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目前,起码有一点可以确定:直接卖给消费者的预制菜,不是一门适合个体户的生意。

不信就看陆正耀曾大张旗鼓宣传的“舌尖英雄”。

今年年初,舌尖英雄还是风口上的明星项目,品牌曾传出要在5个月内落地3"/>

财经

预制菜创业众生相:容不下小玩家,想赚快钱的都撤了

作者:今午信息网 来源:国内新闻 2022-09-05 我要评论( )

<p style="text-align: left;">预制菜,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p> <p style="text-align: left;">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目前,起码有一点可以确定:直接卖给消费者的预制菜,

预制菜,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目前,起码有一点可以确定:直接卖给消费者的预制菜,不是一门适合个体户的生意。

不信就看陆正耀曾大张旗鼓宣传的“舌尖英雄”。

今年年初,舌尖英雄还是风口上的明星项目,品牌曾传出要在5个月内落地3000家门店的计划。半年多时间过去,近日,已有消息称陆正耀正筹划推出新的咖啡创业品牌CottiCoffee(库迪咖啡)。

组局者已转身,留下跟风入局的加盟商们。

多名舌尖英雄华南地区加盟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品牌在华南地区已暂停招商。

“开店半年多都还是亏的,品牌方也不会给什么帮扶,我已经打算撤了。”舌尖英雄深圳加盟商李嘉(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同样的故事也正在预制菜的上游上演。

“这两年,跟风入局生产预制菜的人不在少数,传统食品加工企业、有点资源的厨师、开私房菜家庭作坊的、甚至行业新人,都来做这门生意。”8月31日,从事预制菜行业已有8年的张琦(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这些年,张琦见证着C端风口出现与发展。据他观察,身边近两年进行预制菜创业的人们,总体而言,亏多赚少。“有个品牌,在大渠道里呆了两年,现在年收入甚至不到100万元。”张琦说道。

近年来,作为新兴赛道的C端预制菜引来资本爆炒,除了陆正耀的舌尖英雄之外,还有趣店CEO罗敏。

事实上,预制菜撩人的故事背后暗涌重重。当赛道尚未经过市场充分检验时,在供应链、渠道、资金等方面不具备充足实力的人,只能铩羽而归。

加盟商:本想赚快钱,却被狠狠打脸

“目前公司不支持加盟业务。”9月1日,趣店预制菜客服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同日,一位预制菜行业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趣店预制菜的长沙仓库已经撤场。

7月18日,罗敏还信心满满在趣店预制菜战略发布会上喊出“今年要开出1万家店”,如今,在引发排山倒海的争议后,项目显然已偃旗息鼓。

陆正耀的舌尖英雄项目,情况也并不乐观。相当一部分舌尖英雄加盟商,都后悔入局。

“你还敢加盟预制菜啊?加盟了本都收不回来!”如今,对前来咨询预制菜加盟项目的朋友,石强(化名)都会进行过一番苦口婆心的规劝。

今年初,预制菜概念火热。1月时,预制菜板块多支股票均实现三连板,4月,味知香、千味央厨等预制菜企业也曾涨停。

3月时,看到风口,抱着赚快钱的心态,石强与朋友合伙,在成都市区一大型住宅小区里开了一家舌尖英雄加盟店。算上销售支持费、保证金、仓储物流配送费与设计费四项费用,舌尖英雄的加盟费在8万元出头。石强的店面也不大,约20平方米,月租为3500元。

投入得不多,石强满以为可以快速回本,却被现实狠狠打脸。开业首月,舌尖英雄有电梯广告、优惠活动等各项推广措施,针对部分9.9元促销引流菜品还有进货返利优惠,石强的店每天营业额达2000~3000元。

但好景不长,开店第二个月,门店客流便开始急剧下跌,此后,即便是周末,算上外卖服务,门店日营业额也仅在1000元上下。

石强算了笔帐,房租、人工、水电、进货费用与包装物料费用加起来,门店每个月的运营成本约在2万元出头,与门店月收入齐平,勉强达到收支平衡。但加上前期的加盟费、装修费与门店4台冰柜约2万元的购置费,加盟的生意,其实是亏的。

“还能怎么办?也只能继续养着店看看情况了。”石强对时代周报记者感叹道。

在深圳开店的李嘉,开店时间与运营情况与石强基本一致,只是投入的成本更多。

李嘉的门店包含体验餐厅区域,是招商政策里最大的店面,面积达64平方米。据李嘉透露,算上品牌加盟费等前期费用,门店在开业的第一个月,投入就已经去到30万元,但客流量却不尽人意。

“我的店开在大型社区,但节假日家庭单位想要健康饮食,一般会自己买新鲜的食材做饭,工作日时,上班族起早贪黑的,点外卖更方便。现在新老顾客都不怎么下单,我们自己拉微信群促销,一天也卖不出多少钱。”李嘉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风口上的企业家:悄然撤退

在李嘉看来,当前消费者对冷冻菜品的日常接受度仍较为有限。“要想让销量起来,还得在线上铺设渠道以及带货,这一点,单靠我们加盟商肯定是做不到的。”李嘉说。

据石强与李嘉反馈,舌尖英雄的推广活动,基本只持续了两个月。“开业约两个月后,门店附近的小区广告就撤了,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推广。几个月前,品牌方就说要换个更有知名度的代言人,到现在也没换。”石强说道。

万元自行车卖断货:一年涨价三四次 下单至少等一年

林飞在高中时一定没想到,当年觉得骑着900元的捷安特都特别牛的他,如今拥有一辆价值近10万元的自行车。

90后的林飞是一名新晋骑行爱好者,从去年开始加入骑行大军,不到一年,他的坐骑从千元级别的迪卡侬,升级到了被称之为公路车顶配的闪电(指美国自行车品牌“SPECIALIZED”,该品牌常年活跃在各大自行车赛事中)。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换车的,是“掉队”的感觉。“别人一说加速,一使劲就冲出去了,我加速就是比别人慢。”没有一辆好车,意味着在同样的技术和做功条件下,速度会更慢。

于是,林飞开始研究起轮组、车架,再结合自己和资深骑手的经验,今年4月花费近10万元组装了现在的坐骑,它包括3.6万元的车架,3.2万元的套件(套件是指自行车传动、齿轮和制动的部件的总和),2万元的轮组和1万元的功率计。

然而,售价高达数万元的车架,缺货却成了如今的常态。在SPECIALIZED品牌官网显示的52款公路车车型中,仅不到5个车型少部分尺寸有货,其中最贵的整车售价为96990元,车架则为36990元。

过去,林飞购买的车架通过门店全国范围的换货,一周左右就到手。但他发现自5月开始,缺货的情况愈演愈烈,身边越来越多车友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车。

他突然意识到,骑行真的火了。

公路骑行爆火,马拉松运动员转行

“以前汾河边没几个骑车的,现在经常百人大队出发。”

太原人张军是从2013年开始骑行,而他开始感受到骑行运动升温,要比林飞早一些。从去年开始,张军发现在太原街上骑车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装备也越来越好,夜晚原本空荡荡的车道开始变得拥挤,有规模的业余车队开始出现。

一开始热衷于山地车的张军,也在去年加入了公路车队伍,“以前骑山地车目的是环游世界,因为疫情影响,现在只能骑公路车,太原的自行车赛道也更适合公路车”。林飞也对时代财经说,骑山地车的人更享受岩石上飞来飞去的感觉,而公路车骑行通常出现在城市道路和旅游景区,更符合都市人目前的骑行需求。

根据马蜂窝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四川、云南、海南、天津、西藏等地的骑行数据均飙升超50%。其中,云南抚仙湖环湖骑行热度增长100%,海南万宁骑行热度同比增长68%。

推波助澜的还有社交媒体。截至8月31日,小红书平台与“骑行”相关的笔记高达129万篇,和“公路车”相关的笔记达7万余篇,相关商品超5万件。在林飞加入的官方内容推广计划的微信群中,1/3的人每天都会发布1-3条骑行内容,群人数也在不断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公路自行车的职业化在近期有了重要进展。2022年初,我国首支国家级职业自行车队中国华兴洲际自行车队正式成立。4月,在该车队首场国际赛事2022环土耳其自行车赛上成为一匹“黑马”,取得了团体第七的成绩。

业内人士认为,华兴洲际车队的成立是为了中国运动员参与到更多欧洲职业公路车赛事中,备战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与冲刺2025年环法自行车赛为目标。

张军说:“一下子就涌现出来了!”自行车运动职业化与赛事的飞速推进,进一步助力了骑行运动的热度爆表。此前时代财经曾报道过,疫情期间国内马拉松赛事大幅减少,职业跑手受到不小的影响,但自行车赛事的推进似乎给了他们曙光。

张军还告诉时代财经,他认识不少越野跑和马拉松的高手,开始加入骑行行列。

万元自行车至少要等一年,经销商转卖电动车

突如其来的骑行热度显然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无论是耳熟能想的传统自行车品牌美利达、捷安特,还是走高端路线的闪电(SPECIALIZED)、崔克(TREK),都出现了无货可卖的情况。

“从去年开始,碳纤维的车基本都要等一年,很多顾客前年预定,今年才拿到车。”近日,广州捷安特直营店店员对时代财经表示,疫情以来高端车型缺货早已不是新鲜事。

直营店尚且如此,经销商则更是拿不到货。经营捷安特、美利达两家品牌小店的经销商程海因为缺货早已头疼不已,“公路车高、中、低端是大面积缺(货),山地车则陆续会有一些到货。美利达、捷安特售价在1万元以上的高级车,至少排队等一年。越缺越有人愿意等”。

不过,能等的毕竟是少数,品牌自行车缺货已持续数月毫无缓解,北京、上海等骑行氛围更浓的地区更甚。自6月份开始,程海也会时常会收到来自这两地同行的电话,询问是否有货可调。

“我们知道没货,所以都不会接订单,接到的订单如果到时间却发不了,还要退订给人家。”由于像程海这样的小经销商对渠道货源的把控力和话语权并不强,他也不敢向顾客轻易承诺到货日期,索性没有现货便一律不接订单。

不过,高端自行车的缺货并不能完全归因于需求的增长。多名行业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供应端的减产才是主要原因,是品牌工厂端对疫情之下高端自行车的需求做出了误判。

财报数据显示,捷安特2020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3%至700亿新台币,净利润同比增长46.7%。2021年,捷安特全年销售额进一步增长17%至818亿新台币,利润也创下历史新高,为新台币59.3亿元。

时代财经了解到,变速器等套件是公路自行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目前市占率较高的主流自行车变速器品牌,主要是日本的禧玛诺Shimano、美国的速联Sram、意大利坎帕杰罗Campagnolo。其中,禧玛诺是捷安特、美利达等整车厂使用规模最大的品牌。

程海打了一个比方,“工厂可能预测2022年卖出去高级车2万辆,所以给禧玛诺下单就按照2万辆下单,但事实上市场需求3万辆,同时因为疫情,海运受到影响,禧玛诺只能交给你1万个套件,工厂2万台正常出产都保证不了”。

然而,禧玛诺套件自疫情以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2021年禧玛诺自行车部门的净销售额增长49.0%至4437亿日元(38亿美元),营收增长82.7%至1252亿日元。去年6月有外媒报道称,多家欧美自行车制造商生产受到零部件缺货影响,日本厂商禧玛诺的部分高端零件从下订单到交货的时间延长至400天。

无货可卖的状态持续至8月底,程海自然也无钱可赚。程海所经营的其中一家卖美利达自行车的店铺,已经连续几个月白天大门紧闭,仅在晚上营业几个小时,偶尔能卖出一两台低端车型。近期,他开始筹备起一家新的电动车品牌店。

出一台抢一台,一年涨价三四次

时代财经了解到,受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自行车的售价也水涨船高。

“现在闪电整车,价格完全由卖方主导,你不买有的是人买,一点都不打折。而在疫情前,闪电的自行车配件和整车基本上零售价的8-8.5折可以拿下,和老板关系好7.5折也行,甚至用进货价去买车”。

程海也对时代财经表示,今年以来,套件供应商禧玛诺发布了2次调价函,捷安特、美利达也迎来一波涨价或者“降配”(指用相同的价钱,新产品的套件配置不如旧版产品好)。

卖方市场的红利也吸引了一批新的入局者。今年7月,骑行爱好者陈晓的自行车店在广州开业,主营一家国产自行车品牌,虽然品牌定位比捷安特、美利达要稍低一些,但不少万元公路车也是“出一台,抢一台”。

因为爱好骑行,他经常晚上下班就去本地一名经销商店里与爱好者聚会,他发现,即使是工作日的晚上8点——12点,来店里买自行车的人都络绎不绝,老板赚得盆满钵满。这让他动了投资的念头。

“即使品牌一年涨价3、4次,涨价幅度还不小,但仍然有人买单。一款高端公路车前几天就从13000元涨价至16000元,不仅涨价还配件降级,但第二天就被人买走了。”他说。

陈晓的新店只有约50平方米,却摆放着数十台价格由千元至上万元不等的自行车,据他透露,这家店铺一共投入了20余万元,打算1年内回本。目前生意正朝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9台自行车,单笔售价在1000-2000元。

但这样的热度究竟能持续多久?一位骑行运动及赛事组织行业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不久“骑行”便会迎来降温,这一判断首先取决于政策层面。目前,在广州、深圳等许多城市道路并不适合骑行运动,机动车道与自行车道的排布不合理,基础设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行车运动的发展,“骑行始终不能变成一个破圈的行为,最终还会回归到一个比较小的范围”。

另一方面,他认为专业骑行对身体的素质要求并不低,专业骑行运动教育的缺乏也会让一些当下冲动入局的爱好者选择退出。“骑行运动,对包括柔韧性、核心力量、背部肌肉、肩颈肌肉以及腿部发力,都要求很高,但目前相关专业教育十分缺乏,只要动作或装备不适应你目前的身体机能,身体就会产生疼痛,甚至一些不可逆的损伤。”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采访对象皆为化名)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舌尖英雄的产品采取轻资产模式,所售卖的预制菜产品基本由外部厂家代工,品牌仅扮演平台角色。这显然也对品牌销量有所影响:“就算是吃预制菜,消费者也挑口味的,舌尖英雄的菜品,味道没什么特点,自然不受欢迎。”石强分析道。

加盟商在踌躇,组局者却已开始转身。

一年多以来,在先后创立了趣小面与舌尖英雄后,陆正耀如今又将目光转向了咖啡。

此前,一位舌尖英雄区域代理曾对媒体表示,6月底开始,舌尖英雄就已停止加盟,品牌决定先让现有的门店赚钱,再考虑开放加盟。

但即便如此,舌尖英雄也已进账颇丰。据豹变8月15日报道,当前,舌尖英雄现有门店数量为500家。结合品牌推广期前后加盟费用,保守估计,舌尖英雄所收取的加盟费已达3000万元。今年3月,品牌所属的舌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还获得了16亿元的融资。

而试图复制舌尖英雄加盟店模式,高调进入预制菜领域的罗敏,也偃旗息鼓了一段时日。

6月份,罗敏以“趣店罗老板”的账号回归大众视野,并以低价促销、直播间刷礼物、请明星带货等高调方式为趣店预制菜造势。

目前,罗敏抖音账号已改为“趣店预制菜”,该抖音账户仅保留了三条和预制菜菜品相关的宣传视频。

上游生产商:“裸泳”的新玩家们

与加盟商一样彷徨的,还有闻风入局的中小生产商。

张琦在福建本地一家冷冻食品生产和销售公司工作,该公司在福建本地有超100个线下经销点。近两年来,许多还不具备前端能力的生产商,都会先入驻张琦公司的渠道进行产品销售。

“知名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有原料端资源,所以入局;懂菜品的厨师,会拉上经销商,搭伙做生意;一些自己私房菜作坊做得不错的,也觉得自己能做成。”张琦说道,预制菜创业者们的从业经历什么都有。

然而,经过近2年洗礼,“裸泳”的新玩家们都已逐渐退出游戏。

张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试图走捷径的,或者能力不足的人,都已经被市场淘汰。“肉制品预制菜溢价高,一些厂家想用次品肉加原产地营销卖高价,消费者根本不买账;还有些厂家,对成本把控能力不足,比如,在采购原材料环节,同样是买肉,懂不懂挑,成品率能达到多少,都是门学问。”张琦说道。

而即便是在上游端,C端预制菜业务也是对生产商资金实力与经营实力的考验。

当前,C端预制菜领域一片混战,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唯有舍得牺牲利润率引流的生产商,才能打开局面。

“今年2月以来,我们带货了1000多种预制菜,大多数产品的定价在30~100元。总结下来,基本是低价的产品卖得更好,即便有少数消费者是冲着口味回购产品,他们也会结合价格综合考虑。”9月2日,一位中型直播MCN机构的运营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张琦所接触的中小厂家们,已经在进行业务调整,缩减产品品类是大趋势。

“刚开始大家都多品类经营,想着总有一个品类能成。现在,许多厂家都开始砍品类,只保留原材料可以合并生产线的产品。”值得玩味的是,相当一部分厂家已经开始将销售方向瞄准食堂团餐这一B端业务。“这个方向虽然毛利率不是很高,但是出货量大,可以先把生产线养住。”张琦分析道。

谁能笑到最后?

根据德勤消费行业洞察《2022预制菜行业展望》,2020至2022年4月,因B端企业仍面临渠道压力,投融资事件略有下降,共5起。同时,大多数面向C端的预制菜企业仍处于天使轮与A轮融资,规模效应尚未形成。

比起发展成熟的B端预制赛道,目前C端预制菜赛道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营与试错成本偏高。也因此,唯有实力过硬者,才有机会在这条赛道走下去。

“做C端预制菜,还得看企业基因。B端预制菜业务或者餐饮业务起家的企业,比较可能做成。因为他们已经打通了上下游,有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产品研发与渠道管理能力。”张琦分析道。

成立至今已有20年的速冻食品企业安井食品(603345.SH),目前在C端预制菜业务方面已有亮眼表现。

中报显示,上半年,安井食品实现营业收入约53亿元,同比增长35.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5亿元,同比增长30.35%。从对业绩增长的贡献来看,安井食品上半年预制菜业务表现突出,其菜肴制品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3.90亿元,同比大增185.33%,成为增速第一的业务,菜肴制品业务的营收贡献,则在公司的所有产品品类中位列第二。

而具备强渠道与市场洞察能力的线上下渠道商,在C端预制菜方面也有先天优势。

8月30日,沃尔玛中国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沃尔玛预制菜品类已覆盖了家常菜、地方特色菜、火锅等近100多个品项,疫情以来,预制菜销售火爆。其中,广东市场增长尤为明显。今年,沃尔玛还会继续加大预制菜业务投入。

同日,盒马鲜生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盒马自有品牌预制菜SKU数量增至25个。5月,盒马自有品牌冷冻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559%,同时,今年盒马自有品牌团队还创新推出了空气炸锅预制菜,并计划围绕明星厨电继续创新研发冷冻预制菜商品。

C端预制菜是个风口,但比起其它创业项目,这一赛道的门槛与淘汰率也更高。当下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将信将疑,或许被视作试金石,让冲动入局者及时止损,让投机者知难而退,留下能力与态度真正匹配的玩家,继续走下去。

一个削笔刀卖250元,高价背后文具企业生意难做

随着暑假与夏天的双双告罄,“神兽”们也正式“归笼”。

新学期伊始,家长和学生扎堆文具店、文创店“扫货”,但隐藏在文创店一角的“文具刺客”们正伺机而动,家长稍不留神就会被“击中”。

温雯便是其中一员。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开学前夕,她陪着儿子在某商场文创店买了一个宇航员主题的多功能文具盒、两支能自动旋转笔芯的活动铅笔,花了将近170元。其中,文具盒85元,活动铅笔则将近40元一支。

同样被高价文具“袭击”的还有家长李蕊。“我女儿看上一个哆啦A梦联名款的自动削笔器,标价250元,真的太贵了。”她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自己当时立马就“倒抽一口冷气”,拉着女儿掉头就走。

尽管如此,文具行业依旧处于难得的“学汛”期(每年的新学期开学前,即是寒假和暑假后),文具商家借此旺季大赚。与此同时,国内文具巨头也在开学前交出了半年报。

拥有“文具茅台”之称的晨光(603899.SH)2022上半年营业总收入84.33亿元,同比增长9.7%;归母净利润5.29亿元,同比下降20.7%。

齐心(002301.SZ)、广博(002103.SZ)也交出了半年成绩单。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齐心营收42.61亿元,同比下降5.01%;归母净利润8527.12万元,同比增长18.69%。广博营收9.96亿元,同比下降30.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0.95万元,同比下降44.97%。

三家文具企业涨跌不一,但如若拆解更详细的数据,实则暗潮汹涌。随着无纸化、电子化办公教学的普及,文具行业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文具化身“刺客”

这个开学季,微博话题“一支中性笔卖55元”冲上热搜榜,引发一众网友热议。

“中性笔不都是1~2元吗,咋这么贵了?”“现在随随便便一支笔都卖到三四十元了。”“躲过了雪糕刺客,却没躲过文具刺客!”截至发稿前,该话题有接近3亿的阅读量,相关讨论突破1万。

具体到热搜中这支售价不菲的“文具刺客”,实则为晨光与“航海王”动漫联名的unique黑金系列中性笔,在晨光旗下独立品牌九木杂物社发售。

九木杂物社成立于2016年,以15~29岁的品质女生作为目标消费群体,销售的产品主要为文具文创、益智文娱、实用家居等品类,与晨光生活馆、办公直销业务晨光科力普同属晨光推出的新业务。如今,九木杂物社已有481家零售门店。

文具企业发展精品文创,打造“高价文具”,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提升利润。

一名从事文具批发工作5年的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高价文具出现的初衷,是文具企业通过对文具外表设计、品牌联名的投入,抬高文具“身价”,以此提升产品销量及毛利,减轻库存压力。

据媒体报道,在九木杂物社旗舰店中,最贵的是一款“Tritube大师系列专业水彩笔80色”,售价469元;销量最高的则是“故宫文化联名中性笔礼盒”,礼盒内一支钢笔、5支中性笔及其他文具,共售价119元。

不止晨光。另一文具品牌广博旗下独立子品牌Kinbor,也在采用与影视、动漫IP联名的方式,推广其手帐本册产品。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在电商平台上,kinbor旗舰店出售的手帐礼盒大多要在百元以上。

另一方面,高价文具的出现,也与企业积极抓住“Z世代”人群新消费心理趋势有关。

腾讯报告显示,62%的00后愿意为兴趣买单,消费人群变化正促使文具行业向文创转型,具有高品质、时尚设计的产品将会脱颖而出。

9月1日,《国际文仪》杂志主编、广州谊园办公用品美术用品交易中心市场部经理林亚楠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如今的年轻消费者眼界开阔,家庭经济良好,传统的文具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

“正是有‘Z世代’的出现,近年来,文创产品热度才会持续飙升,这些超出产品本身价值的文具,在消费者看来,买的就是一个稀缺性。当年轻消费者热爱的游戏、动漫元素形象出现在日常使用的文具上,他们自然而然会为其买单。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求限量、求个性为主的心理特点,持续与大热IP合作推出联名限定款文具。”林亚楠进一步解释。

不过就目前来看,晨光新业务板块仍未实现盈利。2019—2021年,生活馆(含九木杂物社)累计亏损近8000万元。其中,九木杂物社累计亏损7156.75万元。

2022年上半年,晨光新业务业务营收4.3亿元,同比减少10%。其中,“九木杂物社”营收4亿元,同比减少9%。对此,晨光归因为疫情影响商场客流量,部分区域的零售大店较长时间处于非正常营业状态所致。

卖不动的平价文具

除了上述两点,高价文具的出现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无纸化、数字化的办公教学普及发展下,传统实用文具淘汰周期拉长,销量下滑。

据观研数据中心整理,今年以来,我国书写工具销售额同比下滑严重,其中,4—5月分别同比下滑31%、18%;而3—5月,纸张本册销售额同比下滑均超过20%。

此外,文具行业集中度不足、市占率低,也是行业一大痛点。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文具行业集中度低,CR4(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不到17%,连龙头企业晨光股份的市占率也只有7.3%。

文具生意越来越难做,或许能从晨光的财报中窥探一二。2022年上半年,晨光传统核心业务营收较上年同期减少12%。从产品细分来看,“书写工具”营收同比下滑30.63%,“学生文具”营收则同比下滑3.74%。

从销量来看,“书写工具”销售量同比下滑32.11%,“学生文具”及“办公文具”销售量同比下滑11.72%、4.15%。

对此,晨光表示,“书写工具”营业收入减少、产销量变动主要是受中性笔销售下滑所致。

一众文具企业警铃大作,近些年来开始发展新业务,业务范围已不局限于文具,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晨光在新营业收入占比超过总营业收入的56%,较去年同期增长34%,其中,仅办公业务“晨光科力普”就达52.38%,占比超过一半。

据悉,晨光科力普是B2B综合电商平台,提供智慧办公及MRO(生产辅料采购)解决方案。目前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客户服务网络,现服务于政府、金融、央国企、中间市场、MA(世界500强)5大类超6万家的各类客户,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解决方案。

同样在B2B办公物资领域上发力的还有齐心。2022年半年报显示,齐心基于当前国内数字化采购渗透率提升的大趋势,其上半年实现了净利润和毛利率的双增。报告期内,公司B2B办公物资及品牌新文具实现营业收入41.39亿元,实现净利润1.19亿元。

8月31日,齐心证券投资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企业主要是从事办公用品为主,旗下的数字化集采平台不光有办公用品,还涵盖生活类用品,“文具产业体量较小。”上述负责人表示。

文具品牌广博也早已部署跨界。其旗下子公司灵云传媒以从事互联网营销与服务业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导航网站广告代理业务、新媒体广告营销业务等。

2022年上半年,广博在“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务营收为1.61亿元,占总营收16.20%。不过,文具业务依旧是大头,业务营收为7.45亿元,占总营收74.74%。

8月31日,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联系广博董秘办,对方表示,学生文具、文创产品都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围绕‘双减’政策,公司将从素质教育的品类,比如画材类、益智类产品去发展学生文具。在kinbor文创产品方面,今年也在全面加强与线下文创店的合作。”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温雯、李蕊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制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