门店里平均每杯饮料的成本约为2.55元。部分杯子在报告期结束时仍未被制成饮品,故这一数字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与蜜雪冰城6-7元的均价相比,加盟店仍有约5成的毛利。

由于门店的具体经营情况受选址、人员结构等因素影响较大,故难以估算蜜雪冰城门店的平均状况。但Tech星球的调查显示,不少加盟几年的加盟商反应称“赚不到钱”、“赚辛苦钱”、“不少人在转让门店”。几位上海地区的加盟商也对《投资者网》表示,如果只有一家加盟店,在扣除各项成本之后,“年收入还不如打工。”

对“雪王”而言,王国内的“人口规模”与其收入规模成正相关,但对部分加盟商来说,跟邻居之间只隔一条街并不是一件好事。在2019年左右,蜜雪冰城尚有距离保护政策。一位加盟商称当时的保护范围是几公里。但后来蜜雪冰城渐渐压缩保护范围,有加盟商透露,蜜雪冰城于2021年取消了500米的保护范围,导致目前的门店密度较几年前大了不少。

这无疑会让部分加盟商的日子变得更加难过,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增速在2021年结束后仿佛遇到了瓶颈。2022年头3个月,蜜雪冰城净新增1764家门店。若保持此增速,蜜雪冰城2022年约新增5200家门店。从绝对值上看,这样的速度甚至低于2020年的水平。

蜜雪冰城能走到上市,是众多加盟商“亿杯亿杯”奶茶卖出来的,2万多家加盟商,就是蜜雪冰城的“人口红利”。但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这样的红利是无法保持长期大幅增长的,而若无法保证加盟商的利润,红利期结束后,谁来继续支撑“雪王”的版图呢?(思维财经出品)■

“十一”小长假多地新房促销忙 成交量到底如何?

楼市传统的“金九银十”到来,“十一”小长假更是房地产促销的好时机,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一些楼盘借机推出特价房、特惠房等优惠,试图吸引购房者入手。

不过,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小长假期间,重点15城(含北京、深圳、上海、武汉、苏州、大连、青岛、东莞、温州、宁波、济南、杭州、南京、成都、佛山,下同)新房成交达4474套,同比下降47.1%,成交仍乏力。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表示,放假期间全国多地疫情来袭,楼市成交难以避免会受到影响。

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扰动,楼市持续低迷,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前8个月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7.9%。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多项利好政策,引导楼市边际向好。

“十一”多地新房促销15城成交量仍同比下跌

记者注意到,“十一”期间不少新楼盘推出了促销政策。如一线城市深圳的京基御景天峦府在10月5日开盘,推出609套住宅,备案均价约6万元/平方米,折后单价最低约4.88万元/平方米。在国庆假期启动认筹登记的君胜熙玥湾,备案均价约3.9万元/平方米,开盘限时优惠八六折,折后单价低至3.08万元/平方米。

热点城市苏州多楼盘也推出购房优惠,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房价打折、特价房、家电礼包、车位券、物业费抵用券、砸金蛋等,如位于太湖科学城的某楼盘在打出“总价3%优惠”口号的同时,还附赠3万元的车位券和1年物业费。

房价多次领涨的成都也抓住“十一”契机,打折促销,据乐居买房不完全统计,今年黄金周期间,成都有超60个楼盘售楼处推出优惠活动,其中,近半楼盘有特价房、九八折、送车位、送家电等特别优惠,如御园丰锦楼盘在“十一”期间推出“金秋特惠季,御鉴美好家”,部分房源特价19300元/平方米起,国庆特惠最高再抵20万/套。

然而,即便如此,“十一”期间重点城市的楼市销售状况仍不容乐观。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小长假,重点15城新房成交达4474套,同比下降47.1%,分城市来看,15城中有4城成交较去年同期上涨,其余11城均同比下降。其中,大连涨幅居首,其次为济南。

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发布利好政策有望提振四季度楼市

其实,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楼市持续降温,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和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分别有50个和56个,比7月分别增加10个和5个。

陈霄表示,7月份的“烂尾楼断供”事件发酵加剧了购房者的担忧情绪,进入8月,短期内风险尚未完全解除,市场信心修复仍需时间。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密集释放楼市积极信号。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据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统计,目前符合条件的城市有23个,其中二线城市有8个,包括哈尔滨、兰州、武汉、大连、天津、石家庄、昆明、贵阳;三四线城市有15个,包括泉州、温州、北海、包头等。

随后的9月30日,央行决定,自2022年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调整为2.6%和3.1%。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政策保持不变,即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不低于3.025%和3.575%。这也是央行时隔7年多首次下调个人首套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陈霄认为,从政策端来看,“十一”假期前夕,中央层面连续发布多项利好政策,产生叠加效应,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信心,对提振四季度楼市意义重大。

招商证券研报观点则认为,改变预期才能改变趋势。此次房地产周期不同以往之处在于,过去房地产政策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很容易引发买房热潮,但当前政策目标只是托底,并不能形成显著资产增值预期,这导致房地产销售一直没有能明显改善。尽管当前仍然面临人口、收入、债务控制等约束,但政策对症下药,我们对后续政策效果持积极态度。

该研报进一步称,结合历史经验和当前形势,我们测算了积极和谨慎两种情景下的房地产数据走势,销售端将于今年四季度至明年年初筑底,2023年增速在0.1%~2.8%。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潘亦纯

编辑宋钰婷

校对卢茜

责任编辑:CF013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转载请注明出处。

蜜雪冰城,奶茶,上市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